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 回顾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总会被深深震撼。炎黄尧舜禹的丰功伟绩为我们文明的历史奠定了基础;春秋时儒、墨、法、道等诸子百家的大智慧,撞击出了永不磨灭的东方文明;包含有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的四大发明是更进一步的文明,它使古中国威震四海,名扬天下;都江堰的兴建、万里长城的修筑、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北京紫禁城的落成,无不彰显着文明之邦的大气与豪迈;而张衡、葛洪、祖冲之、沈括等一批能工巧匠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为中国的文明更增添了一份亮丽的色彩。
与古文明相比,现代文明毫不逊色。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新中国,无处不显示出她作为一个文明大国的典范形象。在自身发展方面,新中国坚信发展才是硬道理,不断思想,与时俱进,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的航天器一次次腾空而起,完成了祖先们的飞天梦。如今,中国人即将成真的登月梦,将会给中国文明描绘出最绚丽的一笔。在对外方面,中国对处于困境的弱小国家给予深切的同情和无私的帮助,对强大国家的不合理要求做出严厉的,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同样也折射出文明礼仪之邦的魅力和威严。
我们作为一名炎黄子孙,面对着渊源流长的古文明和突飞猛进的新文明,既感到骄傲,又感到责任重大。身处二十一世纪,我们应当做一个怎样的人,才会使我们伟大祖国的文明不断扩延?
我认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应该是这样的„„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的精神是高贵的。这种高贵不是所谓的种族歧视,也不是善侵的军国主义,更不是不顾他人感受和尊严而随时干涉别国内政的侵权主义,而是在自立自强基础上的一种自信,是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面临着很多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而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时刻准备着以自信的姿态去把握这些稍纵即逝的机遇。只有主动地把握时机,我们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才能免受“阶下囚”和“嗟来之食”的屈辱,才会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不受侵犯。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的作为应该是利人利己的。这个观点我是借鉴一位教授的。他说:做事时损人损己是暴力,损己利人是自残,损人利己是自私,只有利人利己才是我们要追求的一种准则。道理不言而喻。我们生活在一个由人的各种关系交织而成的社会里,社会性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主要标志。如果每个人都以“我为人人”为做人原则,那我们定会创造出一个“人人为我”的和谐家园。也许有人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只不过是一种过了时的思想,适应它的大环境早已荡然无存。若人整天忙于计较一切得失,甚至算计他人,他又有什么心思去善待自己、亲人和朋友?实际上,利人利己并不需要我们做出多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它可以是对父母的一份感恩的心,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点谦让,可以是一次真诚的帮助,甚至是一个善意的微笑或一句温暖的问候。当你在做这些的时候,不仅是付出,更多的是收获。它带给你的是至高至上的心灵美的感受和自己的价值得以实现的满足感。利人利己,予人方便,于己方便,二者并不矛盾,而是辩证统一的。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应该是有内涵的。这种内涵是一种富于知性、充满理性、善于思考的思想状态和富于创新、锐意进取、坚忍不拔的精神风貌。这种内涵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随便标榜的。它可以使你在沉默中散发出威不可挡的人格魅力。在当今这个多极化的世界里,中国领导人在处理一些重要国际事务时所呈现的“沉默外交”,,彰显出无穷的魅力,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中国赢得了世界的称赞。这种内涵,虽不可标榜,但确确实实是存在的,它会为自己、为亲人、为国家带来无尽的财富与荣耀。
总之,我认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应该是内外兼修的。他的心胸应当广阔似大海,大海当能容纳百川;他的志向应当高远如蓝天,蓝天当能俯瞰万象。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应当立
足现实,心装天下;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定会让文明之花处处开放! 2008.3. (注;由体委刘梦媛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