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名称 执教者 所属教材目录 《原始的农耕生活》 郝婧 课时 1课时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本课围绕原始农耕经济时代居民们的生产与生活状况,用三个子目展开叙述。考古发现,距今约一万年前,我国已出现原始农耕的遗存。教材所讲述的河姆渡、半坡、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原始农耕,是新石器时代中期、晚期原始农耕的不同典型。  针对初一学生所处的年龄段特点,即自我表现欲强,思维活跃,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注重教给学生观察图片、阅读史料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知识与能力目标 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过程与方法目标 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观目标 祖先的尊敬之情。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四点:第一,把握好这两个原始农耕典型的共同特征: 原始种植农业普遍、磨制石器的使用、制造陶器、定居村落;第二,注意这两个原始农耕典型反映出不同地域条件对经济发展特点的影响,不同时间里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变化。  距今四五千年的大汶口文化是原始社会晚期的典型。当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和分化, 产生了阶级,考虑到这些概念和结论初一学生难于掌握, 课文略而不写,只用一段小字介绍大汶口晚期墓葬中随葬品多寡悬殊的状况,教学中可由此联系第1课中“北京人” “山顶洞人”有关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的内容,引导重点 教学重难点 难点 学生认识、对比人与人之间关系发生的变化  教学重点解决方案: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观察历史图片,阅读参考资料和教材,引导学生想象河姆渡、半坡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原始居民的生活场面,使学生对原始农耕生活形成具体形象的印象。 ????教学难点解决方案: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是本课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考古材料,让学生知道大汶口文化已经出现分化的史实。通过学生综合想象分化的产生过程,使学生对原始社会末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以及私有财产的出现形成比较形象地认识,从而理解私有财产和分化的概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导入新课:5分钟 幻灯片1 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多,禽兽不如,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因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据材料回答:原始居民进行农耕生活的原因?  原始人类在长期的采集生活中,逐渐发现植物生长是有规律的,注意到了种子落地、发芽、生长、成熟的现象。于是原始农耕出现了,而河姆渡和半坡居民就是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 自主学习:20分钟 幻灯片2 (一)请同学们读课本第一目,完成下列小题:? 1、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是   。????????? 2、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间:     ;地点:? ?;使用的工具是:?????; 原始农业:种植??????????; 原始畜牧业:饲养??????????; 原始手工业:会制造???????????,还制造简单的???????和原始的        。??????????              学生阅读教材,自学知识归纳河姆渡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3、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子 是:        。??????? 学生阅读教幻灯片3 材,自学知识(二)阅读课本第二目,完成下列小题: 归纳半坡居民1、?世界上最早种植粟(su)的国家的农耕生活  是:    。???????????? 2、?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间:?   ?;地点: ?   ;   使用的工具是:????;  原始农业:种植?????????;  原始畜牧业:饲养??????还会      。????? 原始手工业:制造色彩鲜艳的????;已学会  了????、??、  ? ??。? 3、?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子  是:   。???????????????????  幻灯片4  (三)快速读课本第三目, 在课本划出大汶口原始居民生活的时间、地点、原 始手工业会制作什么?出现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  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幻灯片5  自学检测:7分钟 1.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河姆渡聚落?????④半  坡聚落  ?A①  ?B?②?   C①②??    D③④? 2.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   ?A.大豆和小麦????B.花生和高粱?   C.甘薯、玉米????D.水稻、粟 ?3.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  是?  A.饲养猪狗家畜?????B.种植粟等农作物?     C.住干栏式房屋??????D.住半地穴式房屋 ?4.下列哪一考古遗址能够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  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  A.元谋人遗址???B.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C.河姆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 5.下列哪一地区原始居民的房屋,对后世的阁楼和  楼房样式的出现影响最大 A.陕西西安半坡原始居民??B.浙江余姚河姆渡原  始居民? C.陕西临潼姜寨原始居民?D.河南新政裴李岗原始  居民? 6.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学会建造房屋技? 7.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不同??B.?使用的工具不同??? C.?生活习惯不同??D.?思想意识不同? 幻灯片6 合作探究:10分钟 请同学根据表格比较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并思考形成不同的原因:  原始生产 原始 原始 住房时间 地区 畜牧工具 农耕 手工业 样式 业     培养学生归纳比较的能力,分类归纳、比较便于知识的梳理、记忆。 ?  河 姆 ? 渡 半 ? 坡   ? ? ? ? ? ? ? ? ? ? ? ?   相同点: 1、都生活在大河流域; 2、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3、过着定居生活; 4、从事原始农业和饲养业; 5、都会烧制陶器,手工业得到发展; 课堂小6、都处于氏族公社时期。 不同点: 结 2分钟 1、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2、两者的建筑样式不同:河姆渡人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半坡人居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 3、种植的农作物不同: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半坡人种植粟; 4、河姆渡人会挖井,半坡人普遍使用弓箭   布置作业 1分钟   生产 工具 原始 农耕 原始 手工业 练习册选择题 ? 时间 地区 原始畜牧业 住房样式 板书设计 河 姆 ? 渡 半 ? 坡 ? ? ? ? ? ? ? ? ? ? ? ?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历史学科,设计时首先考虑指导学生对一历史事件要掌握的几要素入手,培养学生正确的。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立足于课本,教会学生从课本中寻找信息。因此在重点问题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情况时,设计了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看历史图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表格,强化对历史事件的归纳,组织。对重要的知识点,多采用对比的方法,运用图片增强直观性以使学生能从中归纳出结论。通过对图片的使用、分析,使学生懂得从历史资料中获取历史信息,以归纳、分析问题,从中得出结论。 比较满意的是把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作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南北方原始农耕生活的异同点,进而认识到我国原始农耕文化是南北方共同发展,共同构成了远古中华农业文明的基础。这节课设计问题比较切合学生的实际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