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1年9月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Sept.201 1 第3期 Journal of Yili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Edition) NO.3 学者之气与文人之风 王芑孙《西陬牧唱词》与福庆《异域竹枝词》语言特色比较研究 袁 勤 (伊犁师范学院奎屯校区文理系.奎屯833200) 摘要:王芑孙《西陬牧唱词》和福庆《异域竹枝词》创作缘由和作品形式最为接近,由于作者 自身原因,在语言特色方面差别很大。前者用词古雅庄重,后者言语平实生动。二者都大量使用音 译词,但前者注重考证,后者注重运用。 关键词:西陬牧唱词;异域竹枝词;语言特色;比较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076(2011)03—0077—03 清代,竹枝词的创作进入兴盛的阶段,无 和福庆的作品都 得书卷气息较重,王芑孙用词古 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超前代。这是因为庞大的诗人 雅庄重.福庆则平实生动。 群体造就了如此可喜的局面.其中比较重要的有纪 最明显的就是二者的自序②: 昀、祁韵士、福庆、林则徐、萧雄、王芑孙、曹麟开、王 乾隆五十三年五月上幸避暑山庄,芑孙从 曾翼等。由于所处时代和诗人自身各方面因素的差 董尚书出塞。即次多雨无以自遣,捡架上书得 异,清代竹枝词呈现出异彩纷呈的面貌。对竹枝词 《西域图志》读之。仰见我国家皈章之厚,绥来 的研究,就作家而言,多数集 在整体论述和个案 之广,以及山川风:乞之殊,服物语言之别。奇闻 研究方面;就内容而言,多数集中在艺术形式、民俗 轶事亦往往错见其中,凡汉唐以来所约略而不 价值等方面。而个案比较研究和语言研究则相对薄 能晰.估毕之儒所茫昧而莫能详者,一旦入我 弱,我们试从该方面略加分析。 版图.登我掌故.于戏盛矣。辄占作绝句六十 比较典型的是王芑孙和福庆.他们的诗作形式 章,或附丽前文,或质言今制,删取原文。少加 都是注详诗略,创作灵感皆为著作激发①。但在内容 融贯。件系成诗。以二万余里之中,准回两部居 编排、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方面,二者有所不同。王 其大凡。准部世资游牧,不事农工。回部虽务农 芑孙《西陬牧唱词》共60首,全部描写风物,内 工,利兼畜牧。且自耆定以来,耕屯日辟,兆协 容上准回对举、自成体系,形式上注详诗略、穿插回 薪罴.又国家绥万屡丰之庆也。遂题之日西陬 护,风格上不避俗语、气势宏大。福庆《异域竹枝词》 牧唱。所谓不贤者识其小者。因以助牧人之扣 共100首,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64首写。第 角云尔。(王芑孙自序) 二部分21首写外藩,第三部分l5首写绝域诸国。 部曹椿因(兰按:名七十一)所撰《异域琐 就部分而言。内容由宏观到微观,按所到地点 谈》(兰按:是书, 同官刑部侍郎阮葵生易称 逐步描写,形式上也是自诗自注,风格上诗歌内容 《纪实征信录》,序而行之)分、外藩及 清新流丽,注文客观平实,像图志。内容编排及艺术 绝域诸国列传,山川、风物、土俗、民情,历历在 特色已有论述,语言风格则语焉不详,本文从语言 目。余读而喜之,作《竹枝词》百首以志异。(福 运用的角度对二者的诗歌加以比较分析。 庆自序) 一、前者用词古雅庄重。后者言语平实生动 王芑孙的自序洋洋洒洒,注重对仗,言辞古雅, 竹枝词本来是民歌,风格偏于俚俗。而王芑孙 多处使用了先秦文献中有而清代并不通行的词语. 收稿日期:201 1一o3—28 基金项目:本文为维吾尔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青年教师培育基金项目《地域文化视阈中的竹枝词研 究》(XJEDU2009S93)、伊犁师范学院科研项目《竹枝词研究》(KY2009—47)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袁勤(1979一),女,重庆长寿人,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研究 , : 璺. . 堡翌 薹茎堕芏 (塾舍 学版) 2011年 如“畈章之厚”化用《诗・大雅・卷阿》:“尔土宇畈章, 亦孔之厚矣。”朱熹《诗集传》解释:“或日,畈当作 在这段注文中,王芑孙不仅考证了西域山脉古 今称呼的变化,而且还比较了当时维吾尔语和蒙古 版,畈章,犹版图也。”“绥来之广”源自《诗・大雅。民 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估毕之儒”中的“估 毕”源自《礼记・学记》:“今之教者,呻其估毕”。估: 通“笛”。古人书写用的竹片。毕,编起来的竹简。即 古代的书册。“估毕之儒”指一味读古书的读书人。 “耆定”源自《诗・周颂・武》:“胜殷遏刘,耆定尔功”, 意为“达到”。“兆协薪熏”见《诗・小雅・无羊》:“尔牧 来思,以薪以燕”,其中“薪”用本意,意为“大的 (柴);柴禾”;“燕”为假借义,意为“小的(柴);柴 禾”,整句意思是说上天帮助百姓生产生活资料丰 足。