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第14卷第9期 今日健康 JINRI JIANKANG ・l31・ September 2015 Vo1.14 No.9 ・护理研究・ 儿科PICC应用过程中纤维蛋白鞘形成的观察与护理 张莉莉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南京210008) 【摘要】 探究应用PICC过程中纤维蛋白鞘形成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 的20例应用PICC形成纤维蛋白鞘的惠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纤维蛋白鞘形成的治疗、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经过 尿激酶治疗和精心护理干预后,患儿的肢体酸痛、肿胀症状及穿刺渗血渗液明显好转,其PICC导管再通18例(90.0%),其他2例再通 效果不佳,经拔管后患儿的症状逐渐减轻至消退。结论:对于应用PICC过程中形成纤维蛋白鞘的患儿,临床上应充分重视,积极探索 发生原因,并给予相应护理处理,从而减轻患儿的痛苦,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PICC纤维蛋白鞘形成观察和护理 输液观察:每日对PICC导管静脉输液的速度进行观察,并于置管当 天等渗盐水的输液滴速进行比较,当其滴速每分钟减慢15—20gtt时,应 对导管进行检查,观察有无弯曲、打折、受压、阻塞等,并积极寻找病因, 进行B超检查,从而对纤维蛋白鞘早期发现。 PICC是指将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由肘窝静脉沿血管送入上腔静脉的 一种方法。此种方法适用于需要长期输液及化疗的患儿,因为其能防止 化疗药物直接接触手臂静脉,且由于上腔静脉的血流迅速,能对药物进 行稀释,从而避免了血管刺激,起到了保护上肢静脉的作用,降低了静脉 炎的发生率,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_l1。然而,在应用PICC的过程中,在 渗液观察:随着纤维蛋白鞘的增厚,药物流动阻力增大,故滴速减 慢,当加压注药时,药液会沿着导管壁发生逆流,并从穿刺口渗出。早期 其表面容易形成纤维蛋白鞘,也就是由血栓、胶原蛋白、红细胞、内皮细 胞及平滑肌细胞组成的膜状物,从而造成PICC置管失败。为了探究应用 PICC过程中纤维蛋白鞘形成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本文对我院收治的2O 例患儿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由于鞘中有红细胞,故渗液呈血性;后期胶原蛋白增多,渗液不带血性。 肢体观察:PICC导管的置入,使管腔血流量局部瘀滞,纤维蛋白鞘 形成后,促使血流进一步减慢,进而造成血液回流受阻,置管侧肢体出现 肿胀,活动受限,皮肤略显苍白等。随着鞘膜的增厚,血流会完全被阻断, 患儿的上肢肿胀会加重,并出现疼痛感,这时应立即拔管,恢复肢体血 流。但要注意与癌肿腋窝、锁骨下淋巴结转移所引起的上肢肿胀、疼痛相 鉴别∞。 3.2临床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O月一2014年1O月期间收治的2O例应用PICC 形成纤维蛋白鞘的患儿,其中包括13例男,7例女,患儿的年龄在2—15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8.3±3.6)岁。患儿的疾病类型为:白血病(13例)、恶 性淋巴瘤(7例)。所有患儿经超声检查,发现导管周围出现回声,并有膜 状物或絮状物包裹,且管壁变厚,管内血流信号减弱。 1.2研究方法 尿激酶治疗护理:使用尿激酶后,应注意检查患儿的凝血功能,并观 察有无出血现象。本组中将5000U/ml尿激酶进行溶栓后,再通生理盐水 20ml,结果发现患儿的肢体酸痛、肿胀症状及穿刺处渗血渗液明显好转, 其PICC导管再通18例(90.O%),其他2例再通效果不佳,经拔管后患儿 的症状逐渐减轻至消退。 PICC导管维护:PICC导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其临床维护紧密相关。护 理人员应熟练掌握PICC导管的相关维护知识,冲管使用lOml以上的空 针,并采用正压封管,每周一次,对导管进行规范性的维护,延长其使用 寿命。应用PICC导管过程中,应每隔1—2周进行1次4%NaC03 封管,并避免通过导管采血,若确实需要,可予生理盐水冲管换膜,防止 导管阻塞 。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O月一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2O例应 用PICC形成纤维蛋白鞘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发现有17例经贵要静脉置 管,其他3例经头静脉置管。本研究对2O例纤维蛋白鞘形成患儿全部采 用尿激酶进行治疗,将5000U/ml尿激酶进行溶栓后,再通生理盐水 20ml,(尿激酶剂量根据各个患儿的PICC堵管程度而定)。同时给予针对 性观察与护理干预,包括输液观察、渗液观察、肢体观察、导管维护等。 2结果 经过尿激酶治疗和精心护理干预后,患儿的肢体酸痛及肿胀症状明 显好转,其PICC导管再通l8例(9o.O%),其他2例再通效果不佳,经拔 管后患儿的症状逐渐减轻至消退。 结语 综上所述,PICC置管纤维蛋白鞘的形成是导致置管失败的主要原 3讨论 PICC导管临床上常用于化疗患儿或需长期静脉输液患儿,能减少 穿刺的次数,对患儿的血管刺激较小,因而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提高了患 儿的生活质量。然而,由于黏稠液体或者各种药物的大量、长期输入,导 管壁会出现纤维蛋白沉积,如果导管维护不利则会导致纤维蛋白鞘的形 成,从而影响导管的通畅,造成置管失败 。输液速度减慢是形成PICC纤 因,可引起患儿肢体肿胀,穿刺口渗血、渗液等,为了对纤维蛋白鞘进行 早期发现,应使用B超检查确诊,确诊后给予尿激酶治疗和导管的护理 维护,从而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雪花,兰彦红,周晶,李薇,尹琦静,李静.PICC应用过程中纤维蛋白鞘形成的观 察与护理U】l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9,30(04):500+504. 【2]段青青,张丽红,王保兴中心静脉导管纤维蛋白鞘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发生机 维蛋白鞘的首要表现,其后逐渐出现渗血、渗液、肢体肿胀等表现,经B 超检查可以确诊。纤维蛋白鞘形成后应进行尿激酶治疗,同时给予必要 的观察与护理,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具体的观察与护理方法为: 3.1临床观察 血栓和纤维蛋白鞘的形成密切相关,血栓中含有纤维蛋白,尿激酶 制的研究进展Ⅱ】.中国血液净化,2Ol1,lO(O9):5o3-5o6. [3]申屠英琴,赵锐韩,陈春芳.27例PICC穿刺部住渗液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田.中 华护理杂志,2011,46(02):131—132. [4]黎容清,江岱琪,唐忠敏肿瘤, ̄-JL PICC纤维蛋白鞘形成的观察及护理0】.护理与 康复,2013。07:681—682. 能将其溶解,但鞘为致密的结缔组织,尿激酶不能溶解,因而应加强临床 观察,以便尽早发现纤维蛋白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