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字经》与历史教育

《三字经》与历史教育

来源:九壹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第4期 No.4,2008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Fuyan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 总第124期 Sum NO.124 《三字经》与历史教育 卫华 (阜阳市第三中学,安徽阜阳236000) 摘要:《三字经》是中国古代最为流行同时也最具影响的蒙学读物。《三字经》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历史内容,对于 推动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的开展和促进历史知识的传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今天中小学历史教育的开展以及 少儿历史启蒙读物乃至中小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三字经》;历史教育}借鉴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oo4—4310(2008)04--0137--03 中国古代的蒙学教育和蒙学读物的编撰十分 《小学绀珠序》、千相《三字经训沽》、近人章太炎《三 繁荣,其教育内容主要以识字、写字为主,同时进行 字经法》等的考证,均认为《三字经》为王应麟所著。 初步的知识教育以及有关立身行事、学习态度方面 有研究者认为,王应麟的《三字经》可能只有 的伦理道德教育。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050个字口]。后代学者对《三字经》多有增补,明代 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学校教师的选拔、教 星的《三字经注》为现存最早的《三字经》版本, 育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朝廷的取士选官等均以经 共362句1086字。清代贺兴思的注本380句1140字。 学(儒家经典)为标准,经学与史学成为古代学校教 近人章太炎的《重订三字经》有532句1596字。 育的主要内容,蒙学教育与蒙学读物的编撰亦不例 《三字经》虽然只有一千多字,但内容却极为丰 外,中国占代最为流行的蒙学读物《三字经》就包含 富,其中包含了天文、地理、历史兴衰、占今人物、文 着十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教育的内容。 献古籍、生活常识等方方面面,大致分为六部分内 容:一是强调了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并用盂母择 《三字经》的作者历来多有争议,一般认为是宋 邻、窦燕山教子等事例说明教育子女要有正确的方 末名儒王应麟编撰,但由于《宋史・艺文志》和《宋 法,强调养子要教,为师要严;二是讲到了幼学品德 史・王应麟传》未有明确记载,因此也有人认为是 教育的内容,包括孝敬父母、亲师爱友、尊敬长上 宋末区适子或明代黎贞编撰。王应麟(1223— 等,强调了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要从小抓起;三是 1296),字伯厚,南宋庆元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王 基本常识的介绍,如数学常识、自然常识、文化常 应麟幼年即受到良好的教育,9岁时能记诵六经,18 识、生活常识等必备的基本常识;四是关于读书的 岁中进士,33岁义中博学宏词科,历仕理宗、度宗、 次第,并列举了数十种经史著作;五是讲中国历史 恭宗三朝,历任扬州教授、太常博士、秘书郎兼沂靖 的演变;六是介绍了历史上发奋勤学的故事。 惠王府教授等职,官至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王应麟 《三字经》甫一问世,即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学识渊博,牟应龙在《小学绀珠序》中称其“自经史 成为最具影响的蒙学读物。明代学者吕坤在《社学 传记、诸子自家、浮屠老氏之书以至当代典章之因 要略》中曾有“初入学者,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 革、食货之源流、衣冠之谱系、群公先正嘉言善行、 经》以习见闻”[2]的记载。清代学者王相在《三字经训 家乘野史之各见殊闻,莫不遍览而周之”。王应麟一 诂》自序中称其“言简意长,词明理析,淹贯三才,出 生著述甚丰,撰有《困学纪闻》、《小学绀珠》、《玉 入经史,诚蒙求之神逮,人学之滥觞也”。更有学者 海》、《深宁集》、《小学讽咏》、《蒙训》、《姓氏急就篇》 称:“宋儒王伯厚先生《三字经》一出,海内诲子弟之 等二十多种著作,对儒家经传、历代史籍、天文地 发蒙者,咸珍若球刀。然幼年童稚,不过仅习其文而 理、制度名物、学校教育等均有广泛涉猎,因此王应 已,不知此书即一部袖里《通鉴纲目》也。……世之 麟撰著《三字经》还是较为可信的。据清人夏之翰 欲观古今者,玩其词,习其义,天人性命之微,地理 收稿日期:2008—05—08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形势下中学历史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研究”(编号:JGO5O44)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卫华(1963一),男,安徽太和人,阜阳三中校长,高级教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山水之奇,历代帝干之统绪,诸子百家著作之原由, 以及古圣昔贤由困而亨、自贱而贵,缕晰详明,了如 指掌。”[。 