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活动与财政职能
一、选择题
( )1、具有典型意义的市场类型是:
A.完全竞争市场 B. 完全垄断市场 C、垄断竞争市场 D.寡头垄断市场 .
( )2、由资源配置机制决定的经济模式有
A.市场经济模式 、B.计划经济模式、C.混合经济模式。D.自然经济模式 ( )3、履行的基础职能是
A.政治管理 B.社会管理 C.经济管理 D.成员管理
二、判断题 ( )1、“机械论”观无视和背离个人追逐最大利益的本性。
( )2、现代社会经济制度中,几乎不存在完整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模式。 三、简释题
1.混合经济 2.最小化 3.失灵 四、简述题
1、简述“机体论”的基本观点。 2、简述“机械论”的基本观点。 五、论述题
1、试述经济干预理论产生的背景及依据。 2、试述失灵的表现及原因。
参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BC 3.A 二、判断题 1、错 2、对 三、简释题
3、 市场失灵:指由于市场机制本身的某些缺陷和外部环境的某些,而使单纯的
市场机制无法把资源配置到最佳状态。
4、 外部效应:指私人费用与社会费用或私人得益与社会得益之间的非一致性。 5、 混合经济: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综合经济模式,即“在大量私人企业从
事其经济活动的同时,也存在着大量的经济行为;另外、还采用规章、税收、补贴等手段有意或无意补贴等手段有意或无意的改变私人部门的行为。” 6、 最小化:以斯密为代表提出的观点,即或国家作为社会利益的代表,
只需要当好一个“守夜人” ,没有必要干预个人的资源配置过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
7、 失灵:由内在机制决定的并导致经济出现低效率的现象。 四、简述题(答案要点)
1、 简述“机体论”的基本观点
(1)一个国家也是一个完整的机体,它不像一台机器可以被拆开然后装上。(2)每个人的财富都属于整个社会.因此,社会的利益凌驾于任何个人之上.社会的利益凌驾于任何个人之上,否认个人作为一个相对的主体否认个人作为一个相对的主体所具有的利益和价值。(3)社会发展的目标应该由确定,并由领导公众去实现。 2、 简述“技械论”的基本观点
(1)并不是社会机体的一个器官,而是众多的个人为了更好的实现个人目标而
——
制造的一个机械装置。(2)“机械论”的本质是个人主义,占据社会中心位置的是个人而不是国家或集体。(3)国家或社会发展的目标应该由众多的个人决定,而不是由少数的制定。 五、论述题
1、 试述经济干预理论产生的背景及依据。
(1) 背景
在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西方经济学发生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经济自由思想转入低潮,市场失灵理论以及以此为依据的干预理论成为主流理论。出现这种转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西方国家的市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二,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第三,计划的成就。 (2)依据
市场失灵理论,其核心是对市场缺陷的分析。由于在某种状态下,市场在合理配置资源方面会失败,的基本作用就是针对这种现实的失败或可能出现的失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这是进行经济干预的逻辑起点。 2、 试述失灵的表现及原因。 表现:
(1)政治制度失灵。(2)权力滥用,预算扩张明显。(3)成本高,浪费多,寻租普遍。(4)官僚主义严重,机构不断膨胀,人员不断增加,效率却不断下降。 主要原因
(1)“能力”的有限性
①有限的信息。②对私人市场反映控制的有限性。③对官僚主义控制的有限性。④决策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2)行为的越界
①的越界行为,集中表现在本该选择市场交易方式,却选择了使用政治交易方式上。②运用行政手段,总是以一定的强制性为前提,有一种天然的扩张趋势和不可逆性。③公共决定机构和公共决定机制的缺陷。
第二部分 财政的职能
一、填空题
1、财政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在于 弥补市场缺陷 。
2、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公平,公平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 经济(市场)公平 和 社会公平 。
3、影响收入分配的因素有要素数量 、要素价格 、竞争机会 。 4、衡量收入差异的指标是 基尼系数 。
5、收入分配包括两个层次,即 初次分配 和 再分配 。 6、再分配的原则是 优先,兼顾 。 二、单项选择题
( )1、充分就业是指就业率达到
A.95% B.96% C.97% D.某一社会认可的比率
( )2、经济学家用来说明收入状况的图形是
A、洛沦兹曲线 B、拉弗曲线 C、生产可能性曲线 D、无差异曲线
三、判断题
欢迎下载
2
——
( )1、当基尼系数G=1时,收入分配绝对不公平。 (错 )2、当基尼系数G=O时,收入分配绝对不公平。 ( )3、物价稳定是指宏观价格的基本稳定。 (错 )4、物价稳定是指微观价格的基本稳定。
( )5、财政在促进充分就业方面的主要任务是降低周期性失业。 (错 )6、财政在促进充分就业方面的主要任务是降低自愿性失业。 四、简释题
1、财政职能 五、简述题
1、简述财政职能与职能的关系。
2、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职能的定位。 六、论述题
1、试述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2、试述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3、试述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
参
一、填空题
1、弥补市场缺陷
2、经济(市场)公平 社会公平
3、要素数量 要素价格 竞争机会 4、基尼系数
5、初次分配 再分配 6、公平 效率 二、单项选择题
1、D 2、A 三、判断题
1、对 2、错 3、对 4、错 5、对 6、错 四、简释题
1、财政职能:指财政在一定经济模式下客观上具有的功能,是财政本身所具有的属
性。
五、简述题(答案要点):
1、简述财政职能与职能的关系。 (1)职能是财政职能的前提;(2)财政职能是整体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3)财政职能是实现整体职能的重要手段(财力保证和手段)。
2、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职能的定位。 定位于克服市场失灵:(1)优化资源配置;(2)促进公平分配;(3)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稳定。
六、论述题(答案要点)
1、试述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资源配置指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使各种资源都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财政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在于弥补市场缺陷。 财政配置资源职能的主要内容有:
欢迎下载
3
——
(1)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促进生产力布局的合理化;(2)调节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3)调节资源在部门与非部门之间的配置,提供适度的公共商品。
2、试述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收入分配分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层次,初次分配在物质生产领域进行,主要遵循效率原则,难以兼顾公平,财政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枢纽,可以通过种种再分配手段校正初次分配的失误,促进公平的实现:
(1)通过税收调节过高收入;
(2)通过转移支付补贴低收入者;
(3)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增加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
(4)促进就业,促进竞争机会的均等,这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根本措施。 3、试述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
要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关键是要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平衡。通过财政来调节社会总供求,就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集中性的财政收支分配,来矫正无数微观经济主体的分散的收支活动所形成的不良结果。
(1)通过直接外在的财政进行调节;(2)通过制度性的安排,让财政在经济中发挥某种“自动”稳定的作用,以减缓经济波动:一是累进所得税机制,二是社会保障支出机制;(3)财政增收减支或减收增支安排可产生需求收缩或扩张的“乘数”效应。
欢迎下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