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许多高校开展了太极柔力球运动,但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教学排课少、场地受限,没有根据大学生学习太
极柔力球的不同程度,分层次、分难度设定相应的科目和课程,影响了大学生选修课程的积极性;在此基础 上,提出了建立太极柔力球授课与大学生练习程度相一致的俱乐部教学模式,将大学生按照学习程度不同,
分层次、分难度、分班级,配置不同的师资和设施教学,以促进太极太极柔力球运动更好的发展.关键词:高校体育;太极柔力球;俱乐部教学;难度设定中图分类号:G852. 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03(2020)02-0080-05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身体健康问题的 关注越来越多,各种新型的健身活动也在广泛开展.
力,一定程度的练习可以缓解运动者的身体疲惫,活
跃运动者的神经系统,平衡运动者的身体机能•同时 太极柔力球是一项有氧运动,运动强度不咼,持续时
太极柔力球以其独特的健身风格和运动特点,越来 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作为一项新的体育项目进入大 学校园,并与体育教学俱乐部制度相结合,取得了良
间较长,运动过程中,运动者机体可以持续不断获得 足够的养分,促进体内糖分的氧化,消耗体内脂肪,
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太极柔力球俱乐部的教学模式
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率•因此太极柔力球对大学生 的身体素质提升有着较强的积极作用囚.另外,太极柔力球讲究内外兼修,具有球类运动
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1太极柔力球的运动特质与教学引领1.1太极柔力球的运动特质的刚,又有舞蹈的柔,其运动文化观吸收太极的文化 内涵,提倡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反对简单粗暴的打
太极柔力球具有与众不同的运动特质,它集合
了太极、柔力球、羽毛球和舞蹈等多种特质于一体而 形成的新兴球类运动•该运动要求运动员手持特制
法,更崇尚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打法囚•高校引进 太极柔力球能一定程度上磨练学生心智,锻炼学生
球拍,以弧形为运动形式,在身体的横状面、矢状面 和网状面进行运动•它的对抗人数形式自由,它可以 由单人独练、两人对抛、几人互抛或隔网对抗的方式 进行,球拍主要是用来对来球进行抛、引和迎等不间
思维,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 向,综合提升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⑷,目前,在大
学生体育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太极 柔力球为体育必修科目,如表1所示,选修太极柔力
断的动作•它集合多种运动的美感,既有网球的灵 活、羽毛球的轻盈,又有太极的刚柔并济、舞蹈的优 美;既可以用来表演,又可以用来竞技比赛,系集表
球课程的大学生人数呈逐年递增态势,说明太极柔
力球教学已受到大学生的欢迎.表1某高校大学生选择太极柔力球课程意向统计计项目演性、娱乐性、集体性和竞技性的体育运动项目.1.2太极柔力球与大学生体育教学年份2017选修课程 人数/人450开设课程 人数/人选修人数 比例/%太极柔力球运动以运动者的关节为轴在身体的
41004580512010. 9814. 8517. 38横状面、矢状面等活动,是一项技巧性强又刚柔相济 的运动,能锻炼运动者的肌肉、关节和骨骼协调能
201820196800\" 收稿日期#019-12-30作者简介:李文娟(1981—),女,山东郓城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运动训练、体育教育.802020 年李文娟:俱乐部教学模式下高校太极柔力球分层次难度设定研究第2 期2高校太极柔力球的俱乐部教学模式2.1高校体育教学的俱乐部教学模式俱乐部教学模式是高校体育教学的新型模式,
一”的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更侧重于发挥学生的 主体地位,在教学目标设定中主要以学生的身体、心
