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项目信息化管理分析
摘要:装配式建筑作为当前建筑行业中的重点研发技术类型,需要建设建筑的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管理下路。基于对该项管理工作提出的相关要求明确,本文分析了装配式建筑项目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落实方法,从而让建成的工作体系可以更好地记录和监管施工数据,发现并解决工程问题。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
引言:装配式建筑通过建筑板材、混凝土和钢筋材料的合理加入,在经过施工以及后续的结构板拆除后可认为完成施工任务。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施工水准需要把所有的施工参数记录到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分析在当前的施工阶段内是否存在管理失控问题,基于此才可以让建成的综合管理制度发挥作用。
一、装配式建筑项目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要求 (一)信息上传要求
在信息的上传过程,一方面要求新建成的规章管理制度和相关的从业规范能够被所有的专业工作人员了解,要求其除了参与实际的工作项目,也要求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移动设施把获得的参数记录到该移动设施之内,其在后续运行过程可自主完成信息的上传任务,为该工程项目的相关施工方案设定和收集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信息的上传过程需要提高所有信息的上传速度,要求在其的运行和工作周期之内,在生成所有的专项数据后将其提交给业务系统和建成的信息化系统,基于此才可以让形成的工作体系和工作能效提高,为后续的工程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二)信息分析需求
在信息的分析阶段要实现信息的高精度分析需求,一方面是能够根据已经上传的数据类型和数据的表现形式,找到当前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以此为标准落实专业化的管理项目,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探讨装配式建筑中所有施工材料的应用水平和具体的搭建模式,在保障了所有上传信息精确度的基础之上,方可将这些信息应用于实际的施工缺陷分析和施工水平提高阶段,方可让所有的信息分析工作能够提高实际水平。要求在信息分析过程中,所有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投入到对相关模型的使用和获得结果的核算过程[1]。 (三)结果比较需求
在结果的比较分析过程,需要把当前的设定工作项目和预期工作指标之间进行横向对比,尤其是对于成本控制、工期控制、质量控制等,要求建立的项目信息化管理体系要对所有的数据精准记录,之后落实数据的横向比较工作。比如对于某工程项目的工期管理,已经基于BIM技术对设计方案进行了分解,而其中A去4号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时间为42天,则从该桩体施工之日将工期数据记录到信息化管理系统内,而之后在不同的时间段中,要求现场监管人员和监理人员把获得的参数直接提交给信息化系统,而该系统可对比技术方案,分析当前的施工进度是否符合指标。
二、装配式建筑项目信息化管理工作落实方法 (一)信息上传工作方法
在信息上传工作中,由于当前BIM技术以及信息化控制技术已经可以使用移动数据的记录设施,自主性的传递当前的施工数据,所以可以根据这一方法,让信息化管理系统处于更好的运行状态[2]。比如在BIM技术的使用阶段,通过其建成的数据平台可以实现对某工程项目的5D模型建设,而装配式建筑中包括的参数有该系统中需要消耗的各类板材、钢筋以及投入的总成本等,在建成了三维建筑模型后,通过投入工期数据和成本数据,之后按照其建成的工期制度分解模型,要求在不同的时间段之内完成不同的施工项目,建成的数据平台体系要求现场监管人员、监理人员按照已经获得的指标分析当前施工人员是否满足实际设计要求,同时BIM技术中的数据化系统由于已经开发出了移动数据记录设备,所以要求项目经理、监管人员需要手持该数据的记录设施,并且将日常工作中的所有数据第一时间记录,让建成的数据平台更好分析和了解当前的施工进度。 (二)信息分析工作方法
在信息分析工作过程,可以由已经建成的信息化系统自主完成所有数据的整理工作,而在数字化系统的建设阶段,难度主要集中在数据模型的建设和各类数据的自主获得过程。在数据模型的建立阶段,可以按照现有的BIM技术,以其中的数据平台为研究基础,可以在获得专业化数据的基础之上,制定相关的从业指标和工作路径,以此为标准在后续建成相关工作体系,可以了解当前的实际施工水平。而对于信息化分析系统中的数据来源获得,主要包括当前的仓储系统信息、施工现场的记录数据等,要求信息可由构建的数字平台第一时间获得并代入已经建设的数据模型中。 (三)结果比较工作方法
在结果的比较工作阶段,由于建成的自动化系统已经可以自主完成该工作,所以需要通过对反馈指标的设定、信息化系统的配置等工作,让横向对比体系可以更好地发挥应有作用。在实际的建设阶段,由于BIM系统建成的5D数字模型已经可以综合性评述体系,可分析该系统中各个时间段的施工要求和施工方法,要求现场监管人员只需要将日常施工数据记录到移动设备中,该设备可将输入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包括当前的总体施工进度、分区施工进度、当前产生的施工成本等,唯有如此才可以让建成的工作指标更具有使用优势。此外在结果的比较阶段,也可以按照在系统中建成的警示体系,当发现某参数不超出指标时,可不发出警告信息,当超出10%至20%时,发出黄色警报信息,超过20%时发出红色警报信息。 结论: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对于施工结果的比较、施工参数的记录、施工数据的精度保持等,通过对所有参数的合理使用和分析,研究当前该工程项目的施工水平是否满足设计需要。实际的系统建设方法包括基于BIM技术的数字平台使用、移动数据记录设备的配发等,从而让建成的综合性管理系统具有更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郭伟,白少波,张睿.装配式建筑项目信息化管理研究综述[J].价值工程,2020,39(01):296-299.
[2]罗晓峰,邢国徽.以BIM为导向的装配式建筑信息化管理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9(04):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