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如何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要培养人。”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音乐教师首先要构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模式、策略、方法,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潜质和创造性人格。
目前,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孩子们的需求,调动不了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瑞士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达尔克罗滋曾经说过:“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的。音乐学习的起点不是钢琴等乐器,而是人的体态活动”。所以说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应该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注重个体差异,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班级内每一个同学都有事情做,都积极的去表现和展现自己,积极的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
一、根据教材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兴趣。 我的音乐课堂中要给学生“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动”中加深对歌曲形象的联想,从而增强对音乐的表现力。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音乐课堂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才能让学生们对音乐产生兴趣。如果将音乐课也上成循规蹈矩的文化课,学生必然乏味,而课堂中让学生动一动,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还可以让学生在娱乐中汲取知识,获得熏陶。在高段音乐中,我们可以根据歌曲的内容设计一个小故事、诗歌、表演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愿意学下去。课中的“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并使学生的身心得到
片刻的放松休息,有时还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比如在欣赏《彼得与狼》这篇音乐课,我采用讲故事的手法,用情境导入,把各环节简单扼要的纳入到故事中去。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不同的乐器在节奏、音色、旋律、速度及不同的音区所表现出来的音乐形象,并能概括出各角色的形态和性格。然后请学生到前面进行猫、小鸟、狼、爷爷等角色表演,简单的表演更能增加学生对乐器音色的掌握,了解每样乐器所表现出的人物性格特点。
二、优化师生情感关系,改变学习态度,也是上好音乐课的前提条件。
每节音乐课,我们都没有去了解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课堂上,学生们成了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喜爱的音乐课也变得如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中教与学的交往和互动,师生关系在教学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又是互为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价值体验,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学习不再是简单的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精神交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内心情感的发展创设适宜的土壤,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它的培养结合起来,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和合作者,才能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身心共同的发展,真正投入到音乐学习当中。
三、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新课程标准提出“以生为本”,提出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关注
学生的个体发展”,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在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的时候,老师往往会忽视对学生思维的保护,不自觉的去影响学生,引导他们顺着老师的意图回答出“标准的”答案。音乐是充满感性的艺术,它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我们应让他们敞开心扉,鼓励他们用自己独特的心灵表达出对音乐与众不同的感受。
在学习中,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关注到细微的变化,给与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要求:对于基础好的学生给与他们更大的发展和展示空间;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则需要降低标准。这种简单的教学方式,不仅能维护学生的自尊,更重要的是关注了学生持久学习的兴趣。
四、赏识评价激起学生更大的参与热情。
美好的评价能影响一个人的生活心态,精彩的评价能促使一个人尽情绽放生命的色彩。在人们的内心世界中,都有一种希望得到他人赏识与鼓励的强烈需要,在儿童的内心世界,这种需要更强烈。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微笑,甚至是一个爱抚的动作都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与鼓励,这样会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不再认为学习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我们要赏识、平等与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善于运用放大镜去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实践表明,赏识教育更容易让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对自己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对音乐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优生更优,促进学困生的转化,从而真正发挥音乐的教育
教学功能。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根据小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小同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能够对音乐、对艺术感兴趣。适时、适度、适切的运用好律动,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提高课堂效益的需要。
为了让学生学会唱歌,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对艺术的这份热爱,我们需要多种有利于培养、提高人素质的,尤其是能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音乐教育模式、策略和方法。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一方面对外来的先进音乐教育模式、策略和方法采取拿来主义,另一方面也要创造出我们自己的更新、更好的音乐教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