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制剂对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加用微生态制剂防止对抗生素诱发的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本科室因新生儿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0例作为对照组,60例作为治疗组,治疗组在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同时口服布拉氏酵母菌,对照组在应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出现腹泻后再口服微生态制剂。比较两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生态制剂可降低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
新生儿呼吸道感染是新生儿科常见的疾病,由于新生儿对病原的免疫力低,且部分患儿感染后症状表现不明显,病原学检查阳性率低,新生儿医师在使用抗生素的级别与用量上更加困难。为此笔者选取了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新生儿120例,其中2010年6-12月60例作为对照组,2011年6-12月60例作为治疗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室因新生儿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2010年6-12月60例作为对照组,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23例,新生儿肺炎37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胎龄均为足月胎龄儿(37~42周),体重为3.0~4.2 kg。
2011年6-12月60例作为治疗组,新生儿道上呼吸道感染21例,新生儿肺炎39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胎龄亦均为足月儿,适于胎龄儿(37~42周),体重为2.9~4.0 kg。所有患儿均符合因非肠道感染性疾病而住院的新生儿。两组患儿在日龄、胎龄、体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治疗组:在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同时口服布拉氏酵母菌(商品名:亿活,250 mg/袋,布拉氏酵母菌含量不少于5×109cfu,法国百科达制药),每次半袋,2次/d,对照组在应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出现腹泻后再口服微生态制剂,服法同治疗组。
1.3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诊断标准 (1)入院时大便外观及常规检查正常,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发生腹泻;(2)原发病改善而腹泻无好转;(3)大便每日≥6次,水样便或稀便;(4)大便常规培养无特异致病菌生长[1]。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估 记录患儿每日大便次数及性状,出现腹泻后送检大便常规及大便培养。两组患儿实验室检查:轮状病毒、沙门菌和志贺菌培养均为阴性。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12例,对照组发生26例,治疗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548,P<0.01)。
3 讨论
本文对呼吸道感染新生儿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预防性使用微生态制剂,同时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减少抗生素性腹泻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布拉氏酵母菌能有效降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发生率,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抗生素的使用破坏了肠道正常菌群,是引起腹泻最主要的病因。抗生素所致的变态反应、毒性作用可直接引起肠黏膜损害和上皮纤毛萎缩,导致吸收障碍性腹泻[2]。抗生素会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引起肠道菌群失调。Ⅰ度失调是抗生素抑制或杀灭一部分细菌,而促进了另一部分细菌的生长,造成了某些部位的正常菌群在组成上和数量上的异常变化或移位,在诱发原因去掉后可逆转为正常比例;Ⅱ度失调是不可逆的比例失调,在Ⅰ度失调基础上菌群由生理波动转为病理波动;Ⅲ度失调表现为原来的正常菌群大部分被抑制,只有少数机会菌逐渐成为优势状态。肠道菌群紊乱时益生菌数量明显下降,条件致病菌数量异常增多,肠道黏膜屏障损伤,消化吸收代谢受到影响,从而导致AAD。新生儿本身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加之呼吸道感染患儿因抗生素使用及病原菌本身,痰液中有害物质对消化道的刺激等,极易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微生态破坏,从而发生继发性腹泻[3]。用细菌类微生态制剂治疗,其主要作用是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起到生物屏障作用,抵御病原菌的侵入[4-5]。布拉氏酵母菌为生物性止泻剂。它不会被胃肠液、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所破坏,在肠内具有活性作用,且停药2~5 d粪便中找不到有该菌,提示布拉氏酵母菌不会在肠道内永久定植,是十分安全的微生态调节剂[3]。在动物试验中,药理学研究表明:无论在体外或体内,该药具有抗菌(包括白色念珠菌)作用。当在动物中诱发实验性感染时,它可促进动物体内的免疫作用。它能合成维生素B,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泛酸、烟酸。还能激活网状内皮系统和补体系统,提高人小肠免疫球蛋白的分泌,增强宿主的免疫功能,同时可激活锌结合金属蛋白酶的活性,使肠道中多胺的含量增加,提高宿主的双糖酶的分泌,改善了宿主的吸收功能[6]。此外,还能显著增加人与动物上皮细胞刷状缘内的二糖酶,促进营养物质代谢和受损黏膜的再生与修复,在肠道黏膜表面形成一道生物屏障,有效防治抗生素引起的腹泻。AAD在新生儿中发生率较高,AAD重要的预防措施是合理应用抗生素,其次是补充微生态制剂。多项临床研究和系统分析均证实布拉酵母菌能有效预防AAD[7-8]。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AA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布拉氏酵母菌能有效预防AAD的发生。所以,预防性使用微生态制剂,可以起到较好地减轻AAD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毅.儿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19-120.
[2] Vaishnavi C,Kaur S,Singh K.Clostridium perfringens type A &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J].Indian J Med Res,2005,122(1):52-56.
[3] 施洪美.布拉氏酵母菌预防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临床观察[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3):87.
[4] 吉大章,邹商群,袁梁玉.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的临床研究[J].儿科药学杂志,2009,15(1):13-15.
[5] 沈晓明.临床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59.
[6] 楚杰,王凤山,张大伟.布拉氏酵母菌的生物学作用及防治疾病应用研究进展[J].药物生物技术,2006,13(1):71-73.
[7] 陈宏,陈群,方明.婴幼儿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655.
[8] 刘保良,陈玮.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及其预防治疗[J].临床合理用药,2008, 1(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