理、社会和文化等因素构建多元化教学体系,具体表 现为增强体质、培养兴趣爱好、锤炼意志品质、提升 社交能力以及培养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也是未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 •该模
式改变了传统的以选修课为主体的体育教学形式, 将课堂教学向俱乐部培养模式转变,打破传统的班
等(3)教师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开展个性化教学,并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形成师生评价、生生互评、学生 自评和外界评价的立体评价模式,对学生所掌握的
级建制,让学生根据各自的爱好和兴趣选择合适的
体育项目进行学习.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俱乐部模式为体育课 理论知识、学习态度、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等进行综
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健身方法和 运动技能,在课外组织一起参加体育活动或者竞技 比赛•这种模式是在学生自愿参与的基础上形成的
合评价,得出最终考核结果.2.太极柔力球俱乐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体育课程安排困难
俱乐部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需要学校、教师和
一种群体性体育组织模式,在这个集体里,每个学生 都有自己的地位,享受平等的权利,学生可以拥有自 主的学习时间,自主选择运动项目和教师,打破传统
教务处的良好协调,即学校要了解教师的特征和教 学特点,并把具体情况反馈给教务处•教务处在安排 教学时可根据学生情况、教师情况进行有效协调•根
体育教学中年级、班级、专业和院系的界限•随着高 校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俱乐部教学模式也在顺应网 络化教学需求,学生可通过网络进行选课,根据自己
据对某高校太极柔力球俱乐部的调查,调查样本共
的兴趣爱好填报选课表•教师在俱乐部教学中更加 注重人本主义$根据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实行针对性
0名大学生发现俱乐部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希望 在以后教学过程中亟需改进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 几方面:教学设计,并开展相应的竞赛活动.2.2高校太极柔力球的俱乐部教学实践如表2所示,大学生最希望太极柔力球俱乐部 教学改进的部分是场地和器材,调查发现,造成这种 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学校在太极柔力球教
1.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太极柔力球作为高校众多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学中的资金投入不够,造成器材较少,场地活动范围 不大;其二,学校提供的场地和器材能满足学生需 要$但是课程安排不够合理$导致在体育教学单元内
当前主要教学模式是俱乐部模式和选项课模式同时 进行 大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是四个学期$部分学校 第一年的体育课程为公共体育课,主要以班级为单
的人数和班级数超过了场地和器材的容量$部分选 择太极柔力球的大学生没有器材可用$一定程度上$
位进行教学,接下来的三个学期由学生根据个人意
愿自由选择;部分高校在第一个学年就进行选修教 学或俱乐部教学:5].影响了教学质量,也挫伤了大学生选修此课程的积 极性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在持续推进$ 高校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不断加大,但是分配给每 个教学单元内的器材数量、场地规模还是固定的$造
本文对某高校太极柔力球俱乐部展开问卷调查
和访谈调查,调查样本共涉大学生0名,受访大学 生对太极柔力球的俱乐部教学反馈如下:成场地和器材不够与高校教务处在体育课程安排上
(1) 学生根据各自兴趣爱好自愿参加太极柔力
