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细胞的生理和功能 2、常用红细胞制品种类 3、红细胞输注的指征 4、红细胞输注剂量 5、红细胞输注的疗效判断 6、各种红细胞制品适应症
1、红细胞的生理和功能
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细胞膜和血红蛋白。红细胞膜是以脂质双层为骨架的半透膜,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自由通过。血红蛋白是一种结合蛋白质,由一个珠蛋白和四个血红素辅基结合而成。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氧分压较高的肺部,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随血液流到氧分压较低的组织时,氧与血红蛋白分离,将携带的氧气释放出来,再与组织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结合,运输至肺部,排出体外。
红细胞的寿命只有120天,单核巨噬系统是清除衰老死亡和受损红细胞的主要场所。
2、常用红细胞制品种类 主要包括悬浮红细胞、浓缩红细胞、少白细胞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和年轻红细胞,临床应用中以悬浮红细胞最为常见。 3、红细胞输注的指征 3.1、手术及创伤输血
3.1.1、血红蛋白大于100g/L,可以不输。 3.1.2、血红蛋白小于70g/L,应考虑输。
3.3.3、血红蛋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3.2、内科输血 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慢性贫血伴缺氧症状。血红蛋白小于60g/L或红细胞压积小于0.2时应考虑输注。 4、红细胞输注剂量
一般情况下,根据患者输血前的血红蛋白(Hb)浓度和输血后期望达到的血红蛋白浓度,按照下列公式可以粗略地计算出所需输注的红细胞剂量
所需输注的红细胞剂量(U)=[期望达到的Hb值(g/L)—输注前的Hb值(g/L)]×体重(kg)×0.08/20 由于患者的贫血程度、组织供养情况、一般状况及主要脏器功能等方面都会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不能机械地套用公式 5、红细胞输注的疗效判断
判断输注红细胞制品的效果,一是患者氧供状况和临床症状,二是输血前后的实验室检测数据的对比观察。理论上输注1个单位红细胞可使血红蛋白升高5g/L,事实上这种估算非常粗略,仅能作为参考,而及时准确地测定患者输血后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输注的效果。患者氧供状况和临床症状改善是输注效果的体现 6、各种红细胞制品适应症 6.1、悬浮红细胞
优点:只含少量血浆,容量比全血少但运氧能力和体内存活率等同一袋全血。
适应症:各种急性失血的输血;各种慢性贫血;高钾血症、肝、肾、心功能障碍者输血;小儿老年人输血。 6.2、洗涤红细胞
优点:去除血浆和部分白细胞。
适应症:对血浆蛋白有过敏反应的贫血患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者。
6.3、浓缩红细胞
优点:该制品具有和全血同样的携氧能力,但容量几乎只有全血的一半,使得循环超负荷危险少;抗凝剂、乳酸、钾、氨等比全血少,使之用于心、肾和肝功能不全病人以及老年病人更为安全;
缺点:比全血粘稠,输注时流速较慢,可加生理盐水;和全血一样有白膜(白细胞、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凝聚物)
适应症:同悬浮红细胞;血容量正常的贫血。 6.4、少白细胞红细胞
优点:去除80%以上的白细胞。
适应症:由于输血产生白细胞抗体,引起发热等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防止产生白细胞抗体的输血(如器官移植的患者);需要反复输血者;输血2 次以上原因不明的发热;免疫缺陷和免疫抑制者。 6.5、年轻红细胞
优点:这种制品含有较多的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生存时间长。 适应症:需长期输血的患者,以延长间隔时间,减少输血次数 6.6、辐照红细胞
优点:30Gy剂量的γ射线照射红细胞,以杀死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但又不损害红细胞和其它血液成分的功能,从而预防TA-GVHD的发生。
适应症:由于所有接受输血的患者都有可能发生TA-GVHD的危险,因此受血者均可接受辐照红细胞或相应的辐照血液成分,目前主要用于免疫功能低下、移植后病人及与献血者有血缘关系的受血者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