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竹林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请把答案填写在下面表格中,每题1分,计20分) 1.(1分)(2014秋•濮阳县校级月考)下列有关地球仪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仪就是地球本身 B. 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比例缩小而成的 C. 地轴是地球内的一根轴,离开它,地球无法转动 D. 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它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2.(1分)(2014秋•濮阳县校级月考)经过地面任意一点,有多少条纬线() A. 1条 B. 2条 C. 3条 D.无数条 3.(1分)(2014秋•福田区校级月考)下列关于经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所有的经线都是长度不相等的半圆 B. 任意两条经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 C. 经线有无数条 D. 任何一条经线都能把地球平分成两个半球 4.(1分)(2014秋•福田区校级月考)下列关于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点线,即90°纬线 B. 北半球纬度数从北向南逐渐增大 C. 南半球纬度数从北向南逐渐增大 D. 纬度数变化没有规律 5.(1分)(2015•会宁县模拟)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经线都与本初子午线平行 B. 纬度越低,纬线越长 C. 经线和纬线都长度相等 D. 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6.(1分)(2014秋•市中区期末)地球仪上,0°纬线和0°经线相比() A. 两者等长 B. 0°纬线稍长 C. 0°经线稍长 D. 0°经线约为0°纬线的一半长 7.(1分)(2014秋•四会市校级期中)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A. 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B. 0°和18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C. 20°W和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 D. 20°E和160°W所组成的经线圈
8.(1分)(2012秋•宁都县校级期末)一艘科学考察船计划9月份从A点(20°N、20°E)出发,到达与A点纬度相同,经线正好相对的B点进行科学考察,则B点的经度是() A. 160°W B. 20°W C. 160°E D.20°E 9.(1分)(2013•姜堰市模拟)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南有极昼极夜现象,以北为温带地区,这一点地理坐标应是() A. 23、5°N,180° B. 66、5°N,180° C. 66、5°S,20°W D.66、5°S,160°E 10.(1分)(2014秋•福田区校级月考)北京的学生每天早晨上学通常都比的学生要早,原因是() A. 北京的学生要比的学生勤奋 B. 地球自转造成两地时间的差异(时差) C. 两地季节不同 D. 两地气候不同 11.(1分)(2013•姜堰市模拟)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 A. 地球是个球体 B. 地球不停地自转 C.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 D. 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 12.(1分)(2014秋•荔城区校级期末)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此时已是冬季 B. 我国北方的河流都已经结冰 C. 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D. 哈尔滨比广州的白昼短 13.(1分)(2014秋•福田区校级月考)巩义市位于北纬 34°31′一34°52′,位于五带中的() A. 北寒带 B. 北温带 C. 热带 D.南温带 14.(1分)(2014秋•聊城期末)一幅残破地图,比例尺已失去,但知地面上A、B两地相距120千米,图上两地相距为12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为() A. 1:1 000 B. 1/100 000 C. 1:10 000 D.1/1 000 000 15.(1分)(2014秋•福田区校级月考)在比例尺为1:2000000的地图上,巩义与郑州的图上距离为4厘米,两地的实地距离为() A. 4千米 B. 40千米 C. 8千米 D.80千米 16.(1分)(2012•甘肃)在甲、乙两张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上,两地间的距离分别为8厘米、4厘米,这说明() A. 甲图表示的实地地域范围比乙图广 B. 进行工程建设选用乙图更为实用 C. 甲图的比例尺比乙图小 D. 甲图所表示的内容比乙图更详细
17.(1分)(2014秋•福田区校级月考)甲地位于30°N、45°E,乙地位于20°N、80°E,乙地在甲地的() A. 东北方向 B. 东南方向 C. 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18.(1分)(2014秋•福田区校级月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无论何时,海拔永远大于相对高度 B.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同 C. 在地图上,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高度 D. 海拔是一个地点的相对高度,是指该地到海平面的直线距离 19.(1分)(2012秋•临沂期中)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表示海洋的颜色一般是() A. 绿色 B. 黄色 C. 蓝色 D.褐色 20.(1分)(2014秋•南县期中)下列地图中,最能直观地表示地面沿某一方向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的是() A. 等高线地形图 B. 分层设色地形图 C. 地形剖面图 D. 卫星地图
二、填空(每空1分,共计10分) 21.(2分)(2010秋•江津区校级期末)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千米,表面积为 亿平方千米. 22.(1分)(2011秋•郾城区期末)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 23.(1分)(2014秋•福田区校级月考)经纬网的作用是. 24.(2分)(2012秋•县校级期末)地图的“语言”是、和. 25.(2分)(2014秋•福田区校级月考)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大或小),表示的内容较(详或略). 26.(2分)(2013秋•白银校级期末)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某个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
三、读图题(20分) 27.(5分)(2014秋•福田区校级月考)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A、B两点的经纬度: A、,B、.
