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卷第4期 2014年11月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ANGSHA RAIL、)l,AV UNIVERSITY 、,0I_l5 No.4 Nov.20l4 普通高校太极柔力球套路教学改革研究 以太极柔力球第一套规定套路为例 李风琴 (太原工业学院体育部,山西太原,030008) [摘要]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新兴的、优秀的民族体育项目,正逐渐进入各高校体育教程,很受大学生的喜爱。结 合多年柔力球套路教学实践,从理论教学、实际操作、套路教学三个方面总结了一些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加以应用, 同时注意合理掌握运动负荷、合理利用区别对待原则、正确选取纠正动作的时机,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们的智慧和运 动潜能,展示太极柔力球项目以柔克刚、含蓄婉转的巨大魅力,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太极柔力球;体育教法;教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1674.893X(2014)04—03 1卜02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优秀的民族体育项目,它具有健 身、娱乐、趣味、竞技、适应等特点,很适合推广和普及。太 (三)理解太极柔力球运动中的拍弧对应关系 太极柔力球运动本身表现为“大小都是弧、大小都是圆”, 应特别注重拍、弧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弧形引化过程中,拍面 中心点应始终处于圆弧切点位置,且应与弧形引化轨迹中的任 意一点相吻合。这一技术特点起决定性作用,对于是否能掌握 柔力球技术和充分展现柔力球运动的魅力至关重要,在教学过 程中,因加强空拍动作练习的摆动次数、纠正手腕动作以及全 极柔力球运动保留和发掘了传统文化中有用、合理的精华,并 给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一股“现代”的活力。由于太极 柔力球运动改变了传统的硬性击球方法,它主要利用反面技 术,随后高质量地达到目的的一种运动方式,对于高校学生来 说,往往都是难以适应和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 生的身体素质和太极柔力球运动项目的特点,总结出一些教学 方法,在教学中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们的智慧和运动潜能,并 加以应用,从而充分展示太极柔力球项目以柔克刚、含蓄婉转 的巨大魅力【l】。 一身协调身体重心的能力,达到人、球拍、球为一体的外观特征, 每个技术动作都圆融流畅,一气呵成。 (四)明白太极柔力球运动中的“柔”“圆”“退”“整” 的关系 “柔”是灵魂:柔能化力为刚,御敌制胜。 “圆”是核心:圆是化解力量和聚集力量的最佳选择,它 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长的距离和最大的速度。太极柔力 球所有的技术动作都是以圆为核心,人体在打球时是动态的, 在练习过程中要最大可能地使球拍控球的弧线过程保持在 一 个圆心、一个半径、一个平面”的圆弧上,这样才能使动作有 、理论方面的教学 由于太极柔力球运动从传统上改变了传统的硬性击球方 法、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所以学生第一时问很难改变以往 硬性击球方式,凶此,第一节课的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加上和 动作示范非常重要。 (一)掌握太极柔力球接抛球技术要素 迎:当球向人飞来时,应当手持柔力球拍,向着来球方向 主动伸拍迎球,这样为引球做好准备,同时获得了入球时间和 充分缓冲距离。 力度、有美感。 “退”是前题:退即缓冲。太极柔力球每个动作的完成都 是以退为前提,只有退的时机、方向、力量恰当好处,才可能 顺利完成技术动作,有了合理的后退才能蓄积更大的力量。是 太极柔力球技术的重要环节。 “整”是根本:太极柔力球之本是完整用力的特点,从入 球到出球始终是在一一条连贯完整、自然流畅的弧形曲线上,全 引:当球快入球拍时,球拍顺球的方向运动,使球从球拍 的侧边框处柔和的切入球拍,并通过流畅的弧形引化运动使球 获得更多的加速度,为抛球做好准备。 抛:抛是在一个同半径、同转轴、同平面的匀变速圆弧运 动,由身体带动持拍臂完成的。它是将“引”球过程导入的来 球之力和身体的运动力合二为 ,在抛球过程中在离心力和向 心力的作用下,球拍与球合为一体,这时球拍挥旋停{卜,在旋 转惯性的作用下沿边框切线飞出。 身协调、上下相随、浑圆一体、一气呵成完成每一个动作。基 本功和基本技术的教学 任何体育项目都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方法,由简到难得顺序 讲解和练习。 (二)体会太极柔力球发力原理 从太极柔力球的运动轨迹和动作要求来讲,它是在 个圆弧上完成的匀变速运动,从自身发力来讲,它的 出球力量来自身体旋转产生的惯性,惯性的夫小主要来 一二、实际操作教学 (一)基本手型的教学 在基本手型的教学中,应重点讲解握拍的方法以及手指用力 自身体带球拍旋转的速度【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先空拍 体会匀变速运动,再带球重复练>j体会惯性的感觉非常 晕要。 来掌握好拍形,在练习的过程中,反复的练习正、反手拍握方法, 可以使学生灵活掌握手型,从而提高_【=1二、反手的握拍技术[31。 (二)基本步伐的练习 步伐是及时准确地使 衔接各项技术动作的枢纽,也是 [收稿日期] 20I4.O6.16;[修回日期] 2014.O7 2O [作者简介] 夺风琴(1978.),女,【l J西介休人,太原工业学院讲师, 要研究方向:体育教 312 李风琴:普通高校太极柔力球套路教学改革研究——以太极柔力球第一套规定套路为例 执行各项战术的有力保证,步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柔力球的 技术水平的发展前途。对于初学者在步型的教学时,不必要求 很工整,只要突出重点,适当降低要求,允许步势高些,可以 避免身体肌肉酸胀,刺激大脑皮层产生优势灶而影响记忆动作 和要点。待学生基本掌握各种步型要领后,再逐步提高要求。 (三)套路基本动作的教学 太极柔力球的基本动作包括预备姿势、摆动类、抛接、翻 拍、环绕、转体和旋转。