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穴位按摩护理对脑梗后偏瘫患者肢
体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穴位按摩护理对脑梗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6例脑梗后偏瘫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中医穴位按摩护理方式,对比其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以及护理满意度显著更优,P<0.05。结论:在肢体功能方面对脑梗后偏瘫患者采用中医穴位按摩护理效果更好。
关键词:中医穴位按摩护理;脑梗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
在心脑血管科中,脑梗属于老年人群较为常见的疾病,而病发后普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身体障碍,肢体运动障碍就属于其中一种。脑梗后偏瘫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患者应该得到及时的有效治疗,否则偏瘫不仅会为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和生活增加负担,还会使患者的身体情况向更差的方向发展。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来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156例脑梗后偏瘫患者,给予其不同的护理方式后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156例脑梗后偏瘫患者,按照给予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纳入时间:2018年11月~2020年10月(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
[2]
[1]
组别
数
例性别(n,男/女)
年龄范围(岁) 平均年龄(岁)
观察组
8
740/38 58~83 65.43±5.53
对照组
8
737/41 60~81 65.52±5.
t/X
2
0.231 0.101
P 0.631 0.920
1.2纳入与排除标准[3] 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已经根据CT等临床检查确诊为脑梗中,出现偏瘫情况,不包括具有认知障碍、意识不清醒或者合并其他脏腑器官严重疾病、功能不全者;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已经知晓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穴位按摩护理方式,具体如下:取患者上肢穴位:肩锅、合谷、曲池外关、以及手三里等穴位,取患者下肢环跳、三阴交、绝骨、解溪、阳陵泉、足三里、太冲、风市、复溜以及委中等穴位,每日进行1次穴位按摩,采取点揉、按、搓等方式,根据患者病情和具体情况进行穴位的增减,各穴位按摩1~3分钟左右;在按摩上肢过程中注意被动练习患者的肩肘腕关节,按摩下肢过程中注意被动练习患者的髋膝关节,活动时注意力度由小到大,注意不要引起患者感到疼痛;连续为患者进行护理三个月,在护理期间根据患者肢体情况进行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的评分,统计并计算各个时期患者的平均评分;三个月后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统计并计算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观察指标
(1)MAS评分。(2)ADL评分。(3)护理满意度。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19.0分析,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X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以及护理满意度显著更优,P<0.05。结果见表2、3、4。
表2 两组脑梗后偏瘫患者护理前后MAS评分对比(分,`x±s)
2
组别
数
例护理前 护理2周后 护理1个月后
护理3个月后
观察组
8
76.75±3.17 11.29±3.87 17.02±4.36 33.93±7.88
对照组
8
76.82±3.22 9.72±3.61 14.81±3.95 25.47±6.23
t 0.137 2.620 3.318 7.438
P 0.1 0.010 0.001 0.000
表3 两组脑梗后偏瘫患者护理前后ADL评分对比(分,`x±s)
组例护理前 护理2周后 护理1个月护理3个
别 数 后 月后
观察组
8
730.07±6.76 36.83±6.94 41.62±7.11 63.74±8.21
对照组
8
729.84±6.82 33.52±6.83 36.47±5.75 54.69±6.43
t 0.212 3.002 4.974 7.6
P 0.833 0.003 0.000 0.000
表4两组脑梗后偏瘫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数
例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总满意度
观察组
8
744(0.56) 29(0.37) 5(0.06) 73(93.59%)
对照组
8
732(0.41) 30(0.38) 16(0.21) 62(79.49%)
X
2
3.841 0.028 6.658 6.658
P 0.050 0.867 0.010 0.010
3讨论
在中医理论中,偏瘫是一种血瘀的表现,在治疗中应采取活血通络的手段
[4-5]
。
脑梗后偏瘫患者表现为一侧肢体运动出现障碍,患者自理能力大大降低,生活质量不如从前,而对于脑梗后偏瘫仅仅依靠西医的治疗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有研究称,中医按穴位摩护理对于提高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中医按穴位摩护理通过对患者辨证施治,选取有针对性的穴位进行专业的穴位按摩,辅以肢体关节被动活动,操作过程安全性较高,较为简单,易于进行较长时间的坚持,而护理后能得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同时有助于增强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本次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以及护理满意度显著更优,P<0.05。
综上所述,在肢体功能方面对脑梗后偏瘫患者采用中医穴位按摩护理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黄艳.中风早期瘫痪肢体中医手法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当代临床医刊,2019,32(01):48+38.
[2]陈芊妤,廖若夷,张月娟,等.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中风后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18,32(05):677-681.
[3]杨晨光,陈具堂,刘霞,等.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期的临床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15):110-111.
[4]蔡桂云,徐涛容,赖春进.中医优质护理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4):152-153.
[5]孟慧芳.中医穴位按摩疗法在脑中风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