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基于“互联网 +” “翻转课
堂”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对策
摘要:双减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不适应新时期的要求,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创新。本文基于互联网+“翻转课堂”下,提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三大创新对策,即课前视频学习、课堂探究活动以及课后反馈,希望为小学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双减;互联网+;翻转课堂;小学数学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减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心理负担,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推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全面掌握互联网+“翻转课堂”的含义,积极探索和研究应用形式,将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实现小学数学的创新发展。
1.
“双减”的意义
(一)回归快乐数学、高效数学的状态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能力形成的时期。数学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小学数学知识较为系统和清晰,不具备较强的抽象性,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因而,小学数学要回归本来状态,致力于学生思维发展,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双减”下,小学数学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精准把控学生的数学差异性,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情感认知、数学语言和价值观的形成等,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个性发展。
[1]
(三)形成良性教育生态环境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导致数学教学质量始终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减轻学生的数学学习负担有利于释放学生的数学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赋予数学教育更大的活力和生命力,推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发展。且通过双减来促进数学教学改革,构建健康、平稳的良性教育环境,形成现代化教育生态机制的。
1.
双减背景下基于互联网+“翻转课堂”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对策 1.
制作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开展学习。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小学教育价值。互联网+教育的不断融合,为双减的实施提供强大的助力。在小学数学中,应用互联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数学潜力,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积极投身于数学活动中。在课前导学环节,教师可以提前制作好相关的微课视频,将其上传至信息平台中,引导学生自学,并要求学生进行课堂讲解。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所录制的微课视频质量直接关系到翻转课堂的应用效果。一般来说,微课视频需要突出教学重难点,视频时间在5--10分钟左右,这符合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规律。同时,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动画、图片和音乐来增强视频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比如,在教学“面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视频内容设置为用动画演示面积的推导过程,将图形进行分割和填补,推导出面积公式。并辅之相应的计算动态原理,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而不是直接将公式进行应用教学。最后,将其上传至平台供学生学习。学生通过学习视频,了解到面积公式的真正由来,对图形的认识更进一步,且了解到课堂教学内容,在头脑中形成
[3]
[2]
一个初步面积印象。同时,为了做好课堂讲解,学生打开课本,进行自学,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点框架。
1.
加强课堂探究,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双减背景下,教师要紧紧抓住课堂这一核心部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价值,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提升教学质量。而不同于传统课堂,翻转课堂强调学生主体作用,旨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充分符合双减的教学要求。翻转课堂的特点表明其教学形式是以学生为主,学生充当“小老师”,在讲台上介绍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并将其传递给其他同学,实现同等水平下的信息交互,进而大大提升知识理解的效率。同时,针对学生在讲解过程中的疑惑和问题,教师进行解答,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吸收,从而实现知识内化效果。此外,提取学生的理解困惑点,组织课堂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解决发现的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层次思考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思考习惯。教师发挥辅助和引导作用,进行循循善诱,让学生逐步揭开数学神秘的面纱,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学“面积”时,学生通过开始的视频学习,对教学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讲台上学生通过讲解将自己的理解传递给教师和其他同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理解过程为初步学习--深度自学--巩固复习。对本章节知识有了深刻且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通过学生的讲解,发现其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对于重难点知识,在学生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从而降低教学难度,提升教学效果。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激发,且全身心投入于数学学习中,大大提升了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此外,教师可以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设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探究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探究,从而深化知识点理解,提升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1.
做好课后反馈,优化翻转课堂质量
课后反馈工作至关重要,是优化翻转课堂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做好课后反馈工作,延伸翻转课堂价值,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具体而言,教学反馈环节包括两个部分:第一,学生的学后反馈。第二,教师的教后反馈。学生的学后反馈指根据学生在互联网平台完成的数学作业和习题判断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基于互联网+“翻转课堂”学习的学习成果、学习质量等,并对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点评,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通过对学生学情的了解,教师能够全面地感受到基于互联网+“翻转课堂”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进而明确教学方法,最大限度提升教学质量。学生通过登录信息平台,看到教师的点评和评价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后续的学习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对于教师的教后反馈,则是教师的教学反思,通过信息平台提供的教学信息了解到自己教学的不足之处,进而优化和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通过不断实践和反思,教师对翻转课堂的应用能力显著提升,这样教师能够充分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翻转课堂的创设,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互联网+翻转课堂的形式,让教师和学生充分了解到自己的不足,进而促进教师有的放矢的调整教学计划,促进学生针对性地完善自我。这样翻转课堂的教学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更好贯彻落实双减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互联网+“翻转课堂”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进而大大提升教学效果,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快乐学习、高效学习。同时,学生在翻转课堂中获得数学思维和能力的充分锻炼,促进学生知识理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且在课堂讲解和探究中,学生进一步了解到数学的奥秘,从而爱上数学,主动投身于数学活动中。这样充分落实了双减要求,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林.“翻转课堂”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对策[J].数学大世界:中旬, 2019(2):1.
[2]曹俊红.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 中国新通信,2021, 23(16):2.
[3]郑雅茹.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翻转课堂”模式教学实践[J].微型电脑应用, 2018, 34(08):104-10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