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北京奥运间接经济效应价值性分析

北京奥运间接经济效应价值性分析

来源:九壹网
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 北京奥运间接经济效应价值性分析 周 曾 (华南师范大学经管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通过对奥运经济间接效应价值性的分析,本文认为奥运经济间接效应是奥运会创造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奥运经济;奥运经济间接效应;经济价值 奥运会诞生刚刚超过100年,人类社会文化和文明的进 步、工业和体育的发展也随着这100年而逐渐的发展成熟。 近3o年来奥运会除了比赛项目受世人关注外,奥运经济伴 随体育竞赛给举办城市和国家带来的阶段性加速发展的经 济现象更令世人瞩目。奥林匹克运动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奥 运经济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面对即将举办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本文着重阐释奥运经济的间接效应是 奥运会创造经济效益的保障。 一、奥运经济的概念及其分析 奥运经济是奥运会举办城市在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期间, 以及奥运会后的一段时期内,利用奥运会的资源优势和奥运 会创造的商机,所开展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从而拉动本地区 经济发展,并给举办城市和国家带来阶段性经济发展加速的 经济现象。 奥运经济的构成分类有许多种方式,就奥运经济的特点 来看,角度不同,也有不同的表述。如我国学者陈放先生以 时间作标划分的“奥运经济”为:“前前奥运经济”指1999年 北京决定申奥到2001年7月13日申奥成功;“前奥运经济” 指2001年 ̄2008年的迎奥运阶段;“中奥运经济”指2008年 8月8日~8月24日奥运会期间;“后奥运经济”指2008年 奥运会结束以后的经济。 奥运经济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具有覆盖性、聚焦性、效益 性、时效性等诸多特性,从发挥作用的机理方面也被称为注 意力经济、品牌经济、借势经济等。笔者认为,奥运经济这些 特性无论被称之为哪类经济,最终还是归之为一点,即实现 奥运投资利益的最大化。而要实现投资利益最大化,要把握 的发展原则是“利在短期收益,重在长远的发展”。“利在短 期收益”是奥运会期间最直接效益,即电视转播权销售,指定 赞助商的赞助和门票收入等;“重在长远发展”即以奥运会为 载体产生间接收益。在往届的奥运会经济收入统计数据中, 奥运会期间的直接收益最大的差距达到4.4亿美元,间接收 益最大的差距达到109亿美元,数据说明,真正创造价值的 是间接经济效益。 根据2008年前,奥运会的筹备期间及其往届奥运会有 针对性的数据,谈谈奥运间接经济效应对北京发展产生的成 效和赋予的机遇,从而体现间接经济的价值性。 二、奥运间接经济效应的价值性 谈到奥运的间接经济效应,首先从直接经济效应谈起。 直接性经济效应是指奥林匹克运动会承办国组委会在对奥 运设施、奥运安全、奥运环境、奥运服务投入的基础上而获得 的收益。这些收益包括企业赞助、电视转播权出售带来的收 入、门票收入、各类奥运纪念品的销售收入。 所谓间接性经济效应是指在奥运会申办、筹办、承办与 举办过程中与奥运的实业投资有关的三次产业的传递性经 济增长。也就是说,在奥运周期内承办国三次产业的经济增 长都是由奥运投入引起并传递的。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奥运经济的全面成功,开创了奥 林匹克业的里程碑,自此以后历届主办国都取得了巨大的经 济利润,拉动了本国经济的增长,使奥运经济成为社会经济 发展的新增长点(见表)。 23届~27届奥运会蛀济状况袁 届次 23届 24届 25届 26届 27届 互接牧盘(芙元) 2.Z7亿4.7忆0.4亿0.I亿4.5亿 间接收益(蔓元) 70亿 97亿 260亿 51亿 165亿 从上述数据清晰看到奥运经济的间接经济效应已成为拉 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商业手段,那么北京作为2008年奥运会 的主办城市,奥运间接经济效应产生的利益自然不言而喻。 1.奥运间接经济效应促进产业间结构的优化及和谐 发展 与奥运会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产业多达5O多项,包括建 筑业、建筑材料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 等。奥运投资主要体现在对第二产业产品的需求加大,旅游 收入增加与奥组委营运资金则主要体现在对第三产业服务 需求的增多。 有数据显示:北京从2004到2008年,由于奥运因素拉 动,第一产业平均增速将提高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平均 增速将提高0.7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平均增速将提高0.75 个百分点。