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探究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疗效

探究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疗效

来源:九壹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 第16卷 第59期313

·临床监护·探究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

阻的护理疗效

刘瑞丽

(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河北 邯郸 056002)

摘要:目的 探究对进行手术后发生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老年患者使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普外接受手术而发生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老年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进行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6例。观察组的患者使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常规的胃鼻管胃肠道减压术治疗,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2%,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2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老年患者使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进一步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老年患者;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59.292

0 引言

进行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是普外科老年患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由于老年患者的机体功能较差,整体的恢复速度较慢,若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可对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旨在探究对进行手术后发生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老年患者使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2月~2016年3月在我院普外接受手术治疗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72例老年患者,选取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的使用均征得患者本身及其家属的同意、将患者进行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6例。观察组中男性24例,女性12例,年龄为55~72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13±2.36)岁。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为51~72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7±2.59)岁。患者在以上一般资料上具有可比性[1]。

1.2 治疗方法。72例发生术后肠梗阻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如静脉营养支持,调节体内的电解质平衡,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感染,禁食减压等。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常规的胃鼻管胃肠道减压术治疗,将负压吸引器与置入患者胃内的导管进行连接后对患者的胃内压进行降低。观察组的患者使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此种治疗方法应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的支持下进行,辅助科室的人员配合使用DSA对患者的肠梗阻部位进行确定,对后在影像学指导下对肠梗阻导管置于梗阻处,在导管内注入20ml的生理盐水后将导丝退出,随后将导管送达保持松弛状态的患者胃部,使到达肠梗阻部位的导管随着胃肠蠕动波一同运动。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1.3 护理方法。饮食:肠梗阻者应禁食,待梗阻缓解后12小时方可进少量流食,但忌甜食和牛奶,以免引起肠胀气,48小时后可试进半流食。胃肠减压:以减轻腹痛、腹胀。保持减压通畅,做好减压期间相关护理。解痉、止痛:单纯性肠梗阻可应用阿托品类解痉药缓解疼痛,禁用吗啡类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而延误诊断,遵医嘱应用抗生素,以减少毒素吸收,减轻中毒症状。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以及时发现绞窄性肠梗阻的体征。术前准备:除上述非手术护理措施外,按腹部外科常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卧位:回病房后根据麻醉给予适当的卧位,麻醉清醒后。血压、脉搏平稳给予半卧位。饮食:禁食、胃肠减压,待肛门排气,拔出胃管后当日每1~2小时饮20~30ml水,第2日喝米汤,第3

日流食,l厨后改半流食,2周后软饭。忌生冷、油炸及刺激性食物。活动:鼓励病人早期活动,以利于肠功能恢复,防止肠粘连。防治感染:遵医嘱应用抗生素。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伤口敷料及引流情况,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健康教育:注意饮食卫生:不食不洁净的食物,不暴饮暴食,多吃易消化的食物,进食后不做剧烈运动。保持大便通畅:老年及肠功能不全者有便秘现象应及时给予缓泻剂,必要时灌肠,促进排便。有腹痛等不适,及时前来医院就诊。

1.4 评估标准。显效:患者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明显改善,且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实验室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有效:患者腹痛、腹胀、呕吐病状有所改善,但负面情绪仍然存在。无效:患者症状、体征均未改善,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

1.5 统计学方法。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率(%)表示,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2.1 疗效评估。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在显效、无效和总有效率上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详情请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n(%)]

组别

显效

有效7(19.44)8(22.22)>0.05

无效3(8.33)10(27.78)<0.05

总有效率33(91.67)26(72.22)<0.05

观察组(36)26(72.22)对照组(36)18(50.00)

P

<0.05

2.2 不良反应。观察组在接受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3例,占总人数的8.33%,不良反应类型有肠穿孔1例,腹膜炎2例。对照组在接受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9例,占总人数的25.00%,不良反应类型有肠穿孔3例,腹膜炎6例。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患者在接受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概率较大,且老年患者的耐受度较低,在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后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患者的承受能力较差,目前临床上对于老年术后发生的肠梗阻现象采取非手术治疗较多,对患者进行治疗的目的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14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59

·临床监护·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核心构建探索

王欢欢

(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16)

摘要:目的 探析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心理问题,并构建核心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医治的144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为观察对象,通过访谈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并就相关心理问题提出积极护理策略。结果 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病房环境20.0%、病情过虑51.43%、护理不适28.57%,可见患者病情过虑是主要因素。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类型有多种,通过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疏导、改善监护环境以及开展健康宣教等措施,对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减少心理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心理分析;护理核心构建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59.293