(2)写出A点所在的半球:.
(3)A点在B点的方向,C点在A点的方向.
28.(5分)(2014秋•福田区校级月考)读“地球公转运动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上标出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
(2)地球公转到图中A位置的日期是,太阳直射在线上,此时是北半球的日,是一年中的季.
29.(5分)(2014秋•福田区校级月考)读“地球上的五带图”,完成下列问题: (1)C所处的温度带是:
(2)B与C所处温度带的分界是,纬度是
(3)A处有现象,B处有现象(填写“阳光直射、极昼、极夜)
30.(5分)(2014秋•福田区校级月考)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A,C,E.
(2)若该图的比例尺为1:50000,根据比例尺量算甲、乙两村的实地距离是米,甲村在乙村的方向.
2014-201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竹林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参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请把答案填写在下面表格中,每题1分,计20分) 1.(1分)(2014秋•濮阳县校级月考)下列有关地球仪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仪就是地球本身 B. 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比例缩小而成的 C. 地轴是地球内的一根轴,离开它,地球无法转动 D. 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它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考点: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分析: 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这就是地球仪.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形象直观,能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形成等自然现象.
解答: 解:地球仪是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是一种特殊的地图,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人们为了判定某点的地理位置而设定的.地轴是人们假想的一根轴,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它是地球上的最北端,根据题意. 故选:B.
点评: 考查地球仪的应用,要理解记忆. 2.(1分)(2014秋•濮阳县校级月考)经过地面任意一点,有多少条纬线() A. 1条 B. 2条 C. 3条 D.无数条
考点: 经线与纬线的划分.
分析: 纬线是指环绕地球仪一周并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纬线的特点是: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的形状是圆圈,纬线的长度不相等.
解答: 解:经过地面任意一点,有1条经线和1条纬线,据此可以确定该点的地理位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经纬线的特点,理解解答即可. 3.(1分)(2014秋•福田区校级月考)下列关于经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所有的经线都是长度不相等的半圆 B. 任意两条经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 C. 经线有无数条 D. 任何一条经线都能把地球平分成两个半球
考点: 经线与纬线的划分.
分析: 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纬线是指环绕地球仪一周并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纬线的特点是: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的形状是圆圈,纬线的长度不相等. 解答: 解:经线的长度是相等的,故A错误;
两条相对的经线(之和180°,一条是西经度数,另一条是东经度数)可以组成一个经线圈,故B错误;
地球上有无数条经线和无数条纬线,故C正确;
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成两个半球,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经纬线的划分等,熟记课本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4.(1分)(2014秋•福田区校级月考)下列关于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点线,即90°纬线 B. 北半球纬度数从北向南逐渐增大 C. 南半球纬度数从北向南逐渐增大 D. 纬度数变化没有规律
考点: 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分析: 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0°纬线)为起始线,向北向南各分了90°.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从赤道向北度数越大,北极是北纬90°,赤道向南度数越大,南极是南纬90°.赤道以北的纬度是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是南纬,用字母“S”表示. 解答: 解: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点线,即0°纬线,故A错误; 北半球纬度数从南向北逐渐增大,故B错误; 南半球纬度数从北向南逐渐增大,故C正确;
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从赤道向北度数越大,北极是北纬90°,赤道向南度数越大,南极是南纬90°,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纬度的变化规律,理解记忆即可. 5.(1分)(2015•会宁县模拟)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经线都与本初子午线平行 B. 纬度越低,纬线越长 C. 经线和纬线都长度相等 D. 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考点: 经线与纬线的划分.
