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环境下应急广播应对突发事件的
传播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媒体形式多种多样,信息传播渠道纷繁复杂,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处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急广播作为突发事件信息处置的权威媒体,担负着更加重大的责任。本文介绍了全国首家省级应急广播安徽交通广播的应急广播建设情况,重点以2016抗洪应急宣传报道为例,分析安徽交通广播应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处置情况,并就融媒体环境下应急广播应对突发事件的传播策略提出建议。
【关键词】融媒体;应急广播;突发事件;传播策略 一、研究背景
(一)媒体融合时代到来 (二)突发事件多发频发
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突发事件”做出解释,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将在一定范围内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成为媒体的重要任务,也是反映媒体实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国际和国内各种突发事件频繁发生,伴随突发事件而来的各种信息呈爆炸式扩散,自媒体信息也随之泛滥,谣言、恐慌等恶性信息传播速度特别快。因此,各类媒体组织特别是官方媒体对于突发事件及时、客观、全面、深入的报道,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对事态发展起到关键作用。随着一次次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的积累,各类媒体逐渐增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提高了应对能力。 (三)应急广播责任重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规定,相关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准确、及时发布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作为各级授权的应急广播,应主动承担起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在社交媒体泛滥情况下,应急广播应当主动发声,占据信息高地,发布权威信息,引导方向。2014年首届中国应急广播大会就开始
关注“应急广播与新媒体”的主题,2015年第二届中国应急广播大会更是以“大数据、社交媒体与应急广播”为主题,深入探讨中国应急广播的融媒体发展之路。
二、安徽交通广播2016抗洪应急宣传报道 (一)安徽交通广播应急广播建设
从2004年开播以来,安徽交通广播充分发挥广播优势,积极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报道工作。2008年1月,安徽遭遇了严重的冰雪灾害性天气,灾害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历史罕见。面对突发冰雪灾害,安徽交通广播充分发挥广播在灾难中的应急功能,打破常规播出特别节目,成为全省救灾紧急措施的重要信息发布平台。2009年1月,安徽交通广播与安徽省厅、交通运输厅、气象局、机场集团等相关职能部门、交通企业签定了“健全突发公共事件交通管理新闻报道机制”战略合作协议。随后,安徽交通广播不断拓展合作范围,先后与消防、长江海事等部门建立应急合作机制,并专门成立了908路况指挥调度中心,在安徽省厅交警总队、消防总队、省路警联合指挥中心、合肥交警支队指挥中心、安徽省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设置了应急直播室,构建了集合航空、铁路、公路、水运、气象等一体化的应急信息联动网络。2011年9月1日,安徽交通广播被安徽省正式授予“安徽省应急广播”称号,列入应急体系,成为全国第一家省级应急广播。此后,安徽交通广播不断健全应急广播工作机制,着力提升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对于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进行分级,根据突发事件级别,实行不同层级的应对举措。同时,加强人员培训和学习工作,建立应急报道队伍,提升应急反应速度和报道能力。2013年7月,安徽交通广播召开全省交广联盟应急报道研讨交流会,进一步整合应急资源,完善应急机制,打造媒体应急平台。
在近年来的重大突发事件上,如2012年3月27日g4212合安高速载烟花爆竹的货车爆炸事故、2012年8月20日合肥市区特大暴雨、2014年1月3日合肥市五里墩立交桥紧急封闭、2016年7月安徽省部分市县暴雨洪涝灾害等,作为安徽省应急广播,安徽交通广播快速反应,积极应对,在及时发布信息、正确引导等方面,彰显出了特别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2016抗洪应急宣传报道
2016年6月底,安徽省突降大到暴雨,全省多个县市发生历史罕见的严重洪涝灾害,多处圩口破圩,洪水肆虐,国省道公路也出
现了水毁、塌方等险情,多个地区受灾严重,人民群众的财产生命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安徽交通广播针对雨情汛情立即开启不间断直播,从道路通行到灾区现场,从群众安置到灾后重建,第一时间传递党和的声音,第一时间报道灾区情况,第一时间发布道路通阻信息,较好地完成了应急广播的重要职责。 1、快速反应,率先启动应急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