球的俱乐部教学,该类教学模式容易激发他们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不够科学合理有关,没有协调好教学、教师、学生之 间的矛盾与冲突,导致部分学生虽然选修了太极柔 力球,但却不能得到足够的参与体验.(2) 俱乐部教学模式坚持“终身体育”和“健康第
表2某高校太极柔力球俱乐部教学课程改进调查(大学生)统计项目教学内容222教学方式和手段2222494%教学趣味性竞技性考核多元化场地和器材294选择人数所占比例1331494%2052303%1872101%24. 94%3303%812020 年荷泽学院学报第2 期(2) 项目和学生选择之间的矛盾俱乐部教学模式始终存在项目和选择学生人数
之间的矛盾•俱乐部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在学生爱好 和兴趣的基础上自由选择项目,但是实际操作中却 受到场地、人数等多种外部因素的•根据调查, 在90%的高校中都开设有常规体育项目,如篮球、
足球、排球、健美操、乒乓球等;而只有不到10%的 高校开设有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如手球、攀岩、保龄
球、门球和冰球等•学生在选择项目时更多倾向于热 门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和游泳等,大部分学生集
中在热门项目上,由于受场地和器材,一个班最 多只能有几十人参加,一部分喜欢热门项目的学生 无法参与到俱乐部中去,而一些冷门项目则无人选
择,由于人数不够,项目无法展开教学或者教学时间 较少,造成了高校体育教学中“热项目挤不进去,冷 项目无人问津”的尴尬现象,大学生体育科目自由选 课名不副实.太极柔力球相比于其他热门项目仍旧属于新兴 的体育项目范畴,部分高校学生对太极柔力球的认
知程度较低,大部分学生不了解何为太极柔力球,少 量学生通过教师介绍和网上检索对太极柔力球有所 了解,但对于太极柔力球的运动特点、优势、比赛规 则等所知甚少•种种原因导致学生在选择体育项目
时优先考虑传统热门项目,对太极柔力球的俱乐部
认知度较低,参与度不高(3) 师资匮乏和教学体系尚未形成高校师资普遍匮乏,影响了太极柔力球体育教 学的热度•和传统热门体育运动项目相比,太极柔力 球在师资力量和技术人才方面比较匮乏•经调查,大 部分高校的太极柔力球教师并不是科班出身,而是
从其他体育项目中转过来的,如健美操、武术、羽毛 球和游泳等项目•虽然这些教师接受了短时间的岗
位培训,但无论是专业理论知识,还是运动技能,与 专业科班出身的教师仍旧有不小差距•在这种情况
下,教师的授课水平和教学质量可想而知,学生也因 此不愿选择该门课程.统一的教学体系尚未形成,制约了太极柔力球 体育教学的发展 大部分高校的教学体系不够完善$缺乏足够的发展经验,太极柔力球在教学计划、教学 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法上都存在不少问题,根据
对表2的分析可知,太极柔力球俱乐部学生希望在 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有所提升,这反映了太极柔 力球在教材和教学内容缺乏统一性,部分高校甚至
出现了不同的太极柔力球教师在授课时只对自己所
82讲内容负责,上节课和下节课的知识点之间无法衔 接的现象.由于缺乏统一的教学体系,尚没有统一的
教学大纲规范各个高校和高校内不同老师的教学内
容和教学方法,俱乐部之间也很少展开交流沟通、竞 技比赛等活动(4)尚未形成与学生层次对应的教学模式俱乐部教学的一大优势是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采
取针对性教学,满足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的多元化 学习需求和情感需求•但是在太极柔力球的俱乐部 教学实践中,分层次教学的个体差异性体现仍旧不
够明显 无论在教材选择、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都 没有体现出针对学生的层次变化 部分高校学生由
于对太极柔力球的了解程度不同,有的学生较早选
择了太极柔力球课程,有的学生是在第三个学期或 者第四个学期才选择太极柔力球;有的学生有体操、 健美操或羽毛球的运动基础$而有的学生运动基础
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由于受到师资力量和教学体系
等方面的影响,教师教学经验欠缺,再加上太极柔力 球的技术动作集合太极、健美操、舞蹈和球类运动的
多种特点,对学生来说无论是理论知识还使技术动
