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71.100.20G 86r黯GB 8982一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用碑二哥氧Oxygen supplies for medicine1998一10一19发布1999一04一01实施国家质a技术监督局发布GB 8982-1998前修订。』J本标准是对GB 8982-1988《医用氧气》,GB/T 8986-1988《医用及航空呼吸用氧气检验方法》的此次修订, 保留了GB 8982-1988和GB/T 8986-1988的主要相关技术内容,但适用范围增加液态氧,同时增加有关液态氧的抽样、包装、储运等技术内容;技术要求中水分含量的表示改为用露点;气态酸和碱的测定中,指示液增加甲基红与澳寮香草酚蓝的混合液。本标准等效采用roCT 5583-1978《工业用和医用气态氧的技术条件》。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 代替GB 8982-1988,GB/T 8986-1988,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附录B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化学工业部西南化工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化学工业部西南化工研究院、成都航空四站总厂、华西医科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鹏云、汪晓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8982一1998GB 8982-1988医用氧替代GB/T 8986-1988Oxygen supplies for medicine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用氧产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以及包装、标志等。本标准适用于由低温法分离空 气而制取的气态氧和液态氧,主要用于呼吸和医疗目的。 分子式:OZ相对分子质量:31.999(按1995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 190-19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 5099-1994钢质无缝气瓶 GB/T 5832.2-1986气体中微量水分的测定露点法GB/ T 6681-1986气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 T 6682-199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eqv ISO 3696:1987)GB 7144-1986气瓶颜色标记GB 11640-1989铝合金无缝气瓶 GB 14193-1993液化气体气瓶充装规定GB 14194-1993永久气体气瓶充装规定GB/T 14953-1994纯铜线 GB 50030-1991氧气站设计规范JB 6897-1993低温液体槽车JB 6898-1993低温液体储存设备使用安全规范要求以低温精馏法制取的氧,若随后在采用氟塑料等或其他未经医疗监察部门检验合格的材料制活塞 密封的压缩机上进行压缩,禁止使用。医用氧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 2]采用说明:1〕增加了液态氧。幻水分用礴点表示。国家质.技术监督局1998-10-19批准1999一04一01实施1 GB 8982一1998表1技术指标项目指标氧含量,10'Z,V/V)99.5水分含量(皿点),℃(一43二氧化碳含量按规定方法试验合格一氧化碳含量按规定方法试验合格气态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含量按规定方法试验合格奥氧及其他气态氧化物按规定方法试验合格气味无异味注:液态氧不规定水分指标。4检验规则‘」4.1医用氧由生产厂的质量检验部门进行出厂检验,生产厂应保证所有出厂的医用氧合格。4.2瓶装医用氧气按批量抽样。一个操作班连续生产的为一批。在每批产品中随机抽取2%的样品进行检验。当批量少于100瓶时,抽取样品数不得少于2瓶;多于200瓶时,抽样不得少于5瓶。当检验结果有一瓶不符合本标准任何一项要求时, 则应在同批产品中重新加倍抽样检验。重新检验结果仍有任何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则该批产品不合格。4.3液态氧从每个充装容器的液相取样,燕发为气态后检验。若检验结果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该产品不合格。