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九年级语文《隆中对》学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隆中对》学教案人教版

来源:九壹网
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

初三语文学教案

课题:《隆中对》 教学目的:

1.通过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2.理解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

教学重点: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教学难点:理解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 教学时间:3课时 预习内容:

1)、读熟课文;将文中的生字词找出来,并写在下面: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文中所有的人物的名字;并查找相关资料,知道他们的身份、地位怎样?(记得提供原文根据) 1诸葛亮:隐居隆中,种田人。(\"亮躬耕陇亩\")

2管仲、乐毅:春秋战国有名的将相,辅佐国君成霸业,诸葛亮自比二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崔州平、徐庶元直:是诸葛亮的朋友(\"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4董卓:杀死东汉少帝刘辩,独掌大权,导致天下大乱。(\"自董卓以来……不可胜数)

5曹操:现在有百万,挟持皇帝号令诸侯。(\"操比于袁绍……挟天子而令诸侯)

6袁绍:汉末冀州牧,几十万与几万人作战,大败(老师补充官渡之战)。 7孙权:继承父兄之业占据江东,是江东之主。(\"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 8高祖:刘邦,西汉开国皇帝。 9刘表:荆州牧

10刘漳:益州牧,昏庸懦弱。(\"刘璋暗弱\")

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

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

11张鲁:占据汉中,在益州的北面,国富民强却不知爱惜。(\"张鲁在北,……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12关羽、张飞:师补充:是刘备的手下。(\"关羽、张飞等不悦……羽、飞乃止\")

13先主(刘备):帝室后代,其父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以光复汉室为由屯兵新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为什么?请在原文中找答案。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撅,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

3)请查找有关于诸葛亮的词语、对联、诗歌或者是故事,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在下面

第一课时

一、 导人新课: 放录音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青山依旧夕阳依旧,英雄生命已逝,但却活在后世人的记忆里,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今天我们要通过《隆中对》这篇文章来了解他,在学习之前,问一问学生,了解哪些? 二、充分运用多种朗读方式读熟课文:

三、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找出文中所有的人物名字: 四、学生讨论回答:略

五、如此众多的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的身份、地位是怎样?请同学们分成四人小组,探讨这个问题,记得提供原文根据。

六、人物的身份、地位现在都清楚了,问问学生,对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刘备来说,哪些人特别重要?(曹操和孙权、刘表、刘漳、张鲁) 七、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进一步熟悉人物,自己查阅相关历史书籍,了解当时的背景。找出文中的地名,画一张地形草图,能体现大致方位即可。 第二课时

一,学生交流所找的地名,根据课文,分析当时情形。(这部分以学生分组讨论为主,需要老师的引导)

博陵、颖 、新野、江东、荆州、南海、吴公、巴蜀、益州

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

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

1.亚.博陵、颖川:分别是崔州平徐庶的家乡。提一下即可,古人常将家乡籍在人名前面。

2.新野:刘备屯兵之所。为什么刘备会屯兵这里?他怎么会见到诸葛亮?用文中话回答,并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有助于理解课文第二、三段) 3.江东:孙权占据的地方。

4.荆州:北面靠着汉水、沔水;东面与吴会相连,西面与巴郡蜀郡相通,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北据汉、沔…??此用武之国) 5.益州、地势险要,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

二、出示三国形势图,(虽此时还没有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但可以帮助学生有大致的方位概念)'

三、请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将上节课的人物与本节课的地名结合起来,参照地图,分析形势,当一回军事指挥家,为处在困境中的刘备出一条妙计。 曹操 北方(兵力雄厚,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争锋 孙权 据江东,已经三世,国显民附 可以为援 刘表 据荆州用武之国,不能守 刘璋 据益州险塞,暗弱 可攻荆益 张鲁 在益州北面,民殷国富却不知存恤 有利条件

刘备 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思贤如渴

四、参照课文,将你的计策与诸葛亮的对照一下,看看诸葛亮对天下形势有怎样的分析。

五、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什么策略?(要有原文根据) 曹操:今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 任用贤能 可援不可图 刘表:据荆州用武之国,却不能守。 刘漳:据益州险塞,暗弱

张鲁:在益州之北,民殷国富却不知存恤。 第三课时

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

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

一、再读课文,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

二、通过一番精彩的对话,我们初步了 解了诸葛亮,你如何评价他?与同学交流一下。

三、完成课后练习一、三。 四、课后作业: (一) 害群之马

黄帝将见①大(taì)隗(wěi)②乎具茨③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④焉,曰:“若⑤知具茨之山乎?”曰:“然⑥。”“若知大隗之所存⑦乎?”曰:“然。”黄帝曰:“异哉⑧小童!非徒⑨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⑩。”小童辞⑾。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⑿?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qǐ)首⒀,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 【注释】 ①见:拜访。②大隗:传说中的神名。③具茨:山名,在荥阳密县(今河南省密县)。④涂:同 “途”。即路。⑤若:你。⑥然:是的。表应答。⑦所存:所在的地方。⑧异哉:了不起啊。异:不寻常。⑨非徒:不但,不只。⑩为天下:治理天下。⑾辞:谢绝。⑿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这与牧马还有什么两样吗?奚,何。以,因。异,不同。乎,于,相当于“与”、“跟”。 ⒀稽首:叩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 ) (2)问涂焉( ) (3)亦去其害马者而已( ) (4)黄帝再拜稽首(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3.用简炼的语言概述这个故事的内容。

4.牧童认为如何治理天下?

5.源于这个故事的成语是“害群之马”,这个成语的比喻义是 6.在现实生活中哪些人是害群之马?请举1~2个例子。我们应怎样对待这些害群之马?

答案:

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

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

1.(1)拜见(2)同“途”。(3)罢了 (4)叩头 2.治理天下的人与放马的人有什么不同吗?

3.短文记叙了一个牧童回答皇帝如何治理天下的故事。 4.牧童认为治理天下如同放牧,除掉害群之马即可。 5.这个成语比喻是危害大众集体的人。

6.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只要是危害人民、危害国家利益的坏人即可。我们的态度应该是与之作坚决的斗争。 与本文相关资料: 1.诗词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2.诸葛武侯祠对联:

日月同悬出师表 风云常护定军山。 青山绕郭宜龙卧 翠柏参天有鹤来。 有庐堪千古 读策定三分。

草庐卧龙,王佐动先主三顾 兰田生玉,英才起吴帝唯称。 梁父吟成高土志 出师表见老臣心。 3.词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故事: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空城计。。

5.补充:官渡之战。八月,袁绍大军推进至官渡,双方攻守激战,对峙数月,十月,袁绍谋士许攸愤然降曹,献计偷袭袁军屯粮地鸟巢(今河南原阳东北)。曹操当即亲率步骑连夜奔袭乌巢,尽焚袁军粮秣(参见乌巢之战)。袁军乌巢大败,军心震恐,部将张、高览阵前降曹,瞬时全线崩溃。曹操趁热,大获全胜,歼灭袁军7万余人,袁绍率余部渡河北逃,从此一蹶不振(见官渡之战)。此战,

曹操展出奇兵,顽强坚持正面固守,创造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