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年级识字教学
公兴小学 何宝玉
【内容摘要】: 写字和写字能力的培养,是第一学段语文教育的一个
重点。第一学段的写字要求,突出一个“好”字。要求学生一出手就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要求写字姿势“正确”。
【关键词】:一年级;识字教学;教学方法
涉身于教育赋心于教育,才可发现教育这行之乐。灌育蓓蕾,使其沐受古今之精华汲取中外之养分,于数年后茁壮立于天地,其乐何穷。初入行便着手带着一群可爱的精灵,探身于教育这一趣味无穷的天地。但要真正做到教之乐学之愉却也不易。
新课改后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一年级语文实验教科书》中,要求学生的识字量特别多,识字教学又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学好语文及其他学科的基础,是教学的难点。写字和写字能力的培养,是第一学段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第一学段的写字要求,突出一个“好”字。要求学生一出手就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要求写字姿势“正确”。因此,怎样让小学生把课文中要求认识的字都认识并记牢呢?这是件令教师们很头疼的事情。我本人担任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还不到一年,但在这一年中我在边教边学的时候多少积累了点经验。下面就说说我在识字教学中总结出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丰富的识字环境和氛围
新教材的每篇课文中要求学生认识的字都在10个以上,再加上要求学生会写的字,最少也有20个。这么大的识字量,要求学生在课上全都认识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学生在课下或在家里认字,这就要求给学生创设识字的环境和氛围。我首先和学生家长联系,要求他们
把学生要认识的字做成生词卡贴在床头等位置,学生可以随时在家识字。在学校里除了利用黑板报丰富学生的识字环境外,我还精心布置好教室环境,在教室的一面墙上贴上要求学生认识的生字、词语或图片,借助这些字词的具体运用情节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增强了学生的识字意识。
二、观察联想,活化字形,感知字形美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因此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弄清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指导观察时,如果引导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加以联想,活化汉字字形,汉字字形就会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汉字由抽象的笔画组成。如何让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字形产生兴趣,如何让学生对写字感兴趣呢?除了故事、儿歌以外,比喻是个好方法。“撇”像扫把,“捺”像剑。“点”像小雨点。“横”像小扁担……比如“伞”,同学们看像什么呢?有的说像大蘑菇,有的说像大树……想象生动的比喻,让学生感受到了汉字的形体美,而且让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字形顿生兴趣,产生了写字的欲望。 (一)猜谜语识字
学生年龄小,如果让他们单调地读、记生字,效果很差。如果教师编字谜,让学生猜字谜,这样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三人同看日出是春”“一口咬掉牛尾巴是告”“一半水里游,一半吃青草是鲜。”我发现,在让学生猜字的时候,就连一些学习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想这个方法是可行的,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二)加一加、减一减识字法
加一加、减一减识字法就是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字形、部件、独体字等,进行加一加、减一减就成了新字的方法。如:禾+中=种,日+月=明,白+水=泉,植-木=直等。学生在数学课上学过加减法,在语文课中也有加减法,觉得很好玩,在玩的过程中识字,使学生乐学、好学。 (三)比较识字法
有一些形声字或字形相近的字,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着来记忆。如:清、情、晴、蜻、睛,这几个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声旁都是“青”,它们的韵母都是“inɡ”。“晴”的形旁是“日”,表明这个字与“日”有关,是天气晴朗的“晴”。再如“火、伙”、“半、伴”虽然这两组字读音相同,但意思不同。还有“妈、奶、姐、姑、娘”,因为妈、奶、姐、姑、娘她们都是女的,所以这些字都是女字旁。运用这种方法能使孩子牢固建立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有效地提高识记效率。
三、比较观察,示范演示,体会书写美
小学生写字往往眼高手低,原因在于、相对某一个人来说,其观察审美能力比较强,但实际动手书写的能力还不够,还没有很好地把观察审美能力转化为书写审美能力。那么,在写字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书写能力呢?
一年级起步阶段,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尽量要求。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教师都要笔笔指导到位。教师的范写很重要。示范是写字教学的先导。在指导学生整体认知之后,教师要在黑板上画好的田字格中示范,向学生展示写字的全过程。教师要边演示边讲述: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第一笔在田字格的哪个部位落笔,每一笔画的名称、运笔方法以及笔顺等,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仅仅范写还远远不够,由于受到观察能力的,学生的临摹并不能一步到位。此时,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
比较运笔方法:教学“一”,我让学生观察老师正确的运笔之后,我要求学生进行临摹,将学生的不正确的书写和范字比较,在比较中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教学竖,我让学生比较“悬针竖”和“垂露竖”的写法的不同,并加以示范。
比较间架结构:教师除了指导汉字的笔画,还应该着重指导汉字的间架结构。例如:教学“皮”,在观察“皮”后,我让学生临摹,学生写出来的“皮”字,五花八门。这种时候,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领会,悉心模仿笔画运笔,熟练掌握笔顺规则,体会汉字的造型美。
四、严格训练,培养习惯,发展个性美
一年级孩子的特点是都喜欢听表扬的话,都愿意得到教师的奖励。因此在学习生字的时候,我把要求学生认识的字先板书出来,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比一比谁记得快,谁记得多。记得快的、多的予以表扬和奖励。这样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学生争相识字、记字,希望自己比别人记得多,争当识字冠军。
1.练字要严格要求。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中明确提出:“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有利于把字写端正,而且有利于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视力。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终身受益。
写字前,教师指导学生削好铅笔,放好作业本,端正坐姿,指导执笔方法。练习时,教师巡视,时时提醒学生,时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和方法。书写时,教师要适时巡回指导,随时提醒学生每个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运笔方法,与上一个笔画的间距,其长短如何,整个字的结构特点,及各部分的比例,做到防患于未然。 教师在课堂上要反复指导,学生在练习中要认真书写,循序渐进,
逐步形成写字能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训练要有度,要注重学生的发展。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小学生手指的小肌肉群不够发达,学习兴趣也难以持久。过多的书写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有害,还会影响孩子写字的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坚持一个“少”,保证一个“好”字。每课的字,每个写2-3个,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可以少写几个,自己觉得写得不满意的,就可以多写几个。你还想写哪个字,就可以再写几个。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好”。我们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选择作业的权利。
五、实际识字、激励评价,鼓励进取,展开竞赛、
表现欲是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应该让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成功,为孩子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语文是最开放、最容易和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因此识字教学也应该是开放的,不应只局限于课堂,我们要运用好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识字。这样既扩大了识字量,丰富字词积累,又培养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而知道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增强了我要学语文,我要识字的意识。 总之,一年级的识字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更是一个难点,尤其是新课标下,这一任务显得更为艰巨。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努力探索更先进、更实用的教学方法,把小学生的识字教育做细、做精、做巧、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