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来源:九壹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企肥学统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8月 第18卷第3期 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Aug.2008 Vo1.18 No.3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 课程改革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孙俊伟 (合肥学院基础教学部,合肥230022)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等方法对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现状进行分析后得出:目前课程改 革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改革中深层次的问题并末得到根本性解决,如分 析和解决问题缺乏理性,教学“效果”与“兴趣”、教学“主导性”与“主体性”关系还未理顺等.同时,对存在的主 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思考,旨在为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与改革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62X(2008)o3—0083—05 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核心,它既是体育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的集中体现,也是贯彻党的教 育方针,落实课程培养目标的主要形式和途径.目前,在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体育改革正在全国高校如火 如荼地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通过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进行的4次调查却显示:中国青少年的 体质在持续下降.与体能下降相伴随的是青少年的不良心理状况呈上升趋势. 1 基于此,本文从安徽省高 校体育课程改革实际出发,分析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现状,探索课程改革发展的策略,以期对安徽省乃至全 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安徽省12所高校为研究对象,其中:部委院校2所,省属本科院校10所;综合 院校4所,师范院校3所,理工院校2所,财经院校2所,医学院校1所. 1.2研究方法 向12所高校体育部主任、体育教师和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对体育部主任发放12份,回收12份,有效 12份,回收率和有效率达100%;对体育教师发放120份,回收117份,有效115份,回收率和有效率达 97.5%和98.3%;对学生发放360份,回收336份,有效319份,回收率和有效率达93.3%和94.9%.以高 校体育课程改革内容为中心对有关专家和12所高校体育部主任进行深度访谈.利用SPSS和EXCEL对问 卷调查结果进行数理分析. 2安徽省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分析 2.1体育课程改革取得的成就 2.1.1 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得以转变-9确立 由于受到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中存在重 技术、轻娱乐,重身体、轻心理的倾向.体质教育、技能教育、竞技体育的观念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根深蒂固.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加快,在课程指导思想方面已由过去单一的体质教育、技能教育向着“fe ̄g--” 和“终身体育”思想转变,使体育课程更加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未来,促进了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 会方面的全面发展 调查显示,安徽省高校在课程指导思想方面有87.6%的学校确立了“健康第一’’指 导思想. 2.1.2课程设置趋向合理化,课程类型多样化课程设置由原来单一的一、二年级的必修课,增加了三、 收稿日期:2008—03—14 修回日期:2008—06—28 作者简介:孙俊伟(1975一),男,安徽肥东人,合肥学院基础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理论与方法.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18卷 四年级和研究生体育的选修课;课程类型从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如开设基础课、专项课、训练课、康复保 健课、理论课等多样型课程. 2.1.3 课程项目丰富性与可接受性课程教学项目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即健身性与文化性、选择性 与实效性、科学性与可接受性、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原则确定体育课程教学项目.目前,安徽省高校在体 育教学中,在保持原有优势项目的基础上,根据本校实际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已由过去的三大球、田径、武 术等传统项目向着新兴的、娱乐的、休闲的方向发展,如健美操、体育舞蹈、网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已 接近教学内容的34%.安徽省各高校都在试图通过拓展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来更好地满足学生在兴趣、特 长方面的不同需要.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长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 课的现象. 2.1.4课程目标取向显性化、多元化之条理化,让人一目了然. 2.1.5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得到重视课程目标由隐性化、单一化向显性化、多元化转变.根据不同学生 群体的实际情况,将课程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两大类,再将两类大目标各细化为5个子目标,使 体育课程资源是体育课程开设的前提,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资源关系 到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在新《纲要》的颁布和安徽省高校全面迎接国家教育部评估的鞭 策下,从2002年以来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有了很大改观.特别是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体育教师学历层次得到 较大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显著增强.各高校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加大场馆建设力度,同时 也积极开发校外体育资源和自然环境资源来满足体育课程需要 .最为显著的是在信息资源的开发方 面,高校体育课程实现了重大突破,网上选课、计算机成绩管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都实现了网络化管理, 大大提高了课程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2.2体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改革中分析与处理问题的理性化程度较低首先,课程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生理指标和身体形态 的改变,轻视学生心理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育.教师认识的偏差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认知,使得多数学生只 重视体育实践课.其次,多数教师认为目前课程建设的落后与不合理局面是照搬前苏联模式的结果.事实 上,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学习前苏联体育教育,对奠定和促进高校体育课程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历 史意义是深远的.再者,认为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的直接原因是“现行高校体育课实际是中学体育 课的延续,没有自身的特点”.众所周知运动项目的技术结构、技术环节是固定不变,但完成技术动作的方 法和手段是可变的.从目前的课程项目和内容来看,有些是重复了中小学的课程,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是简 单重复,而是在量的积累中求得质变的过程.故学生缺乏兴趣,体质下降,不是体育项目本身的过失,更不 能归咎于课程内容的重复.最后,教师的课程理念分散,并没有统一到“健康第一”的课程思想上来.调查 显示安徽省高校体育教师在指导思想上存在认识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特点,“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教育 思想选择率达到46.7%和40.5%,“体质教育”、“提高技术”思想选择为32%和26.3%.