4.4用户和生产厂对产品质量发生意见分歧时,由双方共同检验或提请仲裁。5试验方法5.1氧含量的测定5.1.1方法和原理氧含量的测定采用铜氨溶液吸收法。取100 mL样品气在吸收瓶中和吸收液接触,氧经反应被吸收,根据样品气体积的减少测定氧含量。5.1.2试剂和材料抓化馁:分析纯; 氨水: 分析纯,25. 0 X 10-'-28. 0 X 10-2 (m/m)水溶液;蒸馏水:本试验方法所用水均符合GB/T 6682三级水的规定;混合液: 将600 g氯化按溶于1 000 mL蒸馏水中,加人1 000 mL氨水,混合均匀;真空活塞脂; 铜丝圈:用直径为1 mm符合GB/T 14953要求的Tz号铜丝,绕于直径5 mm的棒上,然后取下剪成10 mm长的小段。5.1.3仪器氧气分析仪如图1所示,量气管和吸收瓶加工图见附录B(提示的附录)。 5.1.4准备工作 将氧气分析仪的各部件,如图1用橡皮管连接起来,给三通活塞涂上真空活塞脂。用铜丝圈装满吸收瓶,往水准瓶里注人混合液,转动三通活塞,使量气管与吸收瓶相通,用水准瓶的 采用说明: 11增加了液态氧的内容,但未采用管道氧的内容。 2 GB 8982一1998升降使量气管、毛细管、吸收瓶及所有管道充满混合液,共需混合液约550 mL,调节液封瓶中的液面至适当位置。关闭活塞,放低水准瓶,若量气管里液位不降低说明仪器不漏气。 5.1.5测定转动三通活塞,使之与吸收瓶相通,降低水准瓶,将吸收瓶中的残留气体导人量气管中。 3 4 5 61-量气管沼一三通活塞;3一连接管; 4一毛细管;5一吸收瓶;6一液封瓶; 7一水准瓶图1 转动三通活塞,使量气管与大气相通,升高水准瓶,使液体充满活塞支管顶端。关闭三通活塞。 通过连有橡皮管的减压阀从氧气瓶内采样,采样应符合GB 6681的规定。先用较大气流吹除阀门及管道0. 5 min,再调至分析所需流量吹洗1 min,将通着样品气的橡皮管连接于三通活塞支管上,迅速打开三通活塞,使样品气稍微超过量气管零刻 度,立即用手指压紧连接水准瓶与量气管的橡皮管,迅速拆除取样用橡皮管。把水准瓶的液面与量气管的零刻度对齐,微松压紧的橡皮管,使量气管中的液面至零刻度时再压紧。转动三通活塞,使量气管与吸收瓶相通,慢慢举起水准瓶,使气样全部进人吸收瓶,关闭三通活塞。 小心而充分地振荡仪器3 min,打开三通活塞,将气体慢慢地返回量气管,当吸收液刚进人量气管时关闭活塞,举起水准瓶,使其液面和量气管里的液面对齐,这时量气管里液面相应的刻度即为试样中氧气的体积百分含量。使量气管里未被吸收的气体再次进人吸收瓶重新吸收,直到相邻两次分析结果之差不超过0.050o 为止。注 1必须经常注意加满铜丝圈,使样品气充分与铜丝接触。 2吸收液在吸收数十个样品气后失效,于初发黄时更换,更换时要留旧溶液五分之一左右。 5.1.6结果处理同一样品两次测定结果之差不应超过0.05%,其算术平均值为最后测定结果。 5.2水含量的测定11采用说明:1]只采用了露点法。GB 8982一1998按GB/T 5832.2的规定进行测定。5.3二氧化碳的测定5.3.1试剂和溶液氢氧化钡: 分析纯,5 X 10-Z (m/m)水溶液(吸收液)。将5g氢氧化钡溶于100 mL水中,迅速用密滤纸过滤溶液,并保存在用塞子密闭的瓶子内。塞子插人一根玻璃管,另一端与盛有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的瓶子连接。燕馏水或去离子水:为了清除其中的二氧化碳,将水煮沸30 min,至放出大气泡。在冷却和保存时,要防止水受大气中所含二氧化碳的污染。 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分析纯,2 X 10-' (m/m)水溶液。碳酸氢钠: 分析纯,4 X 10-0 (m/m)水溶液。将0. 04 g碳酸氢钠溶于100 mL水制成。5.3.2仪器 容量1 分度移液管:mL;孟氏气体洗涤瓶: 额定容量100 mL; 气体流量计;A筒:容量100 mL,5.3.3准备工作将带有减压阀的医用氧气钢瓶与气体洗涤瓶以及气体流量计连接起来。 用被分析的氧气吹除洗涤瓶1^-2 mina5.3.4侧定往气体洗涤瓶内注入100 mL澄清的氢氧化钡溶液。在15^- 20 min内,让1 000 mL氧气通过吸收液。在盛有100 mL氢氧化钡溶液的气体洗涤瓶内加人1 mL碳酸氢钠溶液制备成标准比浊溶液。用目视比色法比较吸收液与标准比浊溶液。若通过氧后的吸收液浊度不强于标准比浊溶液的浊度, 则认为医用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符合要求。5.4一氧化碳的测定5.4.1试剂和溶液 氨水:分析纯,1 X 10-' (m/m)水溶液;燕馏水或去离子水; 银: 分析纯,5X10-2 (m/m)氨溶液。将5g银溶于100 mL水中,在不断搅动下往溶液中逐滴加人氨溶液,直至残余物不再溶解,溶液过滤后,用暗色玻璃瓶密封避光保存。5.4.2仪器按5.3.2规定准备。 5.4.3准备工作按5.3.3规定进行。 5.4.4测定在30^35 min内,让2 000 mL氧气通过盛有100 mL热的银氨溶液的洗涤瓶。观察溶液颜色,若仍然无色透明,说明分析试样中不含一氧化碳。