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蒙娜丽莎》赏析
彭荟洁
2014-3-15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肖像画作品。其作品本身被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当做镇馆之宝。作者是列昂纳多·达·芬奇(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又译莱昂纳多·达·芬奇、李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中期的著名美术家、科学家和工程师,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
有传说称画中的主人公是当时的新贵乔孔多的年轻的妻子蒙娜·丽莎,这幅画画了4年。 那时,蒙娜丽莎的幼子刚刚夭折,她一直处于哀痛之中,闷闷不乐。为了让女主人高兴起来,达芬奇在作画时请来音乐家和喜剧演员,想尽办法让蒙娜丽莎高兴起来。
《蒙娜丽莎》这幅肖像画花了达.芬奇四年的时间,当他完成这幅肖像之后,不愿把它交给佐贡多或其他任何人。当他受到法国国王的邀请时,便带着这幅肖像离开意大利去了法国。达.芬奇是在法国去世的,这就是为什么《蒙娜.丽莎》这幅画在法国的缘故,它是法国人民为之骄傲的财富。
为什么《蒙娜.丽莎》如此著名呢?多少世纪来,人
们一直在谈论她那神秘的微笑,她的微笑的确神秘:它似乎在变化。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象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艺术家是如何获得这种效果的呢?比如,在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利斯的作品《赫耳墨斯》中,我们已见过雕塑中人物脸部的表情是如何变化的。圆形的表面那样微妙地反射出光线,使雕塑看去似乎在微笑,或者另一种严肃的神情,这完全是根据光线的变化而产生效果。
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象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陷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关于这幅画有一个故事。达.芬奇在为蒙娜.丽莎绘画时,请了位乐师在她旁边弹奏,以便她能象个模特儿那样耐心平静地坐着。她眼中的神情告诉我们她正在倾听。而现在,如果我们看她那双美丽的手,并把它们与她的脸联在一起考虑,我们会觉得那神情更诚挚。她的右手轻轻地放在左手上,中指根本没有任何依托,我们感到它正和着音乐的节奏轻轻地打着拍子。
当我们看着这幅如此逼真的肖像画背后的景色,我们会为那不真实的背景吃惊。山峰、道路、小桥、流水都在一种梦幻般、飘拂不定的气氛里出现,仿佛以此证明蒙娜.丽莎的思绪沉浸在一个梦的世界里。
蒙娜.丽莎梦幻般的肖像与她周围梦的世界,是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天才创造,这解答了为何《蒙娜.丽莎》这幅肖像会成为世界上最著名、最使人难以忘怀的一幅肖像的问题。
磨不透,在达芬奇个人角度出发,这可能是他情感的具体体现,至于蒙娜丽莎的微笑我觉得不是画家人为加入的,因为她的笑是那样甜美,满脸洋溢着幸福,这哪里是画工可以做出来的呢?就算是画家技艺超群,可以画出样子,但是表面的表达是不足以感染人的心灵的!但是在我看来,无论画作的主人公是谁、创作画作的目的是什么以及这一系列的谜团的谜底到底是什么,这一切的一切相对于这伟大的画作都变得不重要了,蒙娜丽莎的微笑既然很美、她的姿态既然很高雅那就让我们尽情地享受着美的展现不要理会其中的来龙去脉,只是单纯的去欣赏它吧!
参考文献:
[1] 李新平 成文光编. 《美术鉴赏》 [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9,7
[2]邱正伦编.《艺术美术》[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6 [3]郭茂来,秦宇 著.有胡子的蒙娜丽莎:美术流派[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5
[4]潘耀昌 著.外国美术简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8
[5]李春 著.西方美术史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