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篇・课题荟萃 浅释高中寄宿学生不良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其干预措施 李刚 (甘肃省平凉市第五中学) 摘要:高中寄宿生在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中都面临新的适应性挑战,学习压力逐渐加大,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际关系日趋复 杂。这都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不少的困惑,如果不能很好的自我心理调节,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就会或多或少出现一些不良情绪,出 现失眠、焦虑、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等心理问题。结合具体案例,对高中寄宿生不良心理问题的成因进行了探究,并提出 了矫正和干预的对策,对高中寄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高中寄宿学生;不良心理;干预措施 高中寄宿学生,刚入学面临的主要是适应性问题。自己要独 采取自我封闭、逃避的方式,促使不良心理的产生;父母文化程度 立处理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等一系列问题,有些可能是自己从 较低,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有些教师或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 没有遇到过的。这样就有可能产生焦虑、失眠、抑郁、注意力不集 存在误解,用思想政治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造成了对 中、学习效率下降等不良心理。这些不良心理,如果不能及时化 学生心理的二次伤害;学生缺少应有的心理健康知识,不能正确 解,就会产生心理问题。因此,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必须正视 认识和定位自己的角色。 这一问题。查找影响寄宿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住宿学生不 良心理产生的原因,探究干预其不良心理的措施。 那么,如何对高中寄宿生的不良心理进行矫正和干预呢? 1.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和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角色,正确定位自己,做一个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人。利用专业 下面就结合几个典型具体案例,阐述高中寄宿生不良心理的 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教给学生适合新环境的方法,及时转换 具体表现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如SCL一90和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 案例1:学生张某,高一,女生,16岁,家住农村。据了解,张某 的心理健康量表,建立学 上初中是品学兼优、开朗活泼的孩子。中考发挥失常,没有考上重 康量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点高中。住校后,晚上经常失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 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做好预防工作。2.学校配备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也可以由经过专业心理辅导 理想,和初中之前相比判若两人。班主任和父母为此都很着急。在 班主任的劝说下,主动前来咨询。 培训的班主任兼任)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干预。 究其原因:中考失利,对她造成的心理伤害还没有平复,她还 给学生在心理进行安抚、引导,让其倾诉、宣泄,促使其向健康的 没有走出没有考上重点的阴影;在新的学校中,对寄宿制生活和老 心理方向变化。师的教学方法都不适应。父母对孩子关爱少、交流少,缺少社会支 持力。 3.开展心理健康团体辅导,班集体应开展一些有利于身心健 康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熏陶,在实践中受到锻炼,形成积极 案例2:学生壬某,男生,17岁,家在城市。因为父母工作比较 向上、乐观自信的个性。4.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平台,给学 忙,让孩子住校。在寝室,因小事和同学发生矛盾,受到班主任批 评。此后,不愿意与同学交流,整天情绪低落,行为偏激,不关心班 生和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帮助。可以利用“微信”“校讯 通”等软件把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联系在一起,及时 级事情,不喜欢学习。 通过细致耐心地和王某交流,了解到:父母工作忙,对孩子心 解答学生遇到的心理困惑。也可以给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提供一 共同探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话题。交流可以匿 理上关爱少,要求多。初中的时候,自己受到别的同学的欺侮,班 些建议和指导,这样便于有学生或家长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主任老师处理不公正,他认为别人都不可信任。可以看出,家庭和 名进行, 学校的不适当教育,导致王某形成一些不合理、偏执的想法和观 效果会更好。念,导致其产生不良情绪和偏激行为。 案例3:学生陈某,男生,16岁,独生子,家住农村。家中富裕, 生活条件好,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有些娇惯。一次,就寝后,仍然 玩手机,影响其他同学,受到宿管员和老师的批评。从此以后,我 5.宿舍管理员和班主任对这些学生应多鼓励、多帮助,用期待 效应,促使其健康成长。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用积极的语言给这些 学生以鼓励,告诉学生,他们是世界上最聪明、优秀的一群人。只 有学生有自信,内心充满阳光,才能驱散心理的阴影,成为一个心 理健康的人。 参考文献: 行我素,经常犯一些小的错误,对老师的批评教育置若罔闻。上课 不认真听讲,白天昏昏欲睡,晚上失眠。 和陈某交谈,了解到他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寄宿生的学习生 些错误的认识是产生不良心理的原因。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这里不再赘述。经过和相关寄宿学生 [1]贾九红,刘玉娟.心理健康[M].东北大学出版社,2010. [2]胡永萍,汪小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M].中山大学出版社,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民族出版社,2011. 注:此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普通高中寄 活,家中父母宠爱的角色还没有转变。对环境的不适应和自己一 2010. 的访谈、咨询,结合具体案例研究,我们发现,其产生不良心理的 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研究”阶段『生成果,课题批准号:(GS ̄2015] 原因主要是:学生自己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差。在陌生的环境中, GHB0433)。 不能积极心态面对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遇到问题的办法,而是 ・编辑鲁翠红 一3】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