0 引言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大多存在器官功能异常,并且随时面临死亡威胁[1]。因此对此类患者的监护存在特殊化,这极易导致患者产生负性情绪。为有效改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特选择144例病人为观察对象,就重症患者心理问题以及核心护理对策的构建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医治的144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男76例、女68例。年龄范围:0~12岁,平均年龄(6.32±1.12)岁;42~75岁,平均年龄(62.18±3.52)岁。原发病症:心力衰竭、心肌梗死、重症肺炎、急性胰腺炎、、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冠心病等。

1.2 方法。通过访谈的方式,了解重症患者的心理问题[2]。在访谈开始前,需与患者以及家属沟通,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待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开展访谈工作。与患者沟通时,全程保持语气温和,并充分尊重患者的想法,如实记录访谈内容。访谈结束后,根据访谈记录,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产生因素进行归纳整理,并采用统计学方式进行处理。就心理问题的统计结果,提出护理可行性对策。

1.3 统计学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汇总数据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144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中,出现心理问题的病人70例,占总体的48.61%(70/144)。其中感到孤独失落26例,占37.14%(26/70);欠缺安全感22例,占31.43%(22/70);紧张焦虑10例,占14.29%(10/70);抑郁恐慌12例,占17.14%(12/70)。70例存在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病房环境所致14例,占20.0%(14/70);病情过虑所致36例,占51.43%(36/70);护理不适所致20例,占28.57%(20/70)。

顺利实施,并有效控制感染的发生,重症监护病房采取的是无陪护措施,空间密闭的管理方式。因此,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会较普通病房患者多,故有必要针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开展专门的心理分析研究以及护理对策探索。

对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护理主应从从心理疏导、健康宣教、改善监护环境以及规范护理操作着手,逐步减少患者心理问题。在心理疏导方面,主动给予患者精神支持,消除患者不良情绪;耐心听取患者的想法,鼓励患者说出内心感受;列举救治成功的案例,以增进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在健康宣教方面,向患者介绍监护的必要性,并对病房设备出现的声响进行说明,以打消患者疑虑;告知患者良好心态对促进康复的重要意义,以避免患者产生抑郁情绪。在监护环境方面,给患者营造舒适、安静的修养环境,并定期进行病房清理与消毒;重视病房温度、湿度,尽量降低病房仪器的警报声;对其他患者的抢救注意使用屏风隔离,以免对周围患者产生心理刺激。在护理规范操作方面,护理过程中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状况,并正确引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4];逐步获取患者的信任,提高患者的安全感。

本次研究发现,造成重症患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病房环境、病情过虑以及护理不适所致,其中患者病情过虑是主要因素。本组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包括孤独失落、欠缺安全感、紧张焦虑以及抑郁恐慌,其中感到孤独失落的患者最多,这主要与重症监护病房,环境密闭以及无陪护相关。

综上所述,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类型有多种,通过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疏导、改善监护环境以及开展健康宣教等措施,对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减少心理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芳.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0):4670-4671.

[2] 陈翠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合并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预防[J].

基层医学论坛,2014,18(3):344-345.

[3] 付吉,张玉清.重症监护病房少数民族患者家属心理需求分析及护

理干预[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4):668-670.

[4] 王文琴,闫萍,廖云.急诊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护理技术安全措施

的探讨[J].重庆医学,2015,44(16):2298-2300.

3 讨论

重症监护病房是针对病情危重、急需抢救以及重大术后严谨看护患者,而开设的医治场所[3]。为确保医治以及护理能够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措施为减少患者的胃内压,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对患者使用较长的导管进行治疗,在导管的长度得到增加后可深达回肠末端,不仅可以对低位的肠梗阻进行治疗,还可对高位的肠梗阻进行有效的治疗,并且长度增加可快速的接触患者的梗阻部位,患者临床症状。并且根据肠道的蠕动规律,导管随之下降,不破坏肠道规律并且能有效的缓解肠道的水肿和扩张状态,并且本治疗方法能显著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缩短支援时间,既不浪费医用资源,也降

低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值得在临床中进行进一步的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建军.观察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

梗阻的效果[J].中外医疗,2013,05(11):60-62.

[2] 徐永吉,杨贵江.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应用经鼻肠梗阻导管

置入术治疗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4,24(31):161-162.[3] 方世明,李海利,林青,等.X线引导下鼻-肠梗阻导管插入引

流治疗不能手术的恶性肠梗阻[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4,12(15):979-98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