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期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宋晓森
本学期仍旧教高172班和高175班。高一第一学期永州市期末质量监测,两班人均分别为83.24分、67.72分,90分以上人数分别为10人、1人。高175班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来玩的,多方面的素质极差。
一、指导思想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人。语文教学要为学生继续学习、工作、生活和终生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要为学生的思维品质、个性发展、人格健全打好基础,要为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打好基础。实施教法和学法的改革,摒弃“以讲读为中心”的老习惯,探求“导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教学要求 1、现代文阅读
(1)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品味语言表达的妙处,培养语感。努力提高学生文化的品位。
(2)放弃文体教学的旧路,探求切实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新路。单元教学中的能力训练不能单打一,要注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把教材中关于课文的基本内容和语言文字方面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在这个基础上突出教学重点。
2、文言文阅读
(1)注重诵读,培养语感,理解词句的着眼点在于更准确地把握文意。
(2)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把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相关知识和使用方法。加强翻译和断句的训练。
3、表达交流
(1)帮助学生认识写作的过程是一个双重转化的过程:首先是将现实生活、客观事物转化为学生的认识;然后使学生将自己的认识(思想、感情)转化为文字。由事物到认识,再由认识到表现,是写作的本质属性。
(2)写作能力实践性很强,训练中要抓好一段文字和一篇文字这两种练习,要把说和写结合起来,说一段话,清楚明白,有条有理;写一段文字,文从字顺,脉络清晰。
(4)紧紧抓住课外练笔、摘抄两个环节,务必收到成效。每周坚持课外练笔、摘抄,600百字左右,跟踪检查,落到实处。
4、重视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探索延伸性、鉴赏性和知识性等不同类的文章如何和课内教科书配合使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语文的能力,需要相应的教学模式。本学期拟重点探索以下几种模式:A.自读(默读、诵读、背诵),B.评点,C.讨论(分组讨论、全班汇报、教师总结),D.练习。讲读篇目和写作的教学以上四种模式都适用,自读篇目的教学用A、B、D三种。
三、教学进度与时间
期中考前结束必修3,期末考前结束必修4。 必修3(28课时):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6课时)
1 林黛玉进贾府(3课时)
2 祝福(3课时)
3 老人与海(课外安排读后感) 第二单元(9课时)
4 蜀道难(2课时。高考背诵篇目。)
5 杜甫诗三首(2课时,重点讲高考背诵篇目《登高》) 6 琵琶行并序(3课时)
7 李商隐诗两首(2课时,重点讲高考背诵篇目《锦瑟》) 第三单元(10课时)
8 寡人之于国也(2课时)
9 劝学 (2课时。高考背诵篇目。) 10 过秦论(3课时)
11 师说(3课时,高考背诵篇目。) 表达交流(3课时)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课外写75页第二题中的作文及讲评指导1课时)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自主安排)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课外作文及讲评指导 1课时)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课外作文及讲评 1课时) 讨论(自主安排或课内就某一话题展开讨论 1课时) 梳理探究(布置课外完成)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必修4(31课时):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6课时) 1 窦娥冤(3课时) 2 雷雨(3课时)
3 哈姆莱特(课外安排1篇读书笔记) 第二单元(8课时)
4 柳永词两首(2课时) 5 苏轼词两首(2课时) 6 辛弃疾词两首(2课时) 7 李清照词两首(2课时) 第三单元(2课时) 8 拿来主义(2课时)
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外自读) 10 短文三篇(课外自读) 热爱生命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信条
第四单元(11课时)
11 廉颇蔺相如列传(4课时) 12 苏武传(4课时) 13 张衡传(3课时)
表达交流(4课时)
解读时间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课外作文及讲评1课时) 发现幸福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课外作文及讲评 1课时) 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自主安排或课外作文及讲评 1课时) 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课外作文及讲评 1课时) 辩论(1课时)
梳理探究(布置课外完成) 逻辑与语文学习 走近文学大师 影视文化
2016.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