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0uzrssw东北_师范大学研究生试卷课堂管理艺术试题及答案

0uzrssw东北_师范大学研究生试卷课堂管理艺术试题及答案

来源:九壹网


^

| You have to believe, there is a way. The ancients said:\"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trying to enter\". Only when the reluctant step by step to go to it 's time, must be managed to get one step down, only have struggled to achieve it.

-- Guo Ge Tech

课堂管理艺术试卷

一、名词解释(共12分,每题3分)

1.课堂纪律;

答:所谓课堂纪律,主要是指对学生的课堂行为施加的外部控制与规则。

2.教师课堂管理问题行为;

答:教师课堂管理的问题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活动中意在维持课堂秩序却引发教育秩序混乱的行为,其行为特征表现为或者违反教育法律规范,或者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或者违反学校对教师的制度要求,或者违反日常的教育惯例等。从其结果上,则表现为侵害学生的法定权利,或者导致学生的身心伤害,或者背离教育的基本宗旨等。

3.教学机智;

答: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比如在处理事前难以预料而又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时,以及对待处于一时激情状态的学生时,教师所表现出的能力。尽管教学机智是瞬间的判断和迅速的决定,但教学机智往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特殊的教学情境最富灵感的“点睛之笔”。

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上。课堂偶发事件的发生,对教师来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然而,应该认识到挑战与机遇并存,在偶发事件中,既有不利于正常教学的一面,也有有利于正常教学的一面。尽管如此,只要掌握教学机智的运用策略,就能使偶发事件经过教师及时、巧妙、灵活的处理,对教学起到烘托、补充和增效的作用。

4.课堂交往

答:发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间通过信息交流而达到相互影响的活动过程。

二、简答(共40分,每题10分)

1.简要回答课堂要素的基本构成。

答:(1)物理要素,声、光、温度、颜色、气味等是课堂环境的物理性素,这些因素可以直接影响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活动。

(2)人的要素,课堂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①学生群体的构成:有人把学生群体划分为四种类型:创造课堂喜剧的学生群体;高傲的学生群体;玩世不恭的学生群体;服从的学生群体。

②教师。教师的三种领导方式影响课堂管理:注重团体规范的教师;注重个人情意的教师;强调动态平衡的教师。

2.课堂纪律的类型包括哪些?

答:依据课堂学习纪律形成的原因,可以将其分为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和自我促成的纪律

3.举例说明教师课堂管理中的不当行为。

答:教师课堂管理的问题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活动中意在维持课堂秩序却引发教育秩序混乱的行为,其行为特征表现为或者违反教育法律规范,或者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或者违反学校对教师的制度要求,或者违反日常的教育惯例等。从其结果上,则表现为侵害学生的法定权利,或者导致学生的身心伤害,或者背离教育的基本宗旨等。

教师课堂管理的问题行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样态:

1.时间战看守2.恶语中伤3.体罚、变相体罚4.惩罚自尊心5.罚款6.利用座位 [案例]:2000年12月2日《法制日报》:

2000年11月20日,辽宁省沈阳市第22中学的初一学生金岩在向老师询问自己的月考分数时,竟惹得教师火冒三丈,当着全班同学连扇该学生4个耳光,将其鼻口打得流血。 同月14日,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小学的一名二年级小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因与另外一个同学打闹,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单独谈话”,并被打了两个耳光。该学生家长向有关部门投诉,该同学已被打成中耳炎。为此,北京西城区教育局负责人在紧急召开的该区各中小学负责人会议上指出,当前要正视师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反思本校是否存在不尊重学生和体罚学生的现象。

4.简答促进课堂交往,调节课堂气氛的策略。

答:1 、培养良好的教师风度以感染影响学生;2 、建立良好的教师的领导方式;3 、掌握有效沟通的方法与艺术、积极性的引导语言代替消极性的引导语言;4 、利用课堂群体动力,调节学生之间情绪的相互影响;5 、善于利用课堂提问,营造健康的课堂交往氛围。

三、简述(共21分,每题7分)

1.简述课堂管理的功能。

答:课堂管理与课堂教学是学校日常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密不可分,课堂管理可以辅助课堂教学的实施,保障学校日常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课堂管理的功能如下:

(1).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经常会出现各种新的问题,发生各种偶发性干扰事件,因此,教师及时预见并排除各种干扰课堂教学活动的不利因素,有效采取课堂管理措施,维持正常教学秩序,对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也具有重要意义。

(2).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课堂管理可以为学生提供积极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激励学生的参与精神,激发学生潜能的释放,从而地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有效的课堂管理对教学活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在平和稳定的课堂环境中,心态自然会处于轻松的状态,所以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敏与思考,将新知识内化到本身的知识系统中,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4).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 教师在课堂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课堂行为规范,帮助学生养成的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意识到并且明确良好的自制能力能够促进个人的健康发展。

(5).增进师生情感交流

教师在课堂要尽力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氛围,采用激励的手段,让班级的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常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每个学生的发展动态和心理变化情况。良好的课堂管理可以形成和谐民主、团结合作的师生关系。