体育教师作为体 育课程的具体执行者,这样的认识必然会影响课程改革的方向性和成效.应该说体育教师目前所反映出来 的课程理念都有其历史渊源,都有其积极的意义,只是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课程改革的要求,但作为整体观 的课程指导思想却又显得顾此失彼,缺乏整体性. 2.2.2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关系没理顺调查发现,在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时,存在两种 倾向:一种是教师的“主导”变成了“全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弱化,导致学生产生了逆反行为,喜欢 体育运动而不喜欢体育课;另一种是为了突出学生的地位,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过分地以学生为中心,完全 强调学生的兴趣与个性的发展,造成技术教学和身体素质练习的内容和时间非常少,出现了玩的多、学的 少,追求乐趣多、实际效果低的局面,甚至有的课堂出现了“放羊式”教学.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 教师对学生主体性的片面理解. 2.2.3 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手段相对单一、滞后 目前安徽省高校体育教学已由统一授课转变为部 分自由选项,虽然较以前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体育教学仍以单一的课堂教学为主,教学时间大量地花在了 组织管理、讲解示范、队伍调动、内容安排等方面,实际用在学生身体活动时间则相对较少.此外,还存在教 学方法和手段等同于教师的教法的问题,忽视学生的学法,结果造成教学中仍然以运动技能传授法和体能 锻炼法为主体,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而且教学方法还不能很好地体现因材施教,多数在教学中只是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孙俊伟: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分 思考 用一种方法来面对全体学生,忽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和接受体育教育的能力,造成优生得不到优教,差 生得不到补教,严重影响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2.2.4 理论课教学受冷落 高校体育要实现新目标不仅要有鲜活的实践教学,还需要有新颖而科学的理 论知识来丰富其体系._4 然而,调查显示,目前安徽省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理论课教学暴露出一些不可 回避的现实问题:理论课教学时数明显不足,能够达到新《纲要》要求(每学期4学时)的学校仅为43.7 , 有12.3%的学校根本不上体育理论课;理论课教学内容随意性很大,教学内容往往是阴雨天术科教学的 替代,其内容单一而缺乏健身性;理论教学都由术科教师兼任,教师现代化教学水平较低,只有13.4%的 教师能够制作课件进行教学;有近66%的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将一位任课教师的所有班级学生组织在 一起进行讲授,这样的结果造成了教师理论课讲解时数减少,加上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的认识不高,教学效 学生体质的增强和体育目标的实现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 果很不理想. 2.2.5 忽视课内外一体化机制建立而,新课程从大课程的角度出发,特别强调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调查表明,目前安徽 省高校在校大学生课外体育的参与率较低,每周能够坚持锻炼3次以上的人数仅为45.3%,在这一人群 中高年级学生和女生只占到11.7%.这与大学生的体育认识观存在极大反差(有87.8%的学生认为体育 对促进健康有重要作用).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处于无组织状态,学生几乎都 是以个体形式参与体育活动,随机性大、效果较差;学生自发组建的体育社团组织较为松散,缺乏专业化的 指导,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高校课外体育重“竞技运动”,轻“群体活动”;体育部门组织的各种课余培 训只是流于形式,多数学校只有计划而无实际行动,即使有,教师也是糊任务式的讲课,严重影响学生参与 的积极性. 2.2.6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调查结果表明,安徽省有87%的高校对学生学习评价不再是单一的结果 性评价,也对其学习过程进行跟踪评价,体现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原则;但是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中 有78%的学校主要还局限于课堂教学评价,没有将教师的业务素养纳入其中;课程建设评价也较为单一, 缺乏从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等多方面综合评价.可见,现在的安徽省高校课程评价较课改前有所改善, 但从整体观来看,目前的课程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缺少理}生、客观、公正. 3 安徽省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体育课程改革,应是在继承原有课程优势的基础上的理性改革,而不是推倒重来的极端做法.要树立 科学的发展观,回顾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有计划、有目的、理性的解决改革中的问题. 3.1 以“健康第一”思想统领课程理念 新《纲要》从学生身体、 t2,理和社会三个方面提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 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因此,必须用“健康第一”的思想来统领当前高校体育教师思想观念上的 分歧.现阶段体育教师存在的不同课程理念都有其历史背景,只是看到问题的一个方面,但作为整体观就 显得局限性和片面性.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运动参与积极性和注 重学生的 t2,理过程,但决不能忽视运动技能的学习,因为体育离3TTN动技能就会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 木.同时,绝不能重走技术、技能第一的老路,必须要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切实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 平.要避免“推倒重来”的做法,使得五个目标领域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共同提高. 3.2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 教师主导作用应表现在以学生主体地位来设计课的全过程.讲解言简意赅,恰到好处,引导学生积极 地思维与探索,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示范动作要规范、清晰、简明.组织实施要做到“导”、“统”、“活”为 一体,防止出现“包揽”、“僵化”、“混乱”的课堂局面;教学中要做到以“授之以鱼”为手段,以“教之以渔” 为目的,使教学层次得以提高,教学艺术得以升华.强化学生主体地位不仅表现在学习选择的自主眭加大, 理性化增强,而且还要学生主动汲取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进行课程学习.有机地处理好“主导”与 “主体”的关系,教学中要有的放矢,注重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得二者在教学中互动协调,相得益彰. 3.3建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学生体质增强,高校体育目标实现,必须加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要以丰富的课外体育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86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18卷 活动来吸引学生参加,大力扶持学生体育俱乐部和体育社团,落实专人指导与管理,提高体育社团组织的 专业化水平,强化社团的竞赛活动,提高参与率,使每一位爱好体育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5j.采取在课外 体育中以半强制性手段来要求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如实行“学分制管理”,把课外体育规定学分,以强制 性的手段来要求所有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以此来促使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和女生参加体育锻炼.这样把 课外体育活动以一定比例纳入体育课成绩中或以学分的做法可以弥补课内时数少,时间短的不足,可以从 根本上解决学生体质连续下滑的问题. 3.4加强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改革,注重理论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现阶段安徽省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可以尝试以俱乐部制体育课引导 学生自主学习.