分析: 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称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都呈半圆状且长度相等;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 纬线: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为了区分各条经线,人们给它们标了度数,叫经度.经度的变化规律为: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向西度数逐渐增大到180°. 解答: 解: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所以所有经线都与本初子午线平行是错误的;
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故B正确;
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每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故C错误;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根据经纬线的性质,运用排除法筛选出正确选项. 6.(1分)(2014秋•市中区期末)地球仪上,0°纬线和0°经线相比() A. 两者等长 B. 0°纬线稍长 C. 0°经线稍长 D. 0°经线约为0°纬线的一半长
考点: 重要的经、纬线.
分析: 在地球仪上,纬线是垂直于地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的长度不一定相等,最长的纬线是赤道,长约4万千米.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0°纬线的长度约是0°经线长度的两倍.
解答: 解:在地球仪上,纬线是圆圈,经线是半圆.0°纬线的长度约是0°经线长度的两倍.
故选:D.
点评: 观察地球仪上的0°纬线和0°经线. 7.(1分)(2014秋•四会市校级期中)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A. 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B. 0°和18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C. 20°W和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 D. 20°E和160°W所组成的经线圈
考点: 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分析: 地球上的0°纬线,又称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
解答: 解: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应牢记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而不是本初子午线.
8.(1分)(2012秋•宁都县校级期末)一艘科学考察船计划9月份从A点(20°N、20°E)出发,到达与A点纬度相同,经线正好相对的B点进行科学考察,则B点的经度是() A. 160°W B. 20°W C. 160°E D.20°E
考点: 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分析: 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也就是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划了180°,向东的180°称为东经,用符号“E”表示,向西的180°,称西经,用符号“W”表示.每条经线和它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其度数和为180°,除180°经线和0°经线外,东西经度相反.
解答: 解:A.160°W与20°E组成180°经线圈,故符合题意; B.20°W与20°E组不成180°经线圈,故不符合题意; C.160°E与20E°组不成180°经线圈,故不符合题意; D.20°E与20°E组不成180°经线圈,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解答该题时,可以勾画简易经度划分示意图,并确定两条相对的经线度数和为180°,筛选出正确选项. 9.(1分)(2013•姜堰市模拟)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南有极昼极夜现象,以北为温带地区,这一点地理坐标应是() A. 23、5°N,180° B. 66、5°N,180° C. 66、5°S,20°W D.66、5°S,160°E
考点: 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分析: 南北半球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南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解答: 解:该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可以知道该点的经度为20°W,以南有极昼极夜现象,以北为温带地区,可以知道该点的纬度为66.5°S,所以该点的地理坐标是(66、5°S,20°W). 故选:C.
点评: 此题的考查知识点较多,需对知识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练习. 10.(1分)(2014秋•福田区校级月考)北京的学生每天早晨上学通常都比的学生要早,原因是() A. 北京的学生要比的学生勤奋 B. 地球自转造成两地时间的差异(时差) C.两地季节不同 D. 两地气候不同
考点: 地方时差的形成原理.
分析: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解答: 解: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也导致各地出现了时差.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因此,东方时刻总要比西方时刻早,所以北京的学生每天早晨上学通常都比的学生要早.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时差形成,理解解答即可. 11.(1分)(2013•姜堰市模拟)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 A. 地球是个球体 B. 地球不停地自转 C.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 D. 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
考点: 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分析: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旋转,叫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或一天),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解答: 解: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在同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称为昼半球,相对于另一半未被照亮的半球被称为夜半球.地球在不断自转,一个具体的地点总是不断地昼夜交替.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属于基础性题目.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12.(1分)(2014秋•荔城区校级期末)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此时已是冬季 B. 我国北方的河流都已经结冰 C. 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D. 哈尔滨比广州的白昼短
考点: 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分析: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解答: 解: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我国处于夏季,河流不会结冰,昼长夜短,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故南半球为冬季,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根据题意. 故选:A.
点评: 考查了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结合生活实际判定选项. 13.(1分)(2014秋•福田区校级月考)巩义市位于北纬 34°31′一34°52′,位于五带中的() A. 北寒带 B. 北温带 C. 热带 D.南温带
考点: 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分析: (1)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2)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
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 解答: 解: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根据巩义市的纬度是北纬34°31′﹣﹣34°52′可判断,其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五带的划分,属基础题. 14.(1分)(2014秋•聊城期末)一幅残破地图,比例尺已失去,但知地面上A、B两地相距120千米,图上两地相距为12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为() A. 1:1 000 B. 1/100 000 C. 1:10 000 D.1/1 000 000
考点: 地图上的比例尺应用.