《三字经》还被翻译成满、蒙少数民族文 字,在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广泛流传,同时,还被翻译 成出英、法、日、拉丁等文字,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 的反响,尤其是近邻日本,不仅有多种译本,而且还 出现了《本朝三字经》、《日本三字经》、《皇朝三字 经》等约2O种《三字经》的仿制本。L4J 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 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 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赢秦 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篡。兴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 献。蜀魏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 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 《三字经》作为古代最主要的蒙学教材,包含了 周,与高齐。迄至隋,一士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 极为丰富的历史内容,不仅是儿童发蒙时家长和塾 师首选的教材,而且成为流传甚广的极具社会性的 历史通俗读物,是“市井百姓借以粗知历史文化知 识的读本”嘲,对于推动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的开展和 促进历史知识的传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三字经》强调对古代文化典籍的学习。 《三字经》中列举出的文化典籍有《小学》、《论 语》、《孟子》、《中庸》、《大学》、《孝经》、《诗》、《书》、 《易》、《周礼》、《春秋》、《礼记》、《春秋公羊传》、《春 秋左氏传》、《春秋谷梁传》等儒家经传:《荀子》、《扬 子》、《文中子》、《老子》、《庄子》等诸子著作;同时还 要求儿童在读通经书和子书的基础上“读诸史,考 世系,知始终”,也就是要阅读历代史籍,虽然作者 没有列出诸史书目,但就王应麟所生活的宋代已有 “十七史”之说来看,作者所称的“诸史”应为《史 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 《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 书》、《隋书》、《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 史》等史菩,以后随着历代学者对《三字经》的增订, 其所要求阉读的诸史又有所增加。 众所周知,诸子百家著作尤其是儒家经传都是 记载先秦时期政治、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等方面的 籍,按照今天的标准来判断,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诗经》可以视之为先秦时期的风俗史和社会生活 史;《尚书》和《礼经》相当于先秦时期的政治史和制 度史:《春秋》是中国史学史上最早的编年体断代 史, 乐经》和《易经》则可视之为先秦时期的音乐史 与思魁史。以“六经”为代表的儒家经典,既能为人 们提供系统的历史知识,又能通过历史观点、历史 理论等思想内容的启示而达到历史认识的最终目 的,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对诸子百家著作的学习纳 入r历史教育的范畴。 第二,《三字经》用了约四分之~的篇幅概述了 自三皇五帝以来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演变,直接 向读者进行中国历史沿革、朝代变迁的历史教育。 王应麟的《三字经》中,从传说的三皇讲到宋的 必起: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 号二帝,相辑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 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 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七史,全在兹。 将数千年的历史演变高度浓缩在228字之中, 这其中既有朝代的更替、统治时间的久暂,又有中 国历史的分合、重要历史事件的介绍,同时也传递 出作者对历史的见解与评说。 自王应麟以后,历代学者对《三字经》的叙史部 分多有增订,而且行文也有所不同,如王相在《三字 经训沽》中增加了自宋至明的历史:“炎宋兴,受周 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 世,莅中国,兼戎狄,九十年,国祚废。太祖兴,国大 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至崇祯,社稷 倾。”并将“十七史,全在兹”改为“廿一史,全在兹, 载治乱,知兴衰”。贺兴思注解、紫巢氏重校的《三字 经注解备要》与王本又有所增补:“迨成祖,迁燕京, 十七世,至崇祯。权阉肆,寇如林,至李闯,神器焚。 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章太炎的《重订 三字经》不仅对原文有多处改订,而且在读史方面 增加了大量的内容: 凡正史,廿四部,益以清,成廿五。史虽繁, 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后汉》三,《国 志》四:此四史,最精致。先四史,兼证经,参《通 鉴》,约而精。历代事,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其它版本的《三字经》还有“清太祖,膺景命,靖 四方,克大定。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道 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开海禁,交互市。继 粤匪,创天理,民遭殃,如汤沸。有良弼,国再造,靖 寇匪,疆土保。同光后,宣统弱,我中国,地日削,传 九帝,满业没。