到2008年,三次产业构成为I:30:69。第三产业 的增速明显高于GDP(II.8 )和第二产业增长速度,比重 也将明显提升,甚至可以超过7O 。尤其是部分行业,如: 体育事业年平均加快增长23.38%,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年 平均加快增长5.93 ,旅游、住宿和餐饮业年平均加快增长 1.45 ,其他社会服务业年平均加快增长1.12 ,交通运输 和仓储业年平均加快增长0.78%,文化和娱乐业年平均加 快增长0.76 。 间接经济在促进三产业发展的同时继续将“三、二、一” 的产业格局进一步强化。在第一产业保持稳定发展的同时, 第二产业将受到直接有力的拉动,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 经济理论研究3 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 业不断壮大;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规模、总量以及占GDP的 比重将得到提升,产业结构实现跨越性的升级,形成以金融 保险、商务服务、现代流通、信息传输、房地产、旅游会展和文 化体育等为主导产业的现代服务体系。 2.奥运间接经济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 据测算,在2003年 ̄2007年间,北京市的GDP年均提 高约2.3个百分点,GDP年均增加约310亿元;在2008年, GDP增长率将提高约4.1个百分点,导致当年GDP增长有 望达到14.6 ,且当年GDP将增加约506亿元;在奥运后期 的2009 ̄2010年,GDP增长率将年均增加约0.6个百分点。 期,韩国KOsP指数突破700点,当年收盘在907.2点,全年 涨幅高达70%。奥运举办前期各国的股指走势具有很强的 趋同性,奥运会对股市具有积极的正向效应,有效提升投资 者信心,推动股指上扬。 奥运会显现的间接经济效应对不同行业的影响是不一 样的,奥运前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建材、房地产、信息技术为 收益的重点行业,以奥运主题类股票建立组合指数,从2007 年7月3日到9月25日,北京奥运指数的涨幅达到3.4 , 天相流通指数下跌了0.61 。事实上,奥运指数并没有完 全反映奥运主题的市场表现,主要原因是个股的差异较大, 对总体经济而言,从2003 ̄2007年的建设期内,国内其他地 区的经济增长有望提高0.07个百分点;在举办期的2008年 有望促进0.23个百分点。 GDP在奥运会前后的增长在创造无限商机的同时,也 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筹备奥运会一般需6年~7年的 时间,其间要兴建大量体育、交通、通讯、服务、环保等设施, 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筹备举办奥运会在很大程度上缓 解了就业压力,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创造了2.5万人的 就业机会,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为3.4万人提供了就业, 1992年巴塞罗那每年新增就业5.9万人,1996年亚特兰大 带来7.7万人就业,2000年悉尼创造了15万人的就业机会。 按照北京在基建、能源、建筑、环保、电子信息等方面共2900 亿元的投资额,根据投入产出模型,通过就业乘数测算,可以 计算出从2004年到2008年,由于奥运因素,将为全市累计 创造182万个就业岗位,其中2006—2008年达到高峰。从 年度分布看,2004年9.48万个,2005年40.58万个,2006年 43.16万个,2007年51.22万个,2008年4909万个。从行业 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建筑、高新技术、现代制造业、现代流通 和社会服务等行业。具体为,建筑业新增43万个,批发零售 贸易业新增12.62万个,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及仪器仪表制造 业新增11.68万个,轻纺工业新增1O万个,机械工业新增 7.57万个,其他社会服务业新增7.21万个,交通运输仓储 业新增6.54万个,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新增6.09万个,旅 游住宿餐饮业新增5.6万个。 当然这只是一种简单累计的测算,没有考虑其他可能减 少的因素。比如,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从2004年到2008年, 前两至三年,建筑业从业人员会有明显增加,但随着工程陆 续竣工,建筑业人员将由增长转为下降。 3.奥运间接经济效应对中国股市产生正向影响 中国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自然也会受到北京奥运经 济的影响。观察在奥运当年,各国股市都创出阶段性行情甚 至是历史行情的新高。