相比之下,福庆的自序用语简捷平实,词义通 达。 王芑孙的诗作风格更加古雅庄重,用了很多不 常见的典故。例如:“讲射敦书聚子襟,干城朴械化 驳驳。”其中“干城”比喻捍卫者,源自《诗・周南・兔 置》:“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象胥格磔烦传语,重 译中还重译来。”描述当时西域民族众多,语言不 通,翻译混乱的情况。其中“象”在诗中泛指通译官, 源自《礼记・王制》:“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 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日寄,南方日象,西方日狄 辊,北方日译”f ](PI7L5)。“书生只挟蹄涔见,费煞笺疏弱 水西”,其中“蹄涔见”指像牛蹄印中的积水那样浅 薄的见识,源自《淮南子・假真》:“夫牛蹄之涔,无尺 之鲤”。像这样的用典之处还很多。 而福庆的诗作用词则相当平实且生动。诗句简 单易懂,清新流丽。如描写博格达山时,他写道:“三 峰孤耸插青天,冰雪莹莹照眼鲜。一片琉璃遮日月, 水晶官阙在山巅。”词语意义明白晓畅,运用比喻的 手法描画雪山风景,极其优美生动。也有个别化用 典故的诗句,都是流传甚广,尽人皆知的,如“守株 莫待平郊兔。射得熊来是健儿”,反用了众所周知的 典故——守株待兔。“万里游流涌列星,大珠盘走小 珠停。”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著名诗句“嘈嘈切 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二、使用音译词时前者重在探究,后者重在运 用 因为诗词内容都是描写西域边陲,难免要使用 音译词,在这方面二人也现出比较明显的差异,王 芑孙十分注重探究音译词的汉语意义,而福庆只是 运用.很少加以解释。 如《西陬牧唱词》第二首诗的注文: ……最著者日木素尔鄂拉,日汗腾格里鄂 拉.日博克达鄂拉,在古则日雪山,日灵山,唐 时又称折罗漫山,是在北戎之北,东西绵亘西 域境内。……蒙古谓山为鄂拉,回语谓山为塔 克.岭则同谓之迭巴。 语对“山”、“岭”的称呼异同。并在多处注文中考证 音译地名的意义,如第三首诗的注文:“淖尔谓海. 郭勒谓河,鄂谟者大海之称”;第八首诗的注文:“木 素尔谓冰,盖回语云”。从这些西域地名的汉语解释 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西域民族杂居的情况,以“木 素尔鄂拉”为例,“木素尔”是维吾尔语“冰”。“鄂拉” 是蒙古语“山”,合起来意为“冰山”。同一个地名当 中融合两个民族的语言,可以想见当时民族接触的 状况。 在使用非地名音译词时,作者更加注重解释其 汉语意义。如第三十首诗的注文:“准部削竹为笔。 长四寸,上阔下锐,取墨于发帚以作字,谓之乌珠 克;回部炼铜为刀,其形弯至头而愈昂。谓之克凌 齐。”第三十四首诗的注文:“蒙古以贫无赖觅食者 为吗哈沁。”第三十五首诗的注文:“蒙古语以喇嘛 坐床者为西勒图。……都纲者。众喇嘛聚而讽经之 室也。”三十七首的注文:“准语都尔布锦者。以羊毛 织成,制同内地之坐褥。……准俗于四月马湮新得 时置筵酬神,笮马为庆,谓之玉醴斯。”第四十六首 诗的注文:“回书中有陀犁克者,犹内地之史也。”第 五十首的注文t“准噶尔呼回人为和通。”第五十九 首诗的注文:“回语妇人为鸯哥。……其日托恩者, 袍也”。 王芑孙在考证音译词的汉语意义时。还注重探 究其读音变化,如第十五首诗的注文中说:“按:拔 达克山《元史》讹为巴达哈伤,《明史》讹为八答黑 商,今俱更正。”第三十二首的注文中说:“库舍图达 巴,俗名打阪。打阪即达巴之转音也。”第三十三首 诗:“野合桑中世作汗。鲁台讹译史重刊。有元苗裔 华风在.也解尊名讳脱欢。”注文“额鲁特别出有元 阿鲁台之部,其后声讹,遂称为额鲁特云。卫拉特始 祖为脱欢太师,蒙古语旧称釜为脱欢。今准人避祖 讳,改称釜为海苏。”表现出他善于思考,勇于求真 的精神。 当然。王芑孙未曾亲自到西域,诗词创作内容 源于对《西域图志》的阅读,有的判断和解释与事实 相左,如: 天山以北准噶尔部居之,俗强悍。逐水苹, 无城郭。天山以南回部居之。风气柔弱,有城 郭,习耕种。天山即祁连山,绵亘三千余里,宇 宙间山无大于此者,《汉书》匈奴谓天为祁连, 今准语犹然也。 作者结合古书和当时蒙人通行的语言来考证 出“祁连”的汉语意义就是“天”。但也正因如此,作 者把天山和祁连山理解为同一座山。事实上古祁连 有南北之分,北祁连即天山,主要在境内;南祁 第3期 袁勤:学者之气与文人之风Z 连即如今所称的祁连II1,在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 西部边界。 年跟随董尚书出塞,途中遇到雨天,闲来无事翻阅 《西域图志》,被其中所写的西域景象所折服,写下 了六十首竹枝词歌风咏物,并命名为《西陬牧唱 《异域竹枝词》中也常见音译词,但福庆极少加 以探讨,只有个别地方专门加按语来解释,如第一 首诗的注文:“山北为巴里坤、乌鲁木齐、伊犁、塔尔 巴哈台,其余爱曼(兰按:译语村落也)亦无算”。第 二首诗的注文:“乌鲁木齐有博克达达巴(兰按:达 词》,后来全部收在《三州辑略》卷-e(艺文门》中。福 庆,纽钴禄氏,字仲余,号兰泉,满洲镶黄旗人。乾隆 二十八年(1763)考取笔帖式入官。乾隆五十九年 (1794)至嘉庆二年(1797)。