在一堂体育课教学中开设几种体育项目,每一个项目为一个俱乐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 件与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授课教师.从而提高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有利 于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兴趣与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语言性教学方 ~法,诸如利用校园网络建设,校内、外的各种社团和协会,体育知识讲座和体育知识竞赛的形式,以及课堂 教学等来传授有关体育知识、健身原理、体育趣闻等信息,提高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或 观摩高水平的体育竞赛录像等现代教学手段,利用体育明星效应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热情;课堂实践教学 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小型团体竞赛、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调动 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在课外指导中,创建体育文化节、体育文化周等活动来强化不同班级、专业、年级、学院 (系)不同层次的体育竞赛活动,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各种体育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体会体育锻炼的 乐趣,在快乐中提高锻炼的价值,实现体育的教学目标. 体育理论课作为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得体育知识的重要途径,应重视其教学,应加强实 践课中的体育理论知识传授,将体育理论的学习落到实处.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突出全面性、终身化,教材选 择要从实际出发.采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电视、摄像、录像、幻灯及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 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5性评价体系的建构 体育课程评价应包括学生的学习评价、教师的教学评价、课程建设评价三个方面.学生评价中要突出 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教师评价应包括专业、教学能力、科研能 力、教学质量等业务素质以及课堂教学;课程评价应从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课程管理、教学资源及课 程目标的达成程度等多方面综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应充分注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结合、终结评价与 过程评价结合、绝对评价与个体内差异性评价结合;评价形式的实施要做到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评价相 结合.[ ] 4小 结 安徽省高校在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课程设置El趋合理、课程类型逐步健全 程 项目设置体现了丰富性和可接受性,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得到重视;课程性质实现了从“健身强体型’’向“身 心健康型”转变,“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得以确立;课程目标显形化、多元化使每位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 努力的目标, ,目前,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虽成果不菲,但课程改革中浅层次的变化多,诸如“主体与主导”“兴趣与效 、果”、“多样化与基本化”、“课内外一体化机制建立”等深层次的改革较少在下一步的课程改革中应该给 .予足够的重视与关注. 参考文献: [1]王阜存,侯世勋,张唯冰,等.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趋势[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5):I71—173. [2]苟定邦,董林,聂东风,等.我国普通高校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 ,.(5):179—180. [3] 张振华.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进展及误区[J].体育与科学,2003(3):73-7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孙俊伟: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87 [4]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DB/OL].[2008-03—1 1].http://view/64400hfm. [5],.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B/OL]..2008-03—11].http://ypw.qhu.edu.cn [6]吴燕丹,白永正.公共体育课程教材若干问题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3(12):52-53. [责任编校:李军】 The Analysis and Thinking of Current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Auhui Province SUN Jun-wei (Department of Basic Courses,Hefei University,Hefei 230022,China) Abstract: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Anhui Province.it can be f0und that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obtained in the aspects of course nature,course objectives and course structure.But some fundamentla problems have not been solved for there has been a lack of rationality in analyzing and solving problems,and teaching effect and learning interest have not been straightened out.Who plays the dominant position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is still all issue under debate.Thus final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with a view t0 reinforcing the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curriculum reform (上接第62页)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n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of Laminated Plate and Shell SUN Ai-qin ,WANG Jian.guo (1.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Hefei University,Hefei 230022; 2.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Hefei Univesirty of Technology,Hefei 230009,China) Abstract:The application of composite materials is widespread and the theory of laminated plate and shell is mature day by day.The vibration initiative control of composite laminated plate and shell system obtains fast development.Piezoelectircity intelligent stucrture control strategy,control algorithm on the superior linear quadratic(LQR)fom and irnitiative control to each domain’s seepage have become a hot topic on the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domain in recent yearsThis paper makes research .on this hot topic,and proposes solutions. Key words:composite laminated plate and shell;active vibration control;intelligent stuctrure;LQR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