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探讨 2013年(第42卷)第4期 谈大学公共体育课的教学环节的掌握 张 薇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课堂教学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秩序、教学效果、教学质量。良好的体育课堂教学气氛要靠师生双方在教学 活动中协调努力,共同来实现。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体育教师必须有驾驭课堂的本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 学生在融洽、活泼的课堂气氛中,更好地掌握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为实现终身体育教育奠定牢固 的基础。现就大学公共体育课堂教学气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气氛 教育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何种学科的教学 过程,课堂教学气氛如何与所对应的教学效果的好坏 学理论,要通过几代人的摸索、实践.它是经验的结晶。 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并期望得到好的结果,这之间要有 一关系重大。在体育教学中,其课堂教学的特点之一,是 教师与学生之间必须要形成那种更为直接的、反复的 交流形式。教师在课堂上是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 个运用的过程,而并不是理论的生搬硬套。在总结 了一些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的教学感受时。得出的共 识是:“在课堂上,要结合实际,去琢磨、去发现学生的 生理、心理特点,尽快寻找与学生语言、行为与心灵的 沟通点,能把教学理论用活、课堂气氛搞活,你的课堂 即:师生之间即是“主从关系”,又是“合作”关系。这 种关系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从而反映出体育教师的 这种“核心地位”的特殊意义。让学生评价一堂好的体 育课,先决条件是要求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这样,可 以消除心理压力,让学生自我调节,进入一种积极主动 教育就是成功的。”营造课堂活跃的气息、愉快的情趣 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应该依靠好的教学方法, 其核心体现在一个“活”字上。有人说,只有不好的教 学方法,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其道理就在于此。 的学习状态中。而在体育课堂上,那种教师与学生、学 生与学生之间的既“主从”又“合作”反复交流,极易形 成一种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由此,而产生良好的教学 效果,这对教育质量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 2 强化教学艺术。力求实效。提高学生课堂学 习兴趣 体育课堂自始至终倡导生动、活泼为主旋律的教 学,以避免走向单一模式化的单调课堂气氛中去。要 求教师站在施教艺术的角度去分析、研究问题,及时把 1 潜心研究教学方法,灵活应用教学理论 一般在继承传统的体育教学理论和体育心理学理 论时,常常有这样一种倾向,即在体育教学中偏重于强 调教学过程的主观自我因素,而轻视客观外界因素的 教育作用,使得体育课的课堂教学趋向单调、死板的格 握课堂学生情绪的变化,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身 特点,在教学艺术上狠下功夫。如:编排一些体育游 戏、体育舞蹈,开展各种形式的小竞赛,以激发学生共 式化,形成教师强令、学生盲从的局面,依次学生则会 感到课堂教学呆板,缺乏情趣,教师在课堂上也无法与 学生进一步沟通,很难达到预期目的。一套完整的教 同参与,增进交往,强化课堂的团体凝聚力。需要提出 的是,目前多数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仍以教师为中 心,忽视了学生个体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学生 作者简介:张薇(1962一),女,河北丰润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 l31 2013年(第42卷)第4期 理论与探讨 学习的兴趣,强制性地向学生灌输有关知识,使学生在 教学过程中成为学习的“被动体”,而不是自由发展的 主体。这样,不可避免地会使得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呆 板,学生也会产生厌倦情绪,失去对体育技能学习的兴 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去 学习、锻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 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如今的大学教育,学生已不满足于你教我学的单 一模式,而希望把课堂当作一个展现自我才能和创造 力的场所。这就要求教师要讲求课堂教学实效,积极 引导、鼓励大家的参与意识。例如:从课堂的准备活 动、放松和一些常规项目上,大胆尝试,让学生开展自 我组织教学,教师则通过形象的指导和课终总结方式, 来突出课堂重点,加深学生对要点的认识并尽快掌握。 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丰 富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力,随着课堂的深入逾增大 家的学习兴趣。 3加强教师品德修养。重言传身教,建立师生 之间融洽的感情交流 教师的品德修养,包括自身素质的提高。对教育 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在课堂上是学生模仿 的对象和表率,其课上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将产生巨大 的影响。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心理素质、教学艺术 及课程组织才能——即综合水平的高低,对教学效果 起着决定性作用。 目前,体育教学已把增强体质与加强体美两者相提 并论,体育课堂教学也应当在增强体质的同时,加强美 育教育,以符合学生的心理与兴趣,这样方能与时俱进, 跟上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这就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以自身的高素质,通过仪表、气质、 风度、举止等方面,在学生中建立起良好的印象,并以正 132 确的优美的技术动作,严肃认真的态度,亲切而耐心的 言传身教,去撞击学生的心灵。同时,还需建立课堂上 师生相互尊重。体育技能的传授与情感的投入是分不 开的,坚持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为前提和出发点,努力 在师生间形成一种民主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在教师面前 暴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对于一位值得相信的教师 的信任是无限的,在学生们看来,教师就是榜样、理智与 道德的典范,所以,体育教师要珍惜学生的信任。此外, 教师应严于律己,做好表率,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一视 同仁,处处使学生能感觉到关心与帮助,切忌急躁、冷 漠、厌弃,总之,只要师生感情融洽,就能最大程度地激 发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体育教学理论提出,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情绪的 影响不可忽视。在体育课堂上,学生所拥有的场地范 围与视野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比拟的。课堂开始时,首 先映入学生眼帘的是干净平整的场地、整洁而摆放有 序的器材、器械,教师合体着装、良好的行为举止等这 些都会带给学生一个清新美好的印象,容易感染学生, 以饱满的情趣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要实现这些,就需 要教师付出一定的努力、辛勤与汗水。人们把教师比 作辛勤的园丁,没有付出,就不可能会有收获。为此, 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踏踏实实的做好课前每一 项细小的准备工作是极其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王蓉.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J].武汉体育学 院学报,2001(o6). [3] 王萍,孙旭林.终身体育观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培养和 形成[J].甘肃科技纵横,2008,(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