兴,意气雄,废帝制,效大同,立 ,政共和”的句子(参阅夏初,袁玲校释,蒙学十 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l990年,第25--26页),这 些显然都是辛亥后所加。所以有研究者称:“经 过历代不断增补的《三字经》,从内容到形式更加适 合历史教育发展的需要。《三字经》之所以能长久流 传,成为历史教育的启蒙教材,长期为社会所接受, 原因就在于此。”[6 第三,《三字经》列举了许多历史人物发奋勤学 的故事,通过历史人物的嘉言懿行对儿童进行人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观、价值观和思想品德教育,鼓励儿童刻苦攻读,立 当今此类读物的编写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志成材。 其次,《三字经》在历史教育中注意培养幼儿的 《三字经》中提到的勤勉好学的历史名人很多, 通史意识,让儿童通过对历史的学习了解古今历史 如以博学著称于世的孔子不耻下问,曾拜七岁的项 的治乱得失。《三字经》强调“经子通,读诸史。考世 橐为师;宋代赵普已经官至宰相仍然终日勤读,手 系,知终始”、“廿一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 不释卷:西汉时的路舒温、公孙弘均因家庭贫寒而 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也就是说,通过对 无钱买书,于是路舒温就以蒲叶代书、公孙弘则自 历史的学习,一是要“通”,即让儿童了解中国历史 制竹简,日夜诵读而终获成功;战国时期的苏秦、汉 发展变化的脉络,熟悉朝代变迁更替的顺序,掌握 二是要“鉴”,即从历代治乱 代的孙敬和晋代的孙康、车胤等都是勤奋好学的典 重大历史事件的始末:型,苏秦、孙敬悬梁刺股,孙康、车胤囊萤映雪,最后 的记载中知道历史发展的兴衰变化,从中汲取有益 都终成人器,名扬天下;北魏的祖莹和唐代的李泌、 刘宴等人七、八岁时就能咏诗赋棋而被视为神童, 刘宴甚至7岁时就被唐玄宗封为太子正字,负责校 对典籍、勘正文章,这都是因为好学才取得了令人 瞩目的成就。最后,《三字经》作者淳谆告诫少年儿 童,要以古人为榜样,自小就立志于学,7J 能达到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扬名声,显父母, 光于前,裕于后”的目的。 前已述及,《三字经》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教 育内容,其历史教育作用是不容低估的,近人章太 炎曾感叹:“余观今学校诸生,或并《五经》题名、历 朝次第而不能举,而大学生有不知周公者。乃欲其 通经义、知史法……若所以诏小子者,则今之教科 书,同勿如《三字经》远甚矣。”L7]当代著名史学家和 教育家白寿彝先生亦指出;“《三字经》基本上是一 种进行历史教育的书,其中包括历史知识方面的教 育。……《三字经》还有另外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 即通过历史的表述,进行道德、勤学、苦学方面的教 育。”[83 《三字经》对今天中小学历史教育的开展以及 少儿历史启蒙读物乃至中小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 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首先,《三字经》的编写符合儿童的心理认知特 点。在《三字经》的编写中,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兴趣 爱好、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三字一句,整齐押韵, 具有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等优 点,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理解和记忆。这种编写方 式对后世儿童读物的编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 的经验教训,从而达到“鉴往知来”的目的。这实际 上也体现了历史学最主要的目的,与我们今天所倡 导的“资世育人”的历史教育目的论是相一致的。 再次,《三字经》十分重视对儿童良好思想品德 的培养,寓品德教育于历史教育之中,将智育与德 育很好地结合起来。《三字经》中贯穿着品德教育的 内容,根据儿童爱听故事的特点,将历史观、伦理 观、道德观、价值观等寓于具体的历史人物及历史 故事之中,使幼童在学习历史、了解历史人物的事 迹中受到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潜移默化的教 育教学方法,要比单纯的理论说教要有效得多,是 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参考文献: [1]蔡若莲.古代识字教材《三字经》之研究[J].河北师 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3) [2]陆林辑校.三字经辑刊[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4,1. [3]贺兴思注解,紫巢氏重校.三字经注解备要[M].上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1. [4]鹤岛俊一郎,董明.《三字经》在日本的.流传和日本的 《本朝三字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4) [5]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9。1O6. [6]张显传.也从《三字经》说到历史教育[J].史学史研 究,1999,(1) [73章太炎.重订三宁经题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996,87. [83自寿彝.自寿彝史学论集(下)[c].北京: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1994,128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