在教学中必须采用循序渐进,由简到 难,由浅入深、启发诱导等方法进行教学,同时要求学生做到 持之以恒、不怕苦、不怕累地进行锻炼,每个动作需要先空拍 体会动作要领,做到动作准确无误,但对整套套路当中,以身 体的纵轴为轴,保持中正,重心平稳,动作完整,一气呵成的 技术特点必须始终贯彻在套路当中。 三、套路教学 太极柔力球的套路是太极柔力球基本功的练习方法,是体 会和掌握太极柔力球用力的控球技术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 过渡动作的突出和动作节拍的明确,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动作。 (一)第一套太极柔力球规定动作,难易程度分析 根据多年对大学体育选修课一、二年级学生的课堂教学及 通过学生课后的调查,总结出第一套太极柔力球规定动作难易 程度,通过具体分析,为今后更好地教学提供依据(详见表1)。 表1 第一套太极柔力球规定动作难易程度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第一、二、三、六、七节动作最难;第 八节动作最容易;第四、五节内容较难。由于太极柔球动作技 术改变了以往的击球方式,首次接触第一节动作,感觉非常吃 力,所以在第一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讲解清楚左右摆动 的动作要领并做示范,重点是纠正学生的动作,摆动时,身体 中正,重心平稳,先沉后移,动作自然放松,左右侧位的拍面 要垂直与地面;在第二节教学中,首先要给学生完整动作的演 示,并讲解清楚动作要领,重点让学生掌握绕环时拍形及全身 协调,可以让学生多做徒手绕环时拍形练习,掌握以上两点, 本节动作就很完美了;第三节的技术动作很难,它不仅有动作 的变化,而且脚步移动也很复杂,所以在本节教学中,教师首 先应展示完整动作,再把4拍分别讲解,重点是动作正确、到 位动作连贯;由于第六、七节动作要求抬腿和转腰配合,所以 对学生有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应先进行柔韧练习,比如压腿, 踢腿、及腰腹练习,然后再进行动作展示,重点强调抛接球的 位置与时机。有第一节和第二节铺垫,第四节和第五节相对容 易 点,比如第四节是在第一节的基础上,将球跑抛出去,难 点是掌握好第3、4拍的翻拍动作与时机。第五节是在第二节 的基础上完成的,重点是体会抛球的力度。第八节动作几乎与 第一节的动作一致,所以很容易。 (二)套路教学标准与方法 1.动作明确与协调 在练习太极柔力球套路时,主旨和运动的风格是相同的, 但形式和表达方式各有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讲解清楚动作 要领和示范标准,学生通过临摹,掌握了正确的动作才能逐渐 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将太极柔力球自由轻松、形意相随的韵 味体现出来。 2.精神充沛与外形美观 太极柔力球运动看起来绵软柔和、不紧不慢,,但它同样 能打出势大力沉的球,由于初学者对太极柔力球的运力方法缺 乏正确的认识,往往一发力就破坏了动作的连贯性,因此在教 学中,要求学生力起于双腿,由腰主宰而发出上下一体的合力, 要求周身协调,一动全身皆动,切记各种弯腰、探身的动作, 身体重心要平稳,上体保持正直,周身之力上下相随、连绵不 断,在动作规范的情况下,配合音乐进行练习,能得到很好的 教学效果。 3.利用口头提示,促进学生记忆动作要领 在练习过程中,可以提示动作名称,也可以提示过渡动作 要领,随着练习次数的不断增多,口令逐渐简化,制作关键动 作的提醒,课后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下次上课之前 熟悉成套动作名称及回想动作要领,为成套联系时每个动作的 连接和规范打下坚实的基础。 4.采用示范表演或教学比赛提高教学质量 比赛是以比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满足学生的附 属和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其学习积极 性,影响其学习效果。当然,我们也应该明确地认识到,教学 比赛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影响是不同。当然,要想发挥其积 极作用,在比赛标准上应体现出鼓励进步和团结互助,尽量多 用集体或小组比赛,而少用个人赛,并鼓励学生开展“自我比 赛”。这样,有利于使先进更先进,后进变先进,团结友爱向 前进;有利于防止自卑心理、骄傲情绪和个人主义等不良倾向,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注意事项 (一)合理掌握运动负荷 太极柔力球的套路练习与太极拳的特点非常相似,要求全 身放松,神志入静,立身中正,上下相随,柔中有刚,用意念 主导形体而动,教学多集中子集体练习,在教学中为了符合集 体练习于独自练习相结合的原则,还可以采用学生示范,小组 比赛,分散练习等方法,让学生在休息、欣赏、观摩中更好地 掌握动作。 (二)合理利用区别对待原则 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是学生锻炼的主动性和学生参 与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因注意区别对待,教师 要耐心的,特别的对身体素质差、学习动作慢的学生进行辅导, 对身体素质好,动作掌握快的学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 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正确选取纠正动作的时机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动作遗忘或动作错误是很正常的 现象,但教师应选择在自由练习的时间进行纠正动作或动作示 范,尽量避免在集体联系的时候纠正,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消 耗体力从而出现更多的错误动作。 参考文献: [1] 白榕.太极柔力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2] 喻祝仙.太极柔力球与小球运动[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7. [3]石建东.浅谈普通高校开展太极柔力球运动的价值[J】.体 育科学,2008(2):112—113. [编辑:汪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