作都比较新颖,部分技能教得太简单了 ,学生会产生 懈怠心理;教得太难了 ,学生会产生挫败感,丧失学
习兴趣,-•所以在太极柔力球的俱乐部教学中,如何 根据学生水平采取合理的分层次教学也是需要体育
教师合理解决的一大问题•3俱乐部教学模式下高校太极柔力球分层
次难度设定经过20 多年的发展 太极柔力球从最初的技术 简单、套路缓慢,慢慢加入了更多的武术和舞蹈动
作,竞技技能发展更加成熟,套路组合越来越丰富, 整体技术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普通大学生在刚开 始接触太极柔力球的时候可以说是零基础,教师应
当带领他们从熟悉球性开始练习,一步一个台阶帮 助学生提高技术水平,不能急于求成.因此,教师可 以采用分层次教学法 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准设定不 同的难度等级3.1对于初学者,以掌握基本动作,提升协调能力
为主任何学习活动都应当循序渐进,从简到难•对于 刚接触太极柔力球的大学生来说 太极柔力球相当
于一张白纸,部分学生从网络上对太极柔力球有了
基本认识,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对太极柔力球一无所 知
2020 年李文娟:俱乐部教学模式下高校太极柔力球分层次难度设定研究第2 期首先,教师应当让学生了解太极柔力球的魅力 所在,让学生了解太极柔力球在培养学生心智、提升
学生身体素质以及塑身健体方面所起到的作用•继
而,教师带领学生领略太极柔力球这一运动项目所 蕴含的运动文化内涵,包括对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 一、自然和谐的理念的领悟•更重要的是要端正学生
学习太极柔力球的态度•根据调查,有一部分学生选 择这个项目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个运动项目简单,考
试很容易过关,也很容易修到学分,这种态度对学习 太极柔力球是非常不利的,教师一定要从思想源头
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摒弃投机取巧思想.其次,在课程上教师可以从最基本的理论知识 开始讲解,如太极柔力球的起源、发展,柔力球的接
球原理,球拍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当学生掌握一定的 基础知识后,教师可以讲解柔力球的四个运动要素:
迎、纳、引和抛.“四要素”是太极柔力球的基本动作,也是最主 要的技术要领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 的四肢协调能力,从稳住重心开始,指导学生以两脚
作为支撑双腿发力,腰部把腿部力量传送上去并分 配到手臂,通过腰部的分配,以身体的纵轴、横轴和
矢状轴为中心做旋转运动,从而使球在旋转过程中 获取较大的离心力囚.对初学者来说培养四肢协调能力是基础,没有
协调力做支撑的粗放、直接用力打发是不符合太极 柔力球的审美和技术要求的•所以教师在对初学者 的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让学生体会婉转、含蓄和圆 融的发力方法$让学生对太极柔力球刚柔并济的技
巧和特点有个大致了解,并对太极柔力球的运动观 形成身体感觉,对太极柔力球的动作技能积累一定
的手感和动力定型3.2对于有一定基础的练习者,提升动作难度,增
强动作美感太极柔力球的学习,打下基础是关键,当学生经 过一段时间或者一个学期的课程练习之后,教师可 以为他们设定中级班难度标准•在技术上从最基本
的接球方法和套路动作升级为更丰富的接球方法以
及更复杂的套路动作,在初级班学习的基础上进行 延伸和拓展•如从最基本的左右绕翻、头上平线、正 反绕翻等动作升级为头上平绕、腋下抛接、身后抛接
和腿下抛接等比较复杂的技术动作.同时在初级阶 段,教师主要让学生锻炼单人的技术动作,那么到了
中级班,从单打动作延伸到双打攻人、拉开掩护和攻 间隙战术.其一,在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基础上可以适当 地开展3〜5个课时的单人、双人、小团体表演或对 抗练习,主要为活跃课堂气氛,检查学生技术动作要
领•适当情况下,教师也可以扮演裁判给学生动作打
分,让学生在对抗中了解基本的评分标准•其二 在基础班时学生对太极柔力球的文化内
涵已经有了大致了解,在中级班则要让学生进一步 加深对太极柔力球表演性能的学习•太极柔力球除
了基本的固定套路之外,还可以配合伴奏音乐自编 套路或进行竞技性对打表演,这个过程要求的不仅
是动作标准、技术精准,还包括动作的审美性,-•即 不仅要求学生动作标准 更要求学生动作具有美感 最好是做到有声有色,满足太极柔力球的表演性质.