5.5气态酸和碱含量的测定’〕5.5.1试剂和溶液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盐酸:分析纯,0. 01 mol/L的溶液;采用说明: 1〕增加了澳弃香草酚蓝指示剂法。 4 GB 8982一1998 60%的无水乙醇溶液;20%的无水乙醇溶液; 甲基红指示剂: 0.2%的无水乙醉溶液。将。.2g甲基红溶于100 mL无水乙醇(600o)溶液制成;澳庸香草酚蓝指示剂: 0.1%的酒精溶液。将0. 1 g澳康香草酚蓝溶于100 mL无水乙醇(20写)溶液制成。5.5.2仪器按5.3.2规定准备。 5.5.3准备工作按5.3.3规定进行。 5.5.4测定5.5-4.1甲基红指示剂法往三个有编号的气体洗涤瓶内各注人100 mL水。往每个瓶内加人4-6滴甲基红溶液。 用移液管往2号瓶加人0. 2 mL盐酸溶液,往3号瓶加人0. 4 mL盐酸溶液。在30^35 min内,让2 000 mL氧气通过2号瓶内的溶液。将2号瓶的溶液颜色与1号瓶和3号瓶的溶液颜色加以比较。若2号瓶中溶液的颜色不同于1号 瓶中溶液的黄色而呈粉红色,则认为医用氧气中气态碱含量符合要求;若2号瓶中溶液的粉红色淡于3号瓶中溶液的粉红色,则认为氧气中气态酸含量符合要求。5.5-4.2甲基红与澳套香草酚蓝混合指示剂法 取甲基红指示液与澳庸香草酚蓝指示液各0. 3 mL,加人400 mL蒸馏水,煮沸5 min,放冷。往三个有编号的气体洗涤瓶内各注人100 mL冷却后的溶液。用移液管往2号瓶加人0. 2 mL盐酸溶液,往3号瓶加人0. 4 mL盐酸溶液。在30-35 min内,让2 000 mL氧气通过2号瓶内的溶液。将2号瓶的溶液颜色与1号瓶和3号瓶的溶液颜色加以比较。若2号瓶中溶液的颜色不深于1号 瓶中溶液的绿色,则认为医用氧气中气态碱含量符合要求;若2号瓶中溶液的颜色淡于3号瓶中溶液的红色,则认为氧气中气态酸含量符合要求。 两种方法具有同等效力。5.6臭氧及其他气态氧化物含量的测定5.6.1试剂和溶液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碘化钾:分析纯;可溶性淀粉:分析纯; 淀粉与碘化钾的混合液:将0. 5 g碘化钾溶于95 mL加热的水中,然后将0. 5 g淀粉与5 mL冷水混合后,在搅动的情况将混合物慢慢注入沸腾的碘化钾溶液内,烧煮2-v3 min;乙酸:分析纯。 5.6.2仪器按5.3.2规定准备; 5.6.3准备工作按5. 3.3规定进行。5.6.4测定往气体洗涤瓶内注人100 mL新配制的淀粉与碘化钾的混合溶液,加人一滴乙酸。 在30^"35 min内让2 000 mL氧气通过气体洗涤瓶。观察洗涤瓶中的溶液, 若仍保持无色,说明被分析试样不含臭氧和其他气态氧化剂,则认为氧符合5 GB 8982一1998要求。5.7气味的测定通过嗅觉器官测定气味。微开瓶阀,若流出的氧气无异味,则认为产品符合要求。 6包装、标志、安全116.1包装容器 充装、储运气态氧的气瓶应符合GB 5099和GB 11640的规定。充装、储运液态氧的容器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JB 6897的规定。瓶装氧气在出厂前应检查瓶嘴、瓶阀螺纹连接处以及瓶阀阀杆处无泄漏,并戴上瓶帽和防振圈。6.2充装6.2.1气态氧气态氧充装应符合GB 14194的规定。充装医用氧的气瓶在首次充装或经水压试验之后对气瓶需进行加热抽真空处理。在确认气瓶内氧气温度与环境温度相等后, 用不低于2.5级的压力表测量气体压力,在20℃时充装压力应为(15.0士0. 5) MPa,在20' C,101. 3 kPa状态下,气瓶中气态氧的体积V2 (m,)按式(1)计算:式中:K氧气体积换算系数,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V, 氧气气瓶的水容积,L.6.2.2液态氧V:=KXV, “・・・”・”・“・”・“・・・・”“・“一(1)液态氧充装应符合GB 14193的规定。液态氧的质量换算为200 C,101.3 kPa状态下气态氧的体积Vz(m,),按式(2)计算:V,=m X 1 000/1. 331“・“・”・・””・・・・・・”・・““・(2)式中:m—液态氧的质量,t;1.331 1.331 -氧气的密度,kg/m3 06.3标志氧气气瓶的钢印标记应符合《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 氧气气瓶漆色标记应符合GB 7144的规定。氧气气瓶运输安全标志应符合GB 190的规定。包装医用氧的容器应标上黑色的“医用氧”字样。 6.4安全6.4.1氧气气瓶的安全使用、运输和贮存应符合《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低温液体储存设备的安全使用应符合JB 6898的规定。6.4.2氧气是无色、无味、无嗅、无毒、不燃的气体,是强氧化荆,能助燃,存放氧气气瓶的库房严禁存放强还原性的气体,如氢等。存放时,氧气应与其他危险气体、腐蚀性物质隔离。6.4.3存放氧气瓶的库房要远离热源和火源,远离居民集中的生活区域。库房与有关建筑物的距离应符合GB 50030规定。