曾任镇迪,镇迪道驻迪化 府。写作《异域竹枝词》时官贵州巡抚。自述创作灵 感源于对《异域琐谈》一书的阅读。 巴,译语。谓山,原作打坂,今遵《西域同文志》改,后 仿此)”。第四首诗的注文:“伊犁、乌什之交,有穆肃 尔达巴(兰按:穆肃,或作木素,译言冰;达巴,译言 山。连文为冰山。达巴改义见前)”。第三十一首诗 的注文中有:“马湮为酒,谓之气可;牛乳为酒,谓之 ②本文中王芑孙《西陬牧唱词》的内容均选自 (清)和瑛著《三州辑略(卷七艺文门)》,清嘉庆十年 刻本;福庆《异域竹枝词》的内容均选自王利器,王 慎之,王子今《历代竹枝词》,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 阿拉占。”其余地方均无音译词的汉译。创作重点完 全在描绘当地风景、物产、人文景象等。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王芑孙在使用音译词时, 自觉地进行汉译,像个严谨的学者。而福庆更像浪 漫的文人,对音译词信手拈来。不加考究即运用妥 帖。 三、结语 ③在《中国历史大辞典》申,笔帖式“满语意为 办理文书、文件之人。后金天聪五年(1631)设六部时 由巴克什改称。为清代各部院衙门、内务府、地 方督抚衙门以及八旗驻防将军、都统、副都统衙门 内掌管翻译、缮写满汉文书之低级,通过考除、 作品风格与创作主体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考选、调补,从八旗满、蒙、汉军人员内任用。此外, 尚有缮本笔帖式、掌;稿笔帖式、额外笔帖式等名 目”。 《西陬牧唱词》和《异域竹枝词》中明显的语言特色 差异与二人的经历有直接关系,王芑孙进士出身, 深谙中华传统文化.一些深奥少见的典故在他的诗 作中运用自如。因为从没有到过,作品内容皆 源于对《西域图志》的阅读,在自序中专门提到“服 物语言之别”。可见他对这些陌生的语言有着强烈 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主动探究其中音译词的汉 语所指。福庆是满洲镶黄旗人,考中“笔帖式”③为 官,笔帖式是掌管翻译、缮写满汉文书的,本来 就是和语言打交道的工作,但福庆在作品中并未表 现出对异域语言的探究。这是因为他曾在为官 三年,对当地人的生活状态、民风民俗有着切身体 会。当眼见的异域风情对个人产生强大冲击力时, 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也就变成了背景。而背景往 往是极其重要但又极易被忽略的。 注释: 参考文献: [1】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古代汉语词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O 2. [2]钟兴麒,王豪,韩慧,校注.西域图志校注 【M].乌鲁木齐:人民出版社,2002. [3]宋彩凤.论 西陬牧唱词 的艺术特色….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9). 【4】朱秀敏,宋彩凤.福庆创作 异域竹枝词 原 因探析[J】.民族文学研究,2011(1). 【5]宋彩凤.清代竹枝词综论[J].石河子 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 0(6). [6】宋彩凤.庄肇奎与曹麟开“竹枝词”创作特 色比较[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4). ④王芑孙,字念丰,号惕甫,长州(今江苏苏州) 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召试举人,官华亭教谕。同 【责任编辑:翟新菊】 Temperament and Grace of Literary Scholars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Wang Qistm’s Xizoumuehangci Fu Qing’s Yiyu Zhuzhici YUAN Qin (Department of Arts anti Science,Yili Normal University,Kuitun,Xinjiang,q33200.China) Abstract:Wang Qisun’s Xizoumuchangci and Fu Qing’s Yiyu Zhuzhici are very similar on the creative rea. sons and writing forms reasons,but the language features are very different because of the writer’s reasonThe .former is classical and solemn the latter is plain and vividBoth are widely used transliteration. .Key words:Xizoumuchangci;Zhuzhici;language features;compari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