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贺 帅 (抚宁县石门寨学区初级中学,河北抚宁066308) 1.课堂提问不能忽略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 考虑初中生的思维特点,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 性.设问必须创设问题情境。首先,层层设疑,提问要有梯度, 怎么分层.分多少层?这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学情综合考虑, 因材施教。其次,我们引用的材料要直观、有趣,与课标要求相 适应,向学生多方面展示历史事实,创设问题情境巧妙设疑。 最后.学习历史是为了认识现在,因此问题的设置也应结合现 实.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的 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学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资料, 了解到各种不同观点的知识.在课堂上他们所提的问题可 能五花八门.当与课堂主题不同的时候。如何发挥教师主导 作用?如果听其自然,则课堂讨论将会不断延伸,浪费时间, 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如漠然处之或避而不谈。又会挫伤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进行引导?这需 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具有很强的临时应变能力。充分发挥 个人机智。全面掌控、驾驭课堂进程,完成教学任务。新 课程理念下,教师已不再是课堂的主宰,知识的化身,教师 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就必须具备广博的知 识,否则将难以应对学生课堂上的质疑。《历史课程标准》鼓 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 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 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就要 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保持学生兴奋的势头.让学 生永远感到新鲜。 3.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发掘教材,积极营造氛围,引 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感悟 历史学科是研究人类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它 包含许多鲜活的富有个性的历史人物,蕴藏非常丰富的做人 道理.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人物的事迹及其思想,感 受具体的人文精神的熏陶,从中学会做人,并树立起正确的人 生观和世界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并 充分发掘教材本身的人文内涵,营造充满浓郁人文气息的教 学环境和氛围.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 一个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展现个人能力的机 会,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提高自身人文素养。 4.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强对历史的亲近感 历史是人类过去的全部活动。这其中既包括我们熟知的 世界的过去,国家的过去,又包括家族的过去,个人的过去。也 就是说我们昨天发生的事,前天发生的事,都是历史,只不过 是个人的历史罢了。历史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不远。 5.用精彩的细节打动学生的心 生动的细节构成了生动的历史。历史是由无数精彩而鲜 活的细节组成的。教育家罗伯特・特拉弗斯认为:“教学是一种 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历史老师应该是个会讲历史故事的 人.一位优秀的历史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能把历史讲“活”的 优秀讲述者.这就离不开具体细节。细节会使学生内心激动, 细节会让历史课堂更加丰满和栩栩如生。 历史人物大多已经逝去,但还是可以通过一些细节描写 的展现而“动”起来的.就像是自己亲眼目睹、亲耳所闻一样。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其中能收入教科书的只是极少部分, 课本往往言简意赅,提纲挈领。在讲课中,如果能适当补充某 114 些具体的名人逸事、历史传说等.则既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 知欲,又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加深对历史事件、人物 的了解,促进有效教学。诚然.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 在历史细节的选择上要注意有所取舍,选取真实、典型、生动 的细节材料,讲细节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度.做到“该出手时就 出手”。 6.重视让学生理解最基本的历史概念 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就是认识历史事件的过程.在这个 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历史的独特认识,对历史规律的基本把握. 并且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课堂上,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又是通过如下几种方式:教师讲述、学生自学、合作探究、情境 体验等.从而形成学生对历史的多元认识。但无论采用何种方 式都需要有立足点,我认为,只有理解最基本的历史概念才能 深刻理解历史事件,否则,学生的认识会不够清晰。 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基本认识不够,有些概念学生从小就 接触.如、改革、民族运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上层建筑,等等,但从来没有或很少对学生进行解释,(或 许小学初中觉得太难.高中又觉得学生应该已经理解了;而且 历史课堂上时间有限,很难讲清讲透)导致学生对历史现象的 认识及理解困难。 7.教师具要丰富专业知识 新课程的实施及发展教学反思能力。学科专业知识至关 重要。对于历史教师来说,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 笔者认为.多研读史学名著和史家学术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 法.也是高层次的继续形式。 著名史学家白寿彝曾嘱咐北京师大历史系毕业生:毕业 后要继续学习,要学点史学名著。系统地学习史学名著在本科 阶段,是个“弱项”乃至“缺项”.而它却是历史教师在职学习的 重要内容。比如,教古代历史,只读几本通史类的书是远远不 够的,“至少要读断代史,而且是内容丰富,评价较高的断代史 著作。像讲魏晋之前,至少就应该细读王仲荦的《魏晋南北朝 史》”。此外,可以从一些杰出的史学家,如顾颉刚、陈垣、陈寅 恪、傅斯年、钱穆、郭沫若、翦伯赞、周一良、唐长孺等人传世的 学术论文中,精选若干篇出来研读。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 值的史学名著,不但可以提高专业素养,了解学科研究前沿. 而且可以从中学到提出问题、分析史料、推理证明及论断评价 等研究方法。 8.教师在课后要写反思札记 反思札记的撰写实际上是一种教学叙事。教学叙事来自 教师的日常生活,从教学叙事中.教师可以审视自己走过的足 迹,倾听自己的心声,对之加工整理,就是一个个生动鲜活的 教学案例。通过教学叙事进行的反思,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反 思能力的一种途径 9.试卷讲评要具有拓展性 即使是一份很好的试题,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覆盖到。 所以说,知识是学不尽的,题目也是做不完的。所以,教师的本 领就是怎样以一份或几份试题为线索。将涉及的知识讲深、讲 透,并将没有反映出来的知识加以延伸,扩展,使之在学生的 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只有这样训练和讲评,学生才能举一反 三,以一变应万变。讲评时,还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 其能力水平,结合近年中考命题的新特点、新趋势等,或是适 当增加知识量,或是增加知识难度,在原题知识上进行设问, 以拓宽学生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