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天真高逸 别开生面——中国美术馆藏恽寿平作品

天真高逸 别开生面——中国美术馆藏恽寿平作品

来源:九壹网
天真高逸 别开生面—中国美术馆藏恽寿平作品恽寿平(1633—1690),原法渊源。他并非只是学习温日观的名格,字正叔,号南田,别号云溪绘画技法,除了对宋人的工笔画和外史、东园草衣、白云外史,明末元人的水墨画反复临摹,他还对沈清初著名书画家,常州画派的开山周、陈淳、文徵明、唐寅、陆治、祖师,与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周之冕等人的作品一一研习。但原祁、吴历合称“清六家”。张庚恽寿平习画最重要的一点是非常注在所著《国朝画征录》中写道:重写生,他以实物为创作源泉,创“近世无论江南江北,莫不家家南造出与前人不同的表现技法,发展田,户户正叔。”可见其受众之和丰富了传统绘画。温日观所画为广,影响之远。他兼擅山水画与花墨葡萄,材料为水和墨。恽寿平的鸟画。一方面,有学者认为恽寿平作品是水、色、墨的结合,颜色饱是因其杰出的山水画成就而位列满鲜艳、明度高。恽寿平的《紫云“清六家”;另一方面,“家家南珠帐》以枝干反“S”形构图画没田,户户正叔”说的又是其没骨花骨葡萄,设色淡雅、轻透。葡萄叶卉作品。中国美术馆藏有恽寿平作子用花青的浓淡表现叶子的正侧,品两件,分别是《仿董源溪山无尽强调叶子随风飞舞的翻转姿态,叶图》和《紫云珠帐》。巧合的是,片边缘处可见水渍痕迹,说明画的这两件作品均为恽寿平拟古之作。过程中用水较多。部分叶片加藤黄本文将从中探寻恽寿平山水画与花或其他颜色调色,来表现枯叶和阳鸟画的代表性成就。光下斑驳的叶面。葡萄用胭脂、花论绘画上的成就,恽寿平当首青加淡墨调和,用水控制颜色的浓推花鸟画,尤其是他创造性地恢复淡,体现葡萄与叶子的前后关系,和发展了没骨花卉艺术。中国美术增强画面的丰富性。构图相对饱满馆藏《紫云珠帐》,是恽寿平拟温舒展,枝叶繁茂,表现出欣欣向荣日观的墨葡萄所作。温日观是宋末的生长状态。恽寿平常常“对花临元初画家,善草书,精画葡萄,自写”“为花写照”。相比于拟温日成一家。他于一笔中以带有深浅不观的墨葡萄,恽寿平此作体现更多同的墨色画叶,并以深墨趁湿点染的是其写生长技。葡萄,表现出明暗和体积感,颇显世人皆传恽寿平曾言自己的自然逼真,人称“温葡萄”。《画山水画不如王翚,“耻为天下第二禅》称他:“自成一家法,人不可手”。实际上,后世也多有学者论测。”由于他擅长草书,葡萄的梗述恽寿平的山水画水平高于王翚,须枝叶都用草书笔法。陈继儒称如“南田用淡青绿,风致萧散,似他:“葡萄极得草书三昧法。”恽赵大年,胜石谷多矣”。中国美术寿平写“拟温日观”指明自己的师馆藏《仿董源溪山无尽图》,创作文_刘汉娥中国美术馆1.清 恽寿平 紫云珠帐155cm×47cm中国美术馆藏2021/08 No.234国家美术典藏19于1687年,为恽寿平55岁时所作,表明恽寿平后期创作并没有“放弃”山水画,山水画在其心中具有重要地位。该作由邓拓捐赠给中国美术馆。此作采用平远构图,画面中的前景林木扶疏,茅舍掩映,数个点睛人物散于其间,有驻足桥上交谈者,有亭下休憩者。中景沙渚浅滩,水泽开阔,顺着平缓的溪水溯源而上,山势陡然险峻起来,使远景苍翠巍峨的山峰如从空中垂落一般突然横亘在观者眼前。山石以披麻皴为之,笔法细致秀雅,水墨富于浓淡变化,体现了恽寿平作品特有的秀润古雅。整体布局不落俗套,山水聚散有致,景物穿插有序,意境幽远,逸气超拔,令人心神向往,以至于“玉老道翁”看到之后有“移家湖山之兴”。因此,恽寿平在端午节后五天,将此图赠送给了“玉老道翁”①。在山水画的研习上,恽寿平认为唐代的王维与荆浩是绘画“南宗”之祖,首创文人以笔墨游戏作为个人抒情表意的方式。之后的巨然甚至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等人,都以董源为师。但他们都发展出了各自的面貌,如倪瓒“学北苑,兼洪谷意,所以独逸在三家上”;而吴镇“独得北苑墨叶,兼巨公之长,最为沉郁”。在这里,恽南田强调了山水画家变革创新的重要性,认为“元四家”之所以能“高立其家”,是因为其“各不相似”,否则“纵极肖,已落第二乘矣”。