如澳洲股市在奥运会开幕前夕,标 普/澳证200指数突破3300点创历史新高;韩国汉城奥运前 4经济理论研究 同时我们把奥运相关的股票都列入组合。从个股表现看,一 批商业、地产、建筑、旅游类股票走势最好,如G路桥、G城 建、G天鸿宝、G西单、中体产业等在2007年7月3日到9 月25日期间的涨幅都在40 以上,它们是预期最能在奥运 经济中受益的企业;在奥运会期间,重点转向消费型行业,商 业、旅游、食品饮料、奥运相关业务,如奥运主题的旅游业像 中青旅、北京旅游以及首旅股份是投资者跟踪的重点;而在 奥运后受间接经济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受益于奥运会的品牌 提升的行业,有分析认为:青岛海尔、青岛啤酒、华帝股份、燕 京啤酒、伊利股份等在奥运会后还会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投 资报告:奥运经济与北京奥运投资策略》)。按照各国奥运会 期间的股市表现,结合我国宏观经济在2008年之前可以维 持的高增长态势,我们预期A股市场在2008年之前将延续 稳定上涨的趋势,上证指数(行情资讯)有望在2008年达到 3000点的目 具体报告可以参阅《超越梦想——对股市的 几点认识》一文)。 4.奥运间接经济效应促进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为了创造良好的奥运投资环境,北京市共投入 1800亿元用于亚北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其中900亿元用于 修建地铁、轻轨、高速公路、机场等,打造四通八达的快速交 通网;450亿元用于环境治理,以兑现“绿色奥运”的承诺; 300亿元用于信息化建设,奠定“数字北京”的基础,初步实 现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化社区和远程教育,兑现“科技 奥运”的承诺;其余150亿元将用于水电气热等生活设施的 建设和改造。目前,亚北地区已经聚集了包括塔楼、板楼、小 高层等各种各样的物业类型,从每平方米2650元的经济适 用房到每平方米2000美元以上的别墅;以奥林匹克公园为 中心的奥运地产板块逐渐形成因奥运产生的巨大基础设施 投入,将使北京的城市面貌和居民生活条件得到彻底改善, 城市竞争力大幅提高;1135公顷的国家奥林匹克公园和 13000亩的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将使亚北地区成为北京最 适宜居住的地区之一。奥林匹克公园内修建若干条道路,尤 其是大屯路、辛店村路和五环路的修通,再加上四环、城铁 13号线、地铁5号线、奥运支线和机场轻轨的联络;立水桥 区域也正在新建改建共9条纵横交错的交通路网,到2007 年底全线通车,它们与12条奥运规划路网遥相呼应,使整个 奥运区域以及亚北区域形成高效、便捷、通畅的立体交通网 络,极大地提升奥运会后亚北以及望京地区的交通状况。 5.奥运间接经济效应的辐射力 奥运间接经济带来的价值也分为直接性和间接性,直接 性的价值是可以看到的或可以评估测算出来,而奥运间接经 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 济带来的间接价值其辐射力渗透在各行业的方方面面,产生 的价值也是不可评估的。 (1)可以积累城市发展的宝贵经验。这种宝贵的经验会 进一步促进北京的发展和提供创造更大的空间。同时,也会 对其它的地区城市发展有着强烈的示范作用,像汉城、东京等 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一样,在奥运会后城市渐渐成为全球瞩 目的国际化大都市。另外,奥运会也会极大的提高民族自豪 感和民族凝聚力,对民族的团结进步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将中国体育事业推向国际化。20世纪8O年代以 来,奥运会的市场化运作无疑为全球体育产业的发展开拓了 更为广阔的空间。国际知名的体育用品公司、体育管理咨询 公司、体育俱乐部等强势企业不断涌入举办国,形成世界范 围内体育产业间的激烈竞争。2008年奥运会被视为中国体 育产业化进程的催化剂,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将促进国内的 体育赛事运作尽快和国际接轨,使体育产业能够成为具有投 资价值的产业。就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而言, 这无疑为国内体育产业走上国际化道路提供了契机及挑战。 (3)提高我国服务业效率和国际竞争力。我国服务业的 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行业规模、竞争实力、 创新能力、市场开拓、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还存在明显的差 距。2008年奥运会期间,将有220个代表团,1万多名运动 员,7万多名工作人员,近300家注册媒体和2.1万名注册媒 体工作人员等参加,入境海外人数可达460多万人次。这就 需要提供全方位、立体化、高质量和更加便捷的服务,通过此 次备战奥运,给予服务业更多的历练机会,带动了一体化的综  ̄D-f)-4[】卜( 】卜,)●【】卜( 】卜(  ̄P-O-4[】 ( 】 ( 】卜( 】H 】 ( 】卜O‘】 ( 】卜( 】卜( 】 ( 】卜(  ̄-o-4[ 合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了具备国际化水准整体的竞争力。 