(6).促进学生人格成长

课堂管理可以帮助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在学生间形成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让学生懂得和他人合作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培养他们合作的意识。 此外,课堂管理不仅有工具性的意义还有目的性的意义。

课堂管理的工具性意义在于它是作为学校维持正常有序的课堂秩序、提高教学效率进而保障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而存在,是为了辅助教学活动而存在的。课堂管理的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质量。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早就指出课堂管理的重要性:“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

课堂管理具有目的性的意义在于它具有自身的目的:使学生的心智得到应有的发展。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课堂管理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化,它使学生了解在各种场合受赞同或默许的行为准则,明确什么是受社会期待的适当行为,什么是不适当的行为,并让学生懂得自己在不同的场合应该怎样做。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课堂管理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熟,使学生在对持续的社会要求与期望作出反应的过程中,形成性、自觉性、自控力、坚持性、忍耐性等成熟的人格品质。课堂管理已经成为教师在课堂中的必备活动,对于课堂的有效管理,也必然成为教师的一项基本素质。

2.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答: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它着眼于观察学习社会学习理论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班杜拉指出,行为主义的刺激一反应理论无法解释人类的观察学习现象。因为刺激一反应理论不能解释为什么个体会表现出新的行为,以及为什么个体在观察榜样行为后,这种己获得的行为可能在数天、数周甚至数月之后才出现等现象。所以,如果社会学习完全是建立在奖励和惩罚之结果的基础上的话,那么大多数人都无法在社会化过程中生存下去。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班杜拉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在科学的实验基础上建立起了他的社会学习理论。

(1)、强调观察学习在人的行为获得中的作用。认为人的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行为的结果而学得社会学习理论的。依靠观察学习可以迅速掌握大量的行为模式。 (2)、重视榜样的作用。人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过程获得。但是获得什么样的行为以及行为的表现如何,则有赖于榜样的作用。榜样是否具有魅力、是否拥有奖赏、榜样行为的复杂程度、榜样行为的结果和榜样与观察者的人际关系都将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 (3)、强调自我调节的作用。人的行为不仅受外界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且更重要的是受自我引发的行为结果的影响,即自我调节的影响。自我调节主要是通过设立目标、自我评价,从而引发动机功能来调节行为的。

(4)、主张奖励较高的自信心。一个人对自己应付各种情境能力的自信程度,在人的能动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将决定一个人是否愿意面临困难的情境,应付困难的程度以及个人面临困难情境的持久性。

3.简述学生课堂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答:从心理学的研究看,对问题行为可以有不同的解释:行为主义认为,问题行为是习得的,是由于环境或强化失误带来的;认知心理学则认为,问题行为源于学生的错误的行为观念和自我认识;人本主义则认为问题行为主要是由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失衡带来的。 从社会学的研究看,主要是从环境、学生的社会经济地位以及文化传统等方面虽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大体上看来,对问题行为产生进行理论解释的,有以下几种观点:

(1)文化剥夺或社会处境不利(2)教育剥夺(3)与环境优越的孩子相比,背景较差的孩子往往自尊心较弱,出身较差的孩子比出身优越的孩子更可能发觉自己能力不足。起点高,成就动机强。

以下还可以从学生的自身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来分析学生课堂问题产生的原因。 (1).从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1)儿童的需要和对教师的期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2)孩子之间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3)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渴望在全班同学面前赢得地位与的需求与日俱增。4)孩子年龄增长的同时,也会变得更强大。5)孩子的年龄越大,对成人的行为越挑剔。6)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在犯错误或失望的时候,更愿意把问题归咎于成人。7)随着年龄的增长,智慧能力提高,注意的时段和处理工作的能力也在提高。

(2).儿童心理发展不均衡性

1)能力不同的孩子对学校活动的内心动力有显著差异。2)能力水平不同的孩子,对教师提出的个人素质方面的要求也不一样。3)成败标准随能力水平而异。失败成自然的孩子易把责任推给教师,以维护自己的尊严,评估孩子的标准必须符合现阶段孩子能力所及的水平。4)能力不同的孩子依赖仪器、书籍的特点不一样。5)同一的标准与不均衡的心理成熟。

(3).心理特征的差异

1)不同的人格特征带来的差异2)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3)学生自我认识的差异 (4).儿童特殊年龄阶段的心理表现

1)限度检测2)团体动力3)误设行为4)推延满足感5)学生对于教师的反映形式 (5).教师方面:

教师的教学方法、内容及教师的个性特征对课堂秩序有很大的影响。 (6).环境方面的因素:

课堂教学大多在教室中进行,教师环境可能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也可能透过对教师行为的影响间接作用于学生,因此,也是决定课堂秩序的重要因素。

四、案例分析(共27分,其中第一题12分,第二题15分)

1.一位教师走上讲台,发现讲台桌上放着一张字条,上面用仿宋体工工整整地写着:“老师,你以为当老师的就可以压服学生吗?你高昂着头,铁青着脸,像个活阎王,但是有谁怕你呢?”落款是“为你最讨厌的、等待你处罚的学生”。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会怎样处理这个课堂事件?请用理论加以说明。