因此,学古而能变古,才是山水创作之正道。据吴锦川研究,恽寿平师法众多山水画名家,重点临摹了五代董源(11件)、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14件)、元代黄公望(13件)及倪瓒(7件),合计占所有摹古作品总数的47%。恽寿平在临摹古人作品的基础上,提出“凡观名迹,先论神202.清 恽寿平 仿董源溪山无尽图182.5cm×79.5cm 绢本淡设色 1687 中国美术馆藏气,以神气辨时代,审源流,考先匠”,“非足迹所历,目领神会如巨公者,岂易为力哉”的积极主张。《仿董源溪山无尽图》中村落依山傍水,一派南方秀美风光,体现了恽寿平对南宗山水的推崇,其山水画寄郁勃于悠闲,秀润平淡,自成格局。该作题跋“溪山无尽,仿北苑太守。清溪百转荻花汀,烟浦微茫似洞庭。涧路云收千树出,芙蓉天半落空青。柳丝新涨覆渔矶,镇日吟诗坐翠微。溪上白鸥来伴我,露华香满旧荷衣。漫将车马过荒溪,闭户春深紫燕泥。桂树自招空谷隐,桃花应笑武陵迷。白云溪外史寿平”。其中第一句诗出自恽寿平《瓯香馆集》。此句曾多次出现在其个人和后人的画作中,如恽寿平《花卉四帧》中桃花一帧,黄宾虹《清溪百转图》和吴湖帆《霜林烟浦图》的题跋中也都曾引用这句。这里的“空青”和“芙蓉”都是指苍翠的山峰。题画诗在恽寿平诗歌里占有重要地位,《瓯香馆集》共有诗歌1200余首,其中题画诗有400多首。恽寿平以画家身份进行诗歌创作,诗画相融的特点便不自觉地流露于其作品中。在美学思想上,恽寿平追求“逸格”。“神、妙、能、逸”四品是宋代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做出的界定,对于“逸”论述如下:“画之逸格,最难其俦。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尔。”恽寿平追求“逸”,从其画跋中出现的“清逸”“秀逸”“高逸”“劲逸”“逸趣”“逸气”等词汇可窥一斑。如“高逸一种,盖欲脱尽纵横习气,淡然天真,所谓无意为文乃佳,故以逸品置神品之上,若用意模仿,去之愈远”[1]。恽寿平的作品天真高逸,秀润清雅,最重要的是别开生面,学古开新,独有创造。他强调师古时“全以己意而化之”,于不同处求同,于不似处求似,着重审美意味和精神境界上的“似”。师古之外,还要师造化,“写生之技,即以古人为师犹未能臻其妙,必进而师造化”,他将“师造化”看作是作画的正宗3.清 恽寿平(款) 桂花三兔图轴绢本设色 175cm×67cm1684 中国美术馆藏2021/08 No.234214.清 居廉 黄花小虫23cm×28.2cm年代不详 中国美术馆藏5.清 居廉 红花小虫23cm×28.2cm年代不详 中国美术馆藏6.清 居廉 杏子小虫23cm×28.2cm年代不详 中国美术馆藏7.清 居廉 石龙小虫23cm×28.2cm年代不详 中国美术馆藏之法。同时,他的艺术并不是对自然的机械模仿,而是注重观察,最终将观察所得转化为自身的笔墨语言。恽寿平的没骨花卉影响十分深远,在他之后,常州画派吸引了如华喦、居巢、居廉等众多追随者。“岭南二居”还将独具特色的“撞水”“撞粉”法用于没骨花卉,增加了作品的立体感和装饰味道。海上画派的任伯年等人亦追随其艺,创作出明丽自然的没骨花卉之作。22注释①恽寿平《仿董源溪山无尽图》题跋二云:“烟树弥漫溪岸雨,渔人不识花源路。瀑泉萝洞碧云深,我欲移家此中住。丁卯天中节后五日又题,玉老道翁有移家湖山之兴,因以此图赠之。寿平。”参考文献[1]恽格. 瓯香馆集[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242.[2]吴锦川.“士气”与“逸格”:恽南田山水画的历史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3(06):59-65.[2]贾田雪.绚烂之极 仍归自然:恽寿平没骨花卉的艺术特色研究[D].北京:美术学院,2019.约稿、责编:金前文、史春霖扫码阅读栏目更多内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