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桂利嗪联合银杏达莫治疗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
于
峰
〔摘
(上海市江湾医院神经内科,上海200434)
要〕目的
研究氟桂利嗪联合银杏达莫治疗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老年后循环缺
血性眩晕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银杏达莫治疗,治疗组在银杏达莫的基础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改变、后循环系统平均血流速度和有效率。结果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中图分类号〕R749
对照组和治疗组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后循环血流速度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治疗后两组左椎动脉血流速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流变学各项指标与同组治疗
氟桂利嗪联合银杏达莫治疗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文章编号〕1005-9202(2012)06-1172-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2.06.028
〔关键词〕氟桂利嗪;银杏达莫;老年;后循环缺血;眩晕
〔文献标识码〕A
后循环缺血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原因多为脂肪沉积、纤维斑块钙化、出血性溃疡和血栓等导致的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后循环系统缺血而引起脑干、小脑或枕叶皮层短暂性缺血。临床表现以眩晕为主,多伴恶心、呕吐、耳聋、耳鸣、麻木和睡眠障碍等,若不及时治疗易引发严重脑缺血性疾病如脑梗死等
〔1〕
并治疗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老年患者70例,其中男41例,〔平均(80.3±4.6)〕女29例,年龄72~91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以上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2〕
:突
发眩晕,发作时表现为视物旋转、摇晃或移动感等;可伴有一过性视物模糊、黑矇、复视和变形等;可伴有短暂的肢体活动不灵、无力、麻木和共济失调等运动或感觉障碍;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示后循环系统血流速度增高或降低;同时伴有高血压、颈椎病和脑动脉硬化等伴发病者;经CT或MRI排除因脑梗死、脑出血、肿瘤、脑炎、脱髓鞘病、癫痫或周围性疾病而导致的眩晕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基本构成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银杏达莫
。本文采用氟桂利嗪联合
银杏达莫治疗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11.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于本院诊断
第一作者:于),峰(1965-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研究。
于峰氟桂利嗪联合银杏达莫治疗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观察第6期·1173·
注射液20ml,每日一次静点,疗程14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10mg,每日一次睡前口服,疗程14d。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疗效判定参照文献1.3
统计学方法
2〔3〕
0.05)。见表3。2.4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和心率等方面无明显变
化。治疗组中出现嗜睡1例,乏力1例,均于停药后好转。
表1
组别对照组
。
〔n(%),n=35〕两组治疗后疗效对比
痊愈
显效1(5.71)1(2.86)
1)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
有效1(2.86)1(2.86)
无效7(20.00)2(5.71)
1)
有效率(%)80.0094.291)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22.12.2
结
果
临床疗效对比
对照组和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80%和
25(71.43)
治疗组31(88.57)
与对照组比较:1)P<0.05
94.29%,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后循环血流速度变化对比
两组治疗后基底动脉、左椎
动脉和右椎动脉血流速度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后两组左椎动脉血流速度对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
血液流变学变化对比
两组治疗后血流变学各项指标与
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及低切粘度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
血浆粘度(mPa·s)
治疗前治疗后3.1±0.93.0±1.0
2.2±0.81)2.1±0.81)
表2cm/s,n=35)两组治疗前后后循环血流速度变化(x±s,
基底动脉
治疗前
37.65±4.92
治疗后41.53±5.331)
治疗前37.58±4.87
左椎动脉33.92±5.4537.04±5.711)33.71±5.28
右椎动脉34.65±4.8438.16±5.021)34.29±4.63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
治疗后43.12±5.621)39.84±5.941)2)39.03±5.211)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下表同
n=35)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变化对比(x±s,
全血高切粘度(mPa·s)
治疗前治疗后7.1±1.67.2±1.4
6.2±1.31)5.3±0.91)2)
全血低切粘度(mPa·s)
治疗前治疗后11.5±2.111.4±1.8
9.8±1.51)8.3±1.11)2)
纤维蛋白原(g/L)
治疗前治疗后4.1±0.84.2±0.9
3.2±0.61)3.0±0.51)
3讨论剂。在脑内氟桂利嗪可以抑制细胞内钙超载,具有减小皮质血管阻力、抑制血管痉挛、改善脑部循环、增加脑供氧、减少脑干神经元缺血状态的病理损伤和改善内耳及脑干前庭区域血液循环等作用;同时还可增加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因此达到缓解眩晕的目的等特点。4
1
〔6〕
后循环缺血是临床常见且多发于中老年人的缺血性脑血具有症状多、体征少和早期诊断困难等特点。发病机管疾病,制
〔4〕
可能为:①血管内的因素:脂肪沉积、纤维斑块钙化、出血
性溃疡和血栓等因素致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内形成向血管管腔内部突起的粥样斑块,致使管径变小,因而后循环血液循环量降低,当机体血压降低时随即发生眩晕;②血管外因素:如颈椎病导致椎基底动脉和交感神经受到压迫及刺激,引起椎动脉的狭窄和痉挛而造成后循环血液循环障碍;③由于后循环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粘度增高、血流缓慢、血管弹性降低、层流紊乱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等血流变学改变而引起后循环血栓形成诱发改善其血眩晕。对于后循环缺血的治疗应从其发病机制出发,液循环、预防血管痉挛和降低血液高凝状态为治疗方向。
银杏达莫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银杏苦内酯、银杏黄酮苷、白果内酯和双嘧达莫等,是银杏叶提取物。其药理作用包括双向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栓素、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调节细胞代谢和改善血液循环等
〔5〕
,临床上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少及改善睡眠
参考文献
付跃波,杨学东,徐宝林.眩晕宁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研究17(9):771-2.
2345
〔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7-8.贾建平.神经病学
〔M〕.北京:人民军医出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997:579.版社,
王庆云,陈爱萍,岳剑霞.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8):88.疗效观察
白春艳,江新梅,孙宏侠.银杏达莫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老年椎基〔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观察(16):10-1.
。对于老年后
循环缺血性眩晕其能够扩张后循环血管从而改善脑后循环供血和预防盗血;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舒张后循环血管,防止或改善血管痉挛。基于以上作用,银杏达莫缓解了眩晕的发作。氟桂利嗪是一种选择性钙离子拮抗剂,能够选择性的将引起病理损伤的钙离子阻滞于细胞外,而且不影响正常细胞的钙离子转换,是目前能够通过血脑屏障的唯一一种通道阻滞
6
郝国伟.盐酸倍他司汀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急性眩晕症59例疗效观〔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1):126-7.察
〔2011-12-07收稿2012-01-10修回〕
(编辑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