答:对于这个事件,首先教师应该不动声色的正常进行教学活动,如果该生没有出格的行为,那么在上课结束后,教师私下与其交流,指出作为老师目的是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不是压服学生、让学生怕你,通过这样的交流来转化该生对老师的错误观点。

如果该生在课堂上进一步出现捣乱、不守纪律等现象,教师就要通过语言阻止、谴责。如果不能奏效,甚至可以对其进行严厉的处罚,例如罚站等。但是在进行处罚的时候要声明处罚的原因是因为课堂上的违规行为,而非其“等待的处罚”。同时在课后要与其充分交流,对其进行教育、转化。

这个处理方法体现了斯莱文提出的四步反应计划。课堂管理的四步反应计划以最小干预原理为理论基础。斯莱文认为,当正常课堂行为受到干扰时,应该采用能够发生作用的干预方式中最简单的、干扰性最小的一种来纠正违规行为。如果干扰性最小的干预没有发生作用,教室可以升级到干扰性更强的方法,主要目的是采取有效的行为处理问题行为,同时要避免对教学产生不必要的干扰。干预的结果应该是尽可能使教与学的活动继续下去,而问题行为也得到控制。

2. 在河南新安县高中,当王老师刚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时候,他教的班级有个淘气的学生。每当教师讲课时,他总爱低头玩他桌子里放的“宝贝”横笛儿。有时候还会轻轻地吹一声“嘟——嘟——”令人恼火。

有一次,王老师刚隐约听到“嘟—”声,便猛地回转身来,以严峻的目光盯住他,准备当场“抓获”,没收其“宝贝”。只见他吐了一下舌头,马上装模作样的端正坐好,不露半点声色。同学们都抿起欲笑的嘴唇,眼里射出神秘的光,似乎在看着老师怎么办。王老师怒不可遏,嘴唇直发抖,勉强抑制住冲动的感情,继续讲课了。一下课,王老师立即找个有经验的赵老师“诉苦”,请他帮忙狠狠地教训这个顽童。

过了一段时间,这个顽童上课真的不再捣蛋了,睁着两只充满求知欲的大眼睛,聚精会神地听讲,课外作业做得也很认真,期中考试成绩有很大提高。更奇怪的事在学校举行的一次文娱晚会上,竟有他《横笛独奏》的节目,他吹了两只歌曲,优雅动听,全体师生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王老师抱着惊奇而又疑虑的心情去问赵老师,赵老师用诚挚的目光看着王老师,慢慢地说:“你反映他不遵守课堂纪律后,我没有马上去找他,等到星期日,我笑着对他说,“听说你很爱吹横笛,我也很喜欢这种乐器,把你的笛子拿来,吹个歌听听吧!”他非常高兴,取来笛子,吹了一支曲子,我赞扬他吹得不错,接过笛子我也吹了一支曲子,还教他一些吹笛子的指法和技巧。就这样,我们亲热地交谈起来。我问他功课如何,他惭愧地低下头说不好。我告诉他,吹笛子是正当的文娱爱好,但学习与娱乐的位置要摆好。他愉快的接受了我的建议。连续几个星期日,我都要问问他的功课,还教他练吹几个歌曲。就这样,他转变了。”

(1)这则案例揭示的主要纪律问题是什么?

答:根据其严重性,这属于课堂干扰;按照程度的差异,这属于不适当行为;按照行为的类型,这属于行为型;按照问题行为的“所有者”即问题行为相对于谁,这属于相对于教师的问题行为;等等。该生在课堂上活跃过度,干扰了其他学生正常上课,教师对此反应剧烈也属正常。

(2)王老师和赵老师对待这位学生的态度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王老师和赵老师对待这位学生的态度不同,说明两个老师对于这个学生课堂上违反纪律事件的处理原则不同。关于课堂问题行为处理,可以参考的原则有许多,以下的原则是要特别强调的:1.预先建立课堂常规,明确学生的行为标准;2.处理学生外在的问题行为;3.激励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避免强化问题行为;4.尽量避免惩罚问题行为;5.体现一致性、公平性和个别差异性;6.寻找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

王老师对于该生的错误行没有找到什么好的解决方法,一筹莫展;而赵老师则另辟蹊径,从该生喜爱音乐,擅长乐器这里入手,采取鼓励的策略,使该生将精力放到了学习上。问题宜疏不宜堵,该生受到了鼓励,增强了自信和自尊,违反纪律的行为自然就收敛了。

(3)在处理这一问题上,你还有什么其他好方法吗?

答:教无定法,处理这一问题还可以这样:专门抽时间举行一次有关才艺展示的班会,在班会上邀请有才艺的同学特别是这个淘气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在为他们提供了这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后,进行全班的讨论,话题为如何发展自己的特长,自己的特长应该运用在何处等等,特别要邀请展示过才艺的学生来发言,用他们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来约束自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