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问题意识与高校思政课教学主体的内在契合

问题意识与高校思政课教学主体的内在契合

来源:九壹网
2015年3月 教育教学论坛 Mar.2O1 5 第9期 EDUCAT10N TEACHING FORUH NO.9 问题意识与高校思政课教学主体的内在契合 程艳 (玉林师范学院思政部,广西玉林537000) 摘要:问题教学法可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其间,问题意识与双主体教学理念须贯穿于教育教学活 动始终。问题意识与高校思政课教学主体的契合表现为:问题意识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师的主体性发挥以 及师生主体间的对话融合。 ‘ 关键词:问题意识;教学主体;契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O15)09—0045—02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 性。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仅肯定学生 具有主体性的人,他们是教学主体。问题是思想的载 的主体地位,还应积极培养学生主体的问题意识,激 体和生长点,从认识论讲,问题通常是指人由已知信 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同时激 息指向未知信息的_种心理疑问状态【1J。从方讲, 发它们勇于探究、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由此 问题是联结认识与实践、理论与现实的中介。问题意 可见,培养问题意识是实现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 识则是一种思维的问题性心理,是人们在认识、实践 的重要心理因素。因此,坚持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 活动中常碰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由此 中融入问题意识,是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的 产生一种困惑、怀疑、思考、探究的心理状态,并积极 一条重要路径。 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能力倾向。问题意识与高 既然问题意识对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 校思政课教学主体的契合表现为:问题意识与学生的 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那么,高校思政课采用问题教 主体性发展、教师的主体性发挥以及师生主体间的对 学就更能让学生处于一个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中。 话融合。因此,深入分析与研究问题意识和问题教学 问题教学注重在教学中渗透和融入学生所关注的重 对高校思政课教学主体的内在联系,有利于促进高校 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相关教学 思政课教学主体的发展,进而推动高校思政课教育教 问题,强调对教学内容具有探究、反思和批判性的主 学的改革创新和优化发展。闭 体性学习理解。具体而言,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问题意识对高校思政课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和采用问题教学对学生主体的成长发展有以下作用。 高校思政课教学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 首先,有助于形成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精 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品德培养的双重任务。高校 神和创新素质。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对话,学生能积 思政课教学只有促进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优势,才能在 极参与互动交流、探讨相关教学问题,使自身获得积 高等教育中找到正确定位。因此,新时期高校思政课 极的教学体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这样 改革必须坚持把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与学生的主 的师生、生生互动,有利于鼓励学生在提出、分析及回 体需要相统一起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 答相关问题的学习体验中学会自主地收集、分析 养质量,才能实现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和促进经济 和处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使学生养成积极探索和科 社会发展的人才战略目标。 学思维的习惯。其次,有利于增强学生运用马克思主 学生的主体性是学生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 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思想 活动主体的本质属性,是学生自觉地认同思政课教学 理论知识向思想政治素养的转化。再次,有利于充分 目标、要求和内容,并在教学实践中自主地调节自身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活跃课堂氛围, 思想行为和完善自身素质与能力。问题意识是主体性 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实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 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不仅体现了主体思维品质的 二、问题意识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主体性发挥 深刻性与活跃性,还反映了主体思维的性与创造 问题意识不但对学生主体性发展有意义,对教师 基金项目:2013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2013LSZ025)阶段性成果;玉林师范学院2014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14YJJG2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程艳(1976一),女,汉族,I ̄tJII隆昌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 一45— 20l 5年3月 第9期 教育教学论坛 EDUCATION TEACHING FORUM Mar.201 5 NO.9 的主体性发展仍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自身的职业特 点、教学主导作用的发挥及其主体性发展的需要决定 着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努力树立科学的问题意识。 在传统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由于教师主体的问题 意识薄弱,没能自主地理解、领会、研究和把握思政课 教学内容的精神实质,往往只是照本宣科地进行教 学,因而,教师就成为了教材的“传声筒”,毫无思政课 教学的生命力。