分析: 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解答: 解:根据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比例尺=
=
.
,计算该图的比例尺是:
故选:D.
点评: 根据比例尺的计算公式计算即可. 15.(1分)(2014秋•福田区校级月考)在比例尺为1:2000000的地图上,巩义与郑州的图上距离为4厘米,两地的实地距离为() A. 4千米 B. 40千米 C. 8千米 D.80千米
考点: 地图上的比例尺应用.
分析: 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根据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得:实地距离=
,计算即可.
,得:实地距离
,
解答: 解:根据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
=4×2000000=8000000厘米=80千米.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计算. 16.(1分)(2012•甘肃)在甲、乙两张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上,两地间的距离分别为8厘米、4厘米,这说明() A. 甲图表示的实地地域范围比乙图广 B. 进行工程建设选用乙图更为实用 C.甲图的比例尺比乙图小 D. 甲图所表示的内容比乙图更详细
考点: 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分析: 比例尺的应用规律,在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所用比例尺不同,所画出的地图内容就不同;用的比例尺大,所画出的内容就详细,用的比例尺小,所画出的内容就简单,依据以上知识,我们解答此题.
解答: 解:比例尺的应用规律,在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所用比例尺不同,所画出的地图内容就不同;用的比例尺大,所画出的内容就详细,用的比例尺小,所画出的内容就简单,甲乙两张图幅相同,两地间的图上距离分别为8厘米、4厘米,这说明甲用的比例尺大于乙图的比例尺,甲图所表示的内容就比乙图要详细. 故选:D
点评: 此题是考查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比例尺越大,所画出的地图内容就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所画出的地图内容就越简单. 17.(1分)(2014秋•福田区校级月考)甲地位于30°N、45°E,乙地位于20°N、80°E,乙地在甲地的() A. 东北方向 B. 东南方向 C. 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考点: 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分析: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地图上,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解答: 解: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据此从甲地的经度45°E和乙地的经度80°E可看出,乙地在甲地的东面;从甲地的纬度30°N和乙地的纬度20°N看出,乙地在甲地的南面,综合起来看,乙地在甲地的东南方向.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在经纬网上辨别方向的方法,掌握各种方法的判读要领. 18.(1分)(2014秋•福田区校级月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无论何时,海拔永远大于相对高度 B.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同 C. 在地图上,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高度 D. 海拔是一个地点的相对高度,是指该地到海平面的直线距离
考点: 海拔和相对高度及其估算.
分析: 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解答: 解:根据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当一个海拔在海平面以上,一个海拔在海平面以下时,其相对高度大于海拔,故A不正确;
在地图上,把陆地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高线,因此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同,故B正确;
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故C不正确;
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称绝对高度,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 基础性题目,难度不大,需要了解清楚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 19.(1分)(2012秋•临沂期中)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表示海洋的颜色一般是() A. 绿色 B. 黄色 C. 蓝色 D.褐色
考点: 应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析: 在等高线和等深线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白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答: 解: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湖泊,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低山丘陵,棕褐色表示高山和高原,白色表示雪山.在不同的等深线之间,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可以用来表示海底的深度.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绿色越浓,表示地势越低;棕褐色越深,表示地势越高. 故选:C.
点评: 学会根据不同的颜色识别不同的地形,是阅读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基础. 20.(1分)(2014秋•南县期中)下列地图中,最能直观地表示地面沿某一方向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的是() A. 等高线地形图 B. 分层设色地形图 C. 地形剖面图 D. 卫星地图
考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 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地面沿某一方向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 解答: 解: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和坡度的陡缓. 故选:C.
点评: 考查了地形剖面图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二、填空(每空1分,共计10分) 21.(2分)(2010秋•江津区校级期末)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 千米,表面积为5.1 亿平方千米.
考点: 地球的大小.
分析: 地球的大小知识点中有: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解答: 解:地球的大小可以用三个数据说明: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故答案为:6371;5.1.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大小,要牢记. 22.(1分)(2011秋•郾城区期末)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赤道.