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美感较强的套路动作 如平
步青云、蜻蜓点水、回头望月和白蛇吐信等,学生在 进行单人、双人和团体练习时要跟随音乐做到松紧
结合、虚实起伏,0-.其三 对中级班的学生适当提高技术和审美要
求,能让他们进一步体会到太极柔力球的乐趣和美 感 从技术上提高控球能力 增强套路难度 从而更 好地控制球,提升熟练程度,让控球、击球和套路初
步具有审美价值3.3对于技术较熟练的高级班,增加教学比赛,做
到人球合一高级班主要指的是连续第三或第四学期选择太 极柔力球的学生,这些学生经过2〜3个学期的练
习,已经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对太极柔力球也形 成了较为成熟而深刻的理解,而且他们能再次选择
太极柔力球说明他们对这项运动已经形成了较为深 厚的兴趣•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教授他们更难的技术 动作首先,在中级班的基础上增加对肩后接球、身后 接球和胯下接球等高难度动作的练习,减少技术动
作和套路动作中扣分的地方.其次,主要采用小群体练习法,教师不再进行单 人指导,让学生自行组合成小群体,一般由6〜10人 组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地、
探究性地、协作性地进行创新学习•教师给每个小群
体设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每节课中前半部分 进行高难度动作指导性教学,后半部分让学生自由 练习或交流,教师主要起到监督和参谋作用•经过一
段时间的小群体练习后,教师选出较为优秀的学生
为小组的核心或领队,接着进行群体之间的表演和 对抗,进一步增强群体之间学生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832020 年提高课堂的整合效率.荷泽学院学报第2 期难,循序渐进地掌握太极柔力球的技术动作,不断提 高技术水平最后,对高级班的学生,难度标准要适当提高,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控球能力,力争达到球不离拍、人 球合一的境界,能熟练掌握高难度动作,尤其对容易 出错的套路动作,尽量不出错、不扣分•另外,对于表
参考文献:[1] 柳振纲,浅谈高校太极柔力球俱乐部教学难度的设定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2):43-44.[2] 刘军良.高校开设太极柔力球课程教学现状研究武 术研究,2017,2(11):59-60.演性上,通过表演教学和对抗竞技,结合多媒体课件
播放,保证每个小群体都可以完成一套表演套路,让 学生逐步成为柔力球高手.[3] 赵红娟.试论太极柔力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价值与意
4结论太极柔力球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诞生
义山西青年,2017(17) :261,159.[4] 李风琴.太极拳与太极柔力球健身效果的对比分析,]•
四川体育科学,2018,37(4):39-40,93.至今只有20多年历史,因此高校学生对这些运动并 不了解,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推广此项目有一定难 度 通过俱乐部教学模式推广太极柔力球$培养学生
[5] 刘丹松.太极柔力球的普及对大学生健康促进效果的研
究湖北体育科技,2018,37(9) :834-836.[6] 刘宇飞,李晓琳,,等.太极柔力球对身体机能的影
响研究综述[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8,36(3):22- 26[7] [9]孙念.太极柔力球的健与美[J].金秋,2018,10(9):对该项运动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学校、教师
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高校应通过加大资金投入、优化
课程设置、健全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培训等方式,为 太极柔力球的俱乐部教学奠定物质和人力基础•教
师则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 基于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对学 生的分层次教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水平 不同,设置不同程度的难度等级,帮助学生从简到
27-37[8] 韩萍、闫华伟.浅析太极柔力球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和价 值[J].武术研究,2017,2(3): .口0]赵晓慧.太极柔力球运动对大学生平衡及柔韧素质的影
响[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16):53-54.The Level Difficulty Setting of Taiji Softball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Club Teaching ModeLI Wen-juan(School of Sports, Qilu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200, China)Abs@rac@:ThemethodofstudentinvestigationandanalysisisusedtoanalyzetheproblemsofTaiji
Softball teaching based on the club mod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found that although many colle- gesanduniversitieshavecariedoutTaijiSoftbal $therearefewcoursesarrangedandlimitedvenuesin
diferentdegrees$andnocorrespondingsubjectsandcoursesaresetupindiferentlevelsanddificultiesin terms of students' learning level differences, which further affects students' enthusiasm of selecting the
course@Onthisbasis$thepaperproposestoestablishaclubteaching mode whichisconsistent with students degrees of practice.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students\" degree , different levels , difficulties andclasses diferentteachersarealocatedtocaryoutteachingactivitiesinordertopromotethebeter development of Taiji Softball.Key words: college sports; Tai ji Softball; club teaching; difficulty setting8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