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建设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摘要:伴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飞速化发展,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也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尤其是近几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反思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以及建成后生态问题的研究热潮逐渐兴起。高速公路建设生态环境问题研究涉及多学科、多领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生态系统工程。本文在综合分析了高速公路建设对土地资源、水资源、野生动植物等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破坏这一话题展开,并针对性的提出保护措施。
关键词: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土地资源   作为等级最高的公路交通建设项目,高速公路在整个公路体系中很容易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然而,最为严重的是高速公路在建设与运营期间是对周遭环境影响最大的公路系统。高速公路线路长和工程大,因而要开山架桥;高速公路等级高和标准严,因而对周遭环境改造力度大。总的来说,高速公路在建设、建成过程中必然与周遭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造成规模性的影响,最终形成了一个人为开放、相对破碎的高速公路生态环境系统。
一、高速公路建设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高速公路建设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对沿线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地表植被土壤所带来的影响,再加上因此而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而高速公路建设对沿线地区土地格局产生的最大影响是公路工程征地永久性占用土地。阳平高度公路全程共长39.4km,向4车道,设计时速120km/h,是桂林旅游区公路。沿线穿行于岩溶峰谷地之间,生态自然环境多元而丰富。所以在这个项目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十分重要。高速公路在建设、建成过程中如何将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接下来以阳平高速公路为例子,分析其在征地中采取的集中节约施工用地举措。
首先,科学合理设计路基纵断面。路基高度的确定受到高等级公路以及与公路相交的道路、人行道、机耕路等对通行高度要求的影响,换句话说也就是相交道路的路面高程要高于原路面标高,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局部路段因积水的缘故而影响交通。高速公路工程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在不影响交叉工程及其通道工程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将高度降到最低。其次,减少公路的临时用地。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临时用地尽可能的选择在公路征地范围内。同时,公路建设过程中破坏而裸露的土地应该在公路建成之后加以整治,造田还耕抑或是恢复植被。最后,取、弃土地的政治造田。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加强与当地土地管理部门的协商交流,坚持取、弃土地过程与农业开发规划设计有机融合,工程结束后及时进行土地平整压实,还有覆盖清理裸露的表层腐殖土,这样有利于农田改造,减少土地占用。
二、水土流失防范治理
1、绿化措施
按照生态环境保护设计中的生态环境恢复原则,为了实现新的平衡,需要将因为公路建成后被恶化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原来的自然平衡状态,而这还需要人们定向考虑和设计,建成新的群落。一般来讲,高速公路可以采取绿化措施,譬如填方边坡外种植灌木,路堑种草皮绿化,挖方边坡种植常青藤、紫藤、爬山虎等绿化植物等。
2、路基防护工程
路基边坡防护设计要以植物防护为核心,实现植物防护和工程防护的有机结合。根据生态环境恢复原则来看,在进行坡地防护的过程中,采取浆砌片石和喷锚技术。这是源于封闭防护人为地直接影响了自然植被的正常生长,对生态系统的恢复不利。同时,高大光秃的护坡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原有景观的可持续行带来了视觉污染。这就需要规划设计人员与时俱进,抛弃传统设计思路,上坡防护变更为满铺草皮抑或是三维植被网防护,这样可以减少其对植被的永久性破坏,从而利于生态系统的恢复。最后,排水工程。排水工程对路基的稳定和防止水土流失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主要方法有路基排水。
三、高速公路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与防护措施
高速公路是永久性建筑物,路线应该对沿线当地居民以及整个社会的饮用水资源进行周全考虑,确保居民正常使用。除此之外,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保存原有设施,同时还得确保公路设置在100m以外,确保居民的正常生活,不受到污染。首先,路线径流污染与避免措施。力求减少路面污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路基路面不妨进行综合排水设计,对分隔带排水、路基排水、路面排水综合考虑。其中,路面设纵横向排水破,同时在路面和分隔带两侧设有水泥砼缘石,确保自然降水在路面纵横向排水破的作用下排向路面两边,在缘石集中作用下经过泄水槽排到石砌路基边沟,最后经由路基边沟排向自然沟渠、河流。为了减少地表径流污染,工程设计要实现路面水和农业排灌系统分割开来,同时在沿线设置边沟,这样有利于将路面水导入边沟后排出。除此之外,服务区对水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服务人员和过路人员的生活污水、生产污水是污水的主要来源。由于服务区污水排放量不是很大,不妨在服务区设置隔油地,抑或是蒸发池,实现污水处理后再排放。也可以考虑采取绿化抑或是其它隔离防护措施,对服务区污水实施必要的净化措施。
高速公路建设是一项跨地区和跨流域的工程,因而无可避免的对野生动、植物的带来一定的影响,譬如对动、植物的分割,动、植物自然栖息、生长以及繁殖,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威胁着不多的野生珍稀动、植物。再加上高速公路的运营和车流量的增加,都会起动物的生殖等方面形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可以采取相关措施尽量减少影响,譬如子沿线设置涵洞,满足路基排水需要的同时解决小型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通过公路的难题。也可以采取路线避绕抑或是异地保护的措施。在公路建设期间,让专职环境监理人员珍贵野生植物名录、照片,一旦发现就采取异地保护措施,从而减少高速公路建设对珍稀野生植物的影响。
总而言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及其可持续发展任道而重远,是一个需要
长期坚持与努力的系统工程。这不仅要求在进行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做好相应的环境保护和生态防护措施,还要求我们摆正观念,认清短期修复和长期养护二者之间存在的辩证关系,从而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系统的生态护理保护制度,最终实现高速公路生态环境的可持续、良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岗、王希.高速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2]黄夏银、王水、田爱军、李延、潘国权.高等级公路竣工环保验收调查重点与难点的思考[J].环境科技.2011年01期
[3]程胜高、鱼红霞、殷坤龙.高速公路生态环境评价的研究[J].环境保护.2000年08期
[4]卢宇昀.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高速公路线路方案优选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