考点: 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分析: 赤道﹣﹣﹣划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20°W和160°E﹣﹣﹣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解答: 解:赤道﹣﹣﹣划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故答案为:赤道.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属于重点考查内容,多加强记忆. 23.(1分)(2014秋•福田区校级月考)经纬网的作用是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考点: 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分析: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解答: 解: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故答案为: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点评: 本题考查了经纬网的作用,理解解答即可. 24.(2分)(2012秋•县校级期末)地图的“语言”是方向、比例尺和图例和注记.
考点: 地图三要素.
分析: 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从地图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我们要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经常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 解答: 解: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打开各种地图,尽管它们所表示的内容不同,却都具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要素﹣﹣被称为地图的语言. 故答案为: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点评: 考查地图的三要素,要牢记. 25.(2分)(2014秋•福田区校级月考)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小(大或小),表示的内容较详(详或略).
考点: 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分析: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解答: 解: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根据题意. 故答案为:小;详.
点评: 本题考查了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内容详略之间的联系,属基础题. 26.(2分)(2013秋•白银校级期末)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某个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考点: 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分析: 说到地形,当然离不开高度.测量高度时的起点不同,所测量的高度的名称也不同.根据测量高度时的起点,高度的名称有两种: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答: 解:如果地面某个地点与海平面比较,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们叫海拔;如果地面某个地点与地面另一个地点比较,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我们叫相对高度.
故答案为:海拔;相对高度.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我国计算海拔时用的海平面是黄海的海平面.
三、读图题(20分) 27.(5分)(2014秋•福田区校级月考)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A、B两点的经纬度: A、40°W,20°N,B、20°E,0°.
(2)写出A点所在的半球:西半球、北半球.
(3)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C点在A点的东南方向.
考点: 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分析: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解答: 解:(1)东西经度的划分是以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0°经线以东、180°经线以西称东经,用符号E表示,0°经线以西、180°经线以东称西经,用符号W表示,南北纬度的划分都是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的纬度称北纬,用符号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称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A点的经纬度是(40°W,20°N),B点的经纬度是(20°E,0°).
(2)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读图可知,A点位于20°W以西、赤道以北,因此可知,A点位于西半球、北半球. (3)在经纬网地图上,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读图可知,图中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C点在A点的东南方向. 故答案为:(1)40°W,20°N;20°E,0°;(2)西半球、北半球;(3)西北;东南. 点评: 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属基础题. 28.(5分)(2014秋•福田区校级月考)读“地球公转运动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上标出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
(2)地球公转到图中A位置的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此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是一年中的夏季.
考点: 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分析: 地球绕太阳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解答: 解:(1)地球绕太阳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围绕太阳逆时针转动.
(2)从地球公转示意图可以看出,地球公转到图中A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此时是一年中的夏季.
故答案为:(1);(2)6月22日前后;北回归;夏至;夏.
点评: 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属基础题. 29.(5分)(2014秋•福田区校级月考)读“地球上的五带图”,完成下列问题: (1)C所处的温度带是:北温带
(2)B与C所处温度带的分界是北回归线,纬度是23.5°N
(3)A处有极昼、极夜现象,B处有阳光直射现象(填写“阳光直射、极昼、极夜)
考点: 地球上的五带名称和范围.
分析: 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
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解答: 解:(1)C所处的温度带是北温带;
(2)B与C即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是北回归线,纬度是23.5°N; (3)A处即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B处即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故答案为: (1)北温带;
(2)北回归线;23.5°N;
(3)极昼、极夜;阳光直射.
点评: 本题考查地球五带的划分,读图解答即可. 30.(5分)(2014秋•福田区校级月考)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A山脊,C鞍部,E陡崖.
(2)若该图的比例尺为1:50000,根据比例尺量算甲、乙两村的实地距离是1500米,甲村在乙村的西北方向.
考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解答: 解:(1)从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图中A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C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E处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2)从图中量得甲、乙两村的图上距离约为3厘米,根据比例尺为1:50000(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米),由此可得,甲、乙两村的实地距离是1500米;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可知,甲村在乙村的西北方向. 故答案为:(1)山脊;鞍部;陡崖;(2)1500;西北.
点评: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