库房的地面、屋顶、四周的围墙的材料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配备良好的通风设施。6.4.4检修和工艺处理盛氧容器之前,必须用干净空气或氮气吹除所有内部空间,只有当容器中氧气的体积浓度降到23X10-“以下,才允许开始工作。6.4.5装医用氧气的容器,禁止用于充装其他气体,禁止进行可能污染其内表面和损害产品物理和化采用说明: 1〕增加了液态氧, 未采用贮存和运输时钢瓶内气体压力数据表4,Gs 8982一1998学指标的任何作业。6.4.6在富氧环境下(氧含量》23 X l0-2),不准使用明火。6.5合格证医用氧出厂时应附有质量合格证,其内容包括:产品名称;生产厂名称;生产日期和生产批号;氧气 的数量(m3 )、压力(MPa)或质量(kg);本标准代号。Gs 8982一1998附录A (标准的附录) 权气体积换算系数K压力,MPa创日F娜`1.皿D乙,、214.0一50一40一35一30一25一20一15一10一500.2320.2120.2030.1950.1880.1820.17614.50.2420.22115.00.2510.2290.219 0.2110.202,0. 1950.18915.50.2600.2360.2260.2170.2090.2020. 1960. 1890.1840.1790. 1740. 16916.00.2690.2450.2340.2250.2170.2090.2020. 1950.1900.1840. 1790. 1740. 1700. 1660.16216.50.2780.2530.2420.232!17.00.2860.2600.2490.239 0.2300.2220.2150.2080.2020. 1960. 1900. 1850.1800.1760. 1720. 1680.1640. 1600. 15417. 50.2960.2690.2570.2480.2380.2290.2210.2140.2070.2010.1960.1910. 1860.1810. 1770. 1730. 1690. 1650. 15818.00.3030.2750.2640.2530.2430.2350.2270.2200.2130.2070.2010. 1960. 1910. 1860.1820. 1770. 1730.1700.163{ }0.2110.2020. 1950.1880.2230.2150.2080.1820.1770.1710. 1650.1610. 1570. 1530. 1490.1450.1830. 1780. 1720. 1680. 1630. 1590. 1560. 1520.1480. 1450. 1420.2020.1950. 1900. 1850.1800.1750.1720. 1670. 1620. 1580. 1540.1500.1470. 1430.1400. 1370.132十5十10+15+20+25+30+35+40+500. 1650.1600. 1570.1530. 1500. 1470.1410.1710. 1670. 1630.1590. 1560. 1490.1420.1390. 1360. 1330.1270. 1580. 1540. 1510.1450. 136GB 8982一1998 附录B(提示的附录) .气管和吸收瓶的加工B1且气管加工图及其技术条件B1.1量气管加工图(见图B1)内02烤平口99mL标找90mL标续图B1量气管 B1. 2量气管技术条件B1. 2.1刻度表如图示的方向。B1.2.2 0点、90 mL, 99 mL三标线务应在相应的细管上,如图B1所示。B1.2.3分度表:0点标线至活塞关闭时为100 mL,B1.2-3.1 0-v90 mL:每5 mL刻短线;每10 mL刻长线,并标字。B1.2.3-2 90^99 mL:每0. 1 mL刻短线;每0. 5 mL刻中线;每1 mL刻长线,并标字。B1.2-3.3 99-100 mL:每0. 05 mL刻短线;每0. 1 mL刻中线;每0. 5 mL刻长线,并标字。其中100 mL无标线及标字。2. 4容积定量方式:量出式,定量时标准流速为50^-60 s,2. 5容积检定分段与允差B1.2.5.1检定分段:0点、90 mL, 99 mL三点。mL为士0. 05 mL; 90 mL为士0. 1 mL ; 0点为士0. 2 mL,B1. B1. B1.2.5.2允差值:99 GB 8982一1998B2吸收瓶加工圈(见图B2)烤平口烤平口10图B2吸收瓶口66尸|闪口6的曲O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用 氛GB 8982-1998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 100045电 话:68522112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各地新华书店经售开本880X1230 1/16印张1字数21千字1999年5月第一版 1999年5月第一次印刷印数1一600 书号:155066・1-15675标目37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