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对比点:生活哲理】(18 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居安思危》
【甲】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②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目,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陸下居安思危耳。”
(选自(居安思危》)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教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优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 ②傥:若。 1. 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出两处)(2分) 故 欲 数 闻 卿 辈 谏 争 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管夷吾举于士( ) (2)衡于虑( ) (3)病虽愈( ) (4)四夷俱服(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答: (2) 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答: 4. 阅读【甲】文,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4分) 答:
5. 【甲】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排比的作用又是什么?(4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对比点:成功之道】(18 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甲】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① 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 ②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 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战言乎!尧、舜其尤病诸”。”
(选自《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乙】弇发于欧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教举于海,百里宾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菇骨,饿其体肤,空之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街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优惠·死于安乐》)
【注释】① 仆:对自己的谦称。 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 ③ 怨归之;怒恢会案中于唐。 ④ 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⑤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1. 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2 分) 敢 问 何 谓 三 利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
2. (1)必先苦其心志( ) (2)人则无法家拂士 ( ) (3) 仆闻之( ) (4)官大者,主恶之(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答: (2)吾禄益厚,吾施益博。答: 4.阅读【甲】文,思考狐丘丈人说“有三利必有三患”的原因。(4分) 答:
5.【甲】文中孙叔敖所持观点与【乙】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4 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对比点:刻苦自励】(18 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勾践困于会稽》 【甲】勾践之困会稽①也,喟然②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③,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④,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选自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华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菅夷吾举于士,孙叔教举于海,百里真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藤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道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息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优惠·死于安乐》) 【注释】① 会稽:地书,今浙江省绍兴市。②喟然;叹息的样子。③ 翟:同\"狄”,对居住在北方的布落的泛称。④ 折节下贤人:降低身份,屈己尊敬贤人。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解请停顿。(标出两处)(2分) 而 使 范 蠡 与 大 夫 柘 稽 行 成 2,解释下列加点网在文中的意思。(5分)
(1)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 (2)而后作( ) (3)其卒王霸( ) (4)二岁面吴归盘( ) (5)为质于吴(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答: (2)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
答
3. 【甲】文中勾我卧薪尝明的故事印证了【乙】文中的什么观点?(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答:
5.【甲】【乙】两篇文章分别列举了六位贤人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的事例和曾经落难的商汤,周文王、晋文公,齐恒公的事例,有什么作用?(4 分)
答: 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1.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2.(1)狱官(2)同“横”,梗塞、不顺(3)即使 (4)臣服,服从
3.(1)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到这个人身上,必须要使他的心志困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 (2)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
4.唐太宗虽身处太平盛世,但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即能居安思危,这是尤为可贵、可喜的。 5.【甲】文开头运用比喻,用治病来比喻治国,说明国家虽然强大了,但仍然要小心谨慎,居安思危。【乙】文开头运用排比,举出大量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意近即可) 【参考译文甲】
唐太宗对亲近的大臣们说:“治国就像治病一样,病即使痊愈了,也应当好好护理调养。倘若马上就自我放开纵欲,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现在国家很幸运地得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这真是自古以来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维护久远,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啊。 魏征(回答)说:“国内国外得到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是值得喜庆的,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
二、1.敢问/何谓三利·2.(1)使……痛苦 (2) 同“弼”,辅佐 (3)听说 (4)讨厌,厌恶 3.(1(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2)我的俸禄越多,我对贫穷的人的布施越加广泛。 4.一些人得“三利”之后纵情傲物,放任自己,以至于以荣升开始而以失败告终。(意对即可)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参考译文甲】 孙叔敖遇到狐丘丈人,狐丘丈人说:“我听说,有三利必有三害,你知道吗?”孙叔敖吃惊不安,变了脸色,说:“我不聪明,怎么能够知道?请问什么叫三利,什么叫三害?”狐丘丈人说:\"爵位高的人,人们会嫉妒他;官大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多的人,怨恨会集中于他。这就是三利三害。\"孙叔教说:“不是这样的。我爵位越高,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我做的官越大,我做事越小心谨慎(,只想着黎民百姓);我的俸禄越多,我对贫穷的人的布施越加广泛。可以通过这种办法避免祸患吗?”狐后丈人说:“说得好啊!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三、1.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 2(1)举荐(2)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3)终于(4)年(5)在 4. (1)用这些方法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2)用兵打仗之事,文种不如我;镇定安抚国家,使百姓亲近归附,我不如文种, 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5.作者列举这些事例意在告诉我们,在遭遇挫折困苦时,要学会忍耐,磨炼意志,戒骄戒躁,努力奋斗,让自己不断强大,这样最终才能获得成功。
【参考译文甲】
践被困在会稽时,曾叹息道:“我将在此了结一生吗?”文种说:“商汤被囚禁在夏台,周文王被囚禁在羑里,晋文公北方的翟国,齐桓公逃奔至莒国,他们(都)终于称霸天下。由此可见,(我们今日的处境)怎么就不可能成为福分呢?
吴王赦免了越王后,越王勾践返回越国,就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着卧着都立即能仰头(尝尝)苦胆,吃饭喝水时也尝尝苦胆。(他还对自己)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自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从不穿有两种色彩的华丽的衣服,能降低身份,对贤人彬彬有礼,招待宾客热情诚恳,能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一起劳作。(勾践)想让范蠡管理国家政务,范蠡回答道:“用兵打仗之事,文种不如我;镇定安抚国家,使百姓亲近归附,我不如文种。”于是(勾践)把国家政务委托给大夫文种(管理),派范蠡和大夫柘稽前去求和,在吴国作人质。两年后吴国才让范蠡回越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