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艺文摘2010年第1o期 豇豆田清除无效虫花对豆野螟幼虫控害效果调查 王学平 杨玉洁 袁红银 汤荣林 (】.江苏省如皋市植保站,江苏如皋226500;2.江苏省如皋市如城镇农技站,江苏如皋226500) 豇豆野螟是如皋市夏秋季豇豆上重要害虫,常年发生, 危害重,一般田块豇豆花被害率60%左右,荚果被害率50% 左右,重发田可达90%以上。生产中药剂防治效果较差, 多在50%以下。为提高防治效果,探索物理防治等辅助防 治措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为此,我们在经过多年调查研 究,摸清豇豆野螟发生为害规律的基础上,2008年进行了 如皋地区夏秋季豇豆花多于上午6:30~9:30开放, 10:00左右闭合。豇豆花开当天夜间因新长出荚果快速生长伸 长(第2d清晨多达2~3cm),花冠多被荚果顶离花托而掉落到地 面。落于地面的花冠内幼虫多在1~3龄。花落地当日开始腐 烂,花内幼虫部分可回到植株上继续取食为害。由表1可知, 处理a从初花期开始,每天及时清除落地花,阻止落地花内幼 虫返回到植株上为害,可降低结荚盛期荚果被害率24.0%。 8~9月份豆荚野螟发生盛期,豇豆花开放时花内大多 已有豆野螟幼虫蛀食为害。除低龄幼虫食量小不影响花的 正常生长与成荚外,3龄以上中高龄幼虫对花为害较重,在 开放后多不能结荚,于当日夜间脱离果枝。在第2d早晨调 查时,这些虫害花多被幼虫先前所吐粘丝粘住而悬附于果 不同方式摘拾虫害花对控制豆野螟为害效果调查,现将结 果总结如下: 1研究方法 在豆野螟重发为害期(8月上中旬),于如皋市如城镇城 东村蔬菜园区选一长势好豇豆田,从初花期(8月4日)开始, 每天摘拾豇豆虫害花,至豇豆花期基本结束。 处理方式:设a:每天上午清除落地花;b:每天上午 清除植株上已谢豇豆花;C:每天上午清除落地花及植株上 枝上。花内幼虫部分(40%~50%)仍在原花内继续取食为害, 大多已转移到其他新鲜花蕾或荚果上取食为害。因此及时 清除花开放后未能成荚的无效花,可降低田间虫量,减轻 已谢豇豆花;d:对照。设3次重复,小区面积15m ,随机 区组排列。 调查内容:分别于豇豆结荚始盛期、盛期、中后期, 为害。由表1可知,处理b每天及时清除被丝悬附的残花, 掉在豇豆宽大叶片上的花冠或花,以及尚附着在新结嫩荚 尖梢上的花冠,结荚盛期成熟荚果被害率降低30.0%,结 荚中后期降低9.33%。 从初花始,每天上午清除落地花及植株上已凋谢无效 表1不同措施保荚效果 调查豇豆荚果被害情况。不同处理区荚果被害率与对照比 较,计算荚果被害率下降幅度。 2结果与分析 豇豆花,可起到双重控害效果。由表1可知,处理C结荚盛 试验调查结果表明,及时摘除豇豆植株上无效虫花或清除 期成熟荚果被害率较CK下降57.33%,结荚中后期下降 20.0%,接近单独处理效果之和。 地面落花,可降低结荚盛期豇豆荚果被害率20~30个百分 点。采取以上两项措施,全面清除田间无效花,可降低荚 众处理对结荚盛期嫩荚控害效果与成熟荚相似。结荚 始盛期仍处于豇豆开花盛期,豆野螟幼虫以蛀食花蕾为主, 荚果被害率低,在5%左右,处理间差异不明显。 果被害率近60个百分点,控害效果明显。 (2)各处理对结荚中后期控害效果明显低于结荚盛期, 究其原因主要是结荚中后期豇豆花蕾量减少,有限的花蕾 满足不了不断增大的豆野螟幼虫群体的取食需求,而大量 3小结 (1)花蕾是豇豆野螟的喜食对象,豆野螟发生为害盛期, 花蕾被害率一般达60%左右。及时清理田间无效花蕾,可 降低田间豆野螟虫量,减轻豇豆荚果被害。2008年豇豆田 转向荚果为害。 (3)8~9F]份豆野螟发生盛期,豆荚螟发生量大,虫龄 结构复杂,而幼虫孵化后即蛀入花蕾内为害等发生为害特 点,致使生产中化学防治效果差。摘拾不能结荚的虫花, 虽能杀灭留在花内的幼虫,但对已转移到新鲜花蕾内为害 第一作者简介:王学平(1967—),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蔬 菜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的幼虫,在不影响豇豆产量的前提条件下,无法将其杀灭。 因此采取摘拾无效虫花的物理防治方法,无法根治豆荚螟 幼虫为害,只能作为生产中豆荚螟防治的一个辅助措施。 1 69—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