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村集体财务管理的若干思考
近年来,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混乱,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干群关系。面对这些问题,如何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管好用活集体资金,增强集体经济实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革财会人员管理办法。必须彻底改变那种财会人员随着村主任换届而换班的做法。一方面严格选拔聘用村集体经济组织财会人员。村财会人员须经乡(镇)农经管理机构业务考核合格,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并报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乡和县级财政部门备案。村主任及其亲属不得担任本村集体财会人员,聘用会计应当优先选用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村民或者其他人员。另一方面,不得随意调换村财会人员。调换村集体财会人员也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乡经管站批准,报县经管站备案,而不是个别村主任的个人意志。村财会人员还必须取得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发给的《农村财会人员任用证》资格,以保证村财会人员稳定和业务素质的提高。
二、改变村财政支出管理方式。目前,村集体负债多,非生产性开支比重大,开支无计划、无约束是主要原因。建立村财政支出约束机制,改盲目开支为有计划的预决算管理。主要做法是:参照国家财政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支出的管理办法,实行预决算管理。年初制定村集体财务计划,报乡经管站审查,经村民会议通过后执行。村集体管理费支出实行限额管理。限额标准范围随同财务计划一并报乡经管
站审查,村民大会讨论决定。在全年财务计划执行过程中,凡要突破指标,更改计划项目,计划外开支项目及有关部门临时性摊派等,都应报乡经管站审查,村民讨论决定。年终将实际执行结果与计划相比较,针对差异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纠正和调整。
三、强化民主监督管理意识。各种舞弊现象缘于监督不力。村务公开,民主监督是对症下药的好办法。一方面能监督不合法、不合理行为;另一方面又能化解干群矛盾。许多问题由群众民主监督公正解决,既避免矛头指向村干部,又能把问题解决。村务公开,民主理财要讲求实效,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而村务公开与民主监督的关键在于高素质的民主理财成员。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应由村民大会选举产生,由群众信得过,文化素质较高,道德品质好的村民组成,而不能由村干部指定人员。村民主理财小组定期审核村集体财务收支,并将村财政收支情况张榜公开。对违反财务制度或与计划不符的开支项目,村民主理财小组有权拒绝审批,未经理财小组审批的开支单据,会计不得入账。
四、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一是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村级财务管理制度:①建立村集体经济收支预决算制度,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②建立票据领用核销制度,杜绝收入不入账,防止多人收款现象;③建立限额审批制度,严格报批程序;④建立借贷资金管理制度,对公益事业要量入为出,不得举债搞建设,对特殊原因需借款的,要经村民讨论通过,并落实还债来源,还债时间后才能借款;⑤建立重大经济项目招投标制。特别是集体的耕地、山林、水面及村办企业等承
包项目招投标,添置大宗财产,对外投资人股,举办各项基本建设
等重大事项,必经村两委拟定方案,村民讨论通过,提前向社会通告,实行公开招标,并签订规范化合同。二是采取措施,确保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各项制度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要力求使各种经济活动有章可循,分工协作,相互配合,相互督促,确保计划完成和预定经济目标的实现。因此,各项制度在经济活动中是否认真贯彻执行是村财管理的关键。要确保村集体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五、创新集体财务管理模式。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产生了新的村集体经济管理模式,“会计委派制”和“村账乡管制”。经过试点经验表明,不同的经济环境适合不同的村财管理模式。“会计委派制”模式适合于经济较发达,集体经济实力较雄厚的村。村集体有一定生产经营收入来源,村公共支出不需要直接从村民中收取,农民较富裕,村集体财务管理实行会计委派,效果较好。“会计委派制”的管理模式既不影响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自主权,又因委派会计的素质相对较高,规范了村集体财务的管理,保证集体资产安全,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村账乡管制”的管理模式适合于经济欠发达,法律意识淡薄,自我约束力较弱的村,实行“村财乡管制”模式效果明显。但无论是“会计委派制”,还是“村财乡管制”都有其优缺点,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新的村集体财务管理。总之,村集体财务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必须加强农村各种权力间的约束与监督,以科学合理地分配与重组,化解矛
盾,促进发展,保障农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合法权益,顺民心,合,得到农民群众的真正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