积极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及采用问题 教学对教师的主体性发挥有以下作用。首先,坚持问 题意识及问题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高校思政课教师 深入思考和研究教学内容,还有利于引导自身围绕重 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科学研究,从而提高思政课 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阐释力,彰显思政课教学的 理论魅力,以达到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 其次,坚持问题意识及问题教学,高校思政课教师不 仅可以了解学生思想发展状态,还能够加强与学生的 交流互动,教师在与学生相关问题的探讨中使自身的 能力、素质和水平得的发展和提高。最后,坚持问题意 识及问题教学,能有效解答学生的各种思想困惑和理 论问题。要上好高校思政课,教师除需要了解和把握 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认知情况,还需经常收集、分析、归 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对具有普遍 性、代表性的重要问题进行回应、解答。如果教师自身 都没有问题意识,就谈不上提升自己回应和解答学生 问题的能力。思政课教师是否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是 其能否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积极开展问题教 学的一个基本条件。 统为中介进行的交往,其基本特征是主体间的在场相 遇、平等交流 。对话融合则师生双方通过对话而达成 理解、信任和共识。教学对话则是指课堂上教学主体 基于相互尊重、平等和信任的立场,通过倾听和言谈 手段进行相互沟通、共同致力于教育意义的生成并达 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其本质在于在他人中发现自我和 在自我中发现他人。 问题教学是以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生问题为主要 方面来组织和实施的思政课对话教学形态,它具有自 值得注意的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主体性发挥不 是教师主观性的随意发挥,树立科学的问题意识可以 克服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主观性倾向。教师的主观性倾 向具体表现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重视研究学生的 思想认知规律和思政课理论本身的规律,忽视环境变 化对受教育者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的影 响,忽视受教育者的个性特征、知识结构和心理活动, 通常按照一个模式应对不同的教育对象,从而使教学 实践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倾向[31。当教师不能摆脱自身 的主观性倾向,就会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容易被书 本、教材所奴役,从而失去反思意识和批判精神,以致 沦为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这种缺乏生动性和感染力的 教育方式必然会遭到受教育者的轻视和排斥。坚持问 题意识及问题教学,一方面,有利于克服高校思政课 教师走向自我封闭的状态,从而让教师去观察和审视 来自社会的、学生的和教材的各种问题,教师就能够 在不断地反思、质疑和创新的主体活动中走向更加开 放的教学思维和理论视野。另一方面,有利于高校思 政课教师深入理解和把握好思政课教材内容,敢于突 破“简单灌输”、“知识本位”的传统教学观,充分发挥 教师的主体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挖掘教材,联 系重大现实问题和学生思想实际,实现教材体系向教 学体系的有效转化。 三、问题教学与高校思政课教学主体间的对话融 合 身特点和实现形式。这种具有统摄意义的“问题群”教 学对话不仅在课堂之内,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这 种方式能引导、启发学生在对话交流中提出问题、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认知教学内 容,同时,加深师生与生生之间全面交流、沟通和对 话,以有效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激活教学主体的问题意识,对形成师生、生生间 的对话教学形态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教学主体问对 话是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高校思政 课最佳的教学效果是在受教育者理解的基础上接受 与认可教学内容,并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素质。而 以解决受教育者的思想困惑和所关注的问题为中心 而进行的交流、互动和对话则是实现这教学目标的重 要途径。以学生关注的重大现实与理论“问题”作为对 话基础、内容和媒介,以积极解决学生思想现实问题 为目标形成的对话教学更利于把握学生思想状态,从 而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效果。其次,教学主 体间对话是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内在因素。强 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关注并回应学生问题,才能使师 生在对话中达成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逐步使学生自觉 接受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从而实现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目标。再次,教学主体间对话是建 立高校思政课教学新型关系的重要途径。过去往往强 调教育者的“尊严”和“权威”,强化了其主导作用和主 体性,而弱化和压制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这就容易 忽视受教育者的思想现实问题,甚至将受教育者当成 接受教育和改造的客体,进而形成了对受教育者进行 单向的“管教”、“灌输”为特征教育教学模式。然而,随 着主体间性理论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过 程中,要求师生间要建立一种相互尊重、平等、民主的 主体间性关系,要建立这种平等对话的主体间性关 系,就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从学生关注问题出发, 有效地抓住学生思想问题。总之,问题意识导向下对 话教学方式是对传统高校思政课灌输式教育教学方 式的重要超越和发展,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发 展的基本趋势。 参考文献: [1】王天恩.问题逻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卟思想理论教 育,2011,(7). [2IT国浩.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D】.上海大学,2013. [3】申小翠.“问题解析式”教学中的教师主体性研究IM】.上海 大学出版社,2011. 【4】徐朝旭.从建构到对话中的建构——认识本质的重新审视 伽达默尔认为,对话就是主体间以语言等符号系 ——厦门大学学报,2003,(4). 4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