奥运间接经济效益对北京经济发展最具有深远意义,通 过奥运改善了首都的经济发展环境,使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 上了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投资报告:奥运经济与北京奥运投资策略.http://fi— nance.qq.com/2006—12—27. E2]段进东.奥运“大考”金融服务.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一 O9—26,来源:人民网一. [3]杨黎.奥运经济“巨大商机对中国的影响.河南社会科学, 2005。13(3). [4]林玲.“绿色奥运”启动商机无限.今日中国论坛,2004, (1). E5]傅晓.奥运经济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经济学研究, 2004,(6). ’ [6]陈剑.推进奥运经济发展的六大措施.科学决策月刊, 2007,(8). [7Ix东升.奥运经济及其形成背景分析.商场现代化,2006, (478). [8]田玉军.论奥运的经济效应.集团经济研究,2006,(207). 作者简介: 周曾,华南师范大学经管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传媒经济。 (上接第50页) 透明度,加大对金融业的监管力度,建立个人和企业的 (三)以人为本唯贤是用 信用记录。同时要发展资本市场,进一步对民营经济开放股 票市场,发展信贷担保事业,发展租赁业等等。 其次,各种中介机构应运而生,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 所,审计所,咨询公司,批发配送中心,零售经销店,邮购网 只有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员才是人才,判断人才的 标准是为企业的贡献的大小,即便拥有学历、资历或文凭,也 要考察它的真正价值。企业选拔人员强调能力适度。所有 人员的引进与配置都要符合岗位要求,合理搭配。同时倡导 分工合作,不鼓励脱离集体的个人主义。敬业与团队合作精 神是对企业员工的基本要求。为了更好的培养人才,应为新 进员工和在岗员工提供岗前适应性培训和在岗提高性培训。 此外,各管理部门也需制定各自的年度培训计划,指定专人 负责本部门的专业培训,并且在月度的工作考评和年终的部 络,特许连锁店,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租赁公司,专利局,信 用记录服务公司等等。这类机构为企业服务,可以提高企业 的经营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同时,还应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服务,给予更多的关 注和帮助,这必将给民营企业蓬勃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里,私营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经 济实力将会进一步扩大和增强,私营企业主的综合素质将会 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私营企业将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和经 验,稳步地发展。 门评优中都将人员的培养输出作为重要的考评指标之一。 (四)以人为本采用科学激励机制 私营企业需建立系统的评估考核制度体系。各岗位采 取月度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从工作职责、计划、精 神风貌三方面对员工每月工作进行全面考评。量化各项指 标。针对不同岗位设置不同考核方案。采用科学激励机制, 鼓励员工愿意为企业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厚义.私营企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学习时报,168. [2IX善明.私营企业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 结论 首先,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要得 到发展,必须有资本的支持。一部分资本可以从企业家自己 [3]张慧德.市场竞争下的企业财务管理[J].财会月-t1, 2001,(6):18—21. 的积累中来,但是大部分还是要靠资本市场的帮助。资本流 动的根本保证是良好的信用关系,是未来发展我国民营经济 的最最重要的条件。我们已看到正力争提高金融业的 作者简介: 郑志刚,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政治 教学与研究,学生教育管理。 经济理论研究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