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黄榦:朱子学说的衣钵传人

黄榦:朱子学说的衣钵传人

来源:九壹网
黄榦:朱子学说的衣钵传人

作者:暂无

来源:《福建支部生活》 2019年第2期

朱熹一生殚精竭虑于求学致道,以一己的心智建立起一座巍然矗立的理学思想丰碑;同时,他也终生不懈地致力于传道授业,据清代王梓材的《宋元学案补遗》所列,朱门弟子多达552人。他们不仅来自福建,还来自全国各地,真可谓桃李遍天下。

朱门弟子中,最为著名的除了蔡元定外,还有黄榦、蔡沈、李燔、陈宓、陈淳、李方子、胡泳等等,其中堪称“衣钵传人”的当是黄榦。南宋大儒、朱熹的再传弟子真德秀曾如此称道说: “勉斋先生黄公,惟公之在考亭,犹颜曾之在洙泗,发幽阐微,既有补于学者,继志嗣事,又有功于圣门,采诸众言,奉以侑食,英灵未泯,必乐于斯。”

此黄斡者非彼黄斡

在朱熹的众多门人弟子中,有两个同是福建籍贯的人的名字容易引起混淆,即黄斡和黄斡。

黄斡,字直卿,号勉斋,福建长乐人,后徙居福州东门外。黄斡生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二年(1 1 52年),卒于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年),享年69岁。淳熙三年(1 176年)春,于崇安五夫里入室师事朱熹求学。庆元六年(1200年),朱熹病重,将深衣和所著《礼书》底本托付黄榦,嘱其继续完成未竟之业。黄榦在朱熹逝世后曾为师持心丧三年;庆元“伪学逆党”之禁兴解除后,黄榦曾出仕在多地为官,颇有政绩,政声极佳。同时,也始终不忘努力弘扬朱子理学,为朱子理学的传播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而朱熹的另一弟子黄斡,字尚质,福建长溪西乡察阳(今福安阳头)人,生于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卒年不详;比黄榦年少1 8岁,也是朱子学较为重要的传人之一。在“庆元党禁”期间,朱熹避往长溪县,在龟龄寺(今福安市社口镇附近)讲学,黄斡甘冒风险前往龟龄寺拜朱熹为师,并将他迎人家中居住,以便早晚求教。由于黄斡尊师重道、勤勉好学,深得朱熹器重,黄斡也由此而得朱子真传。在朱熹去世、党禁解除后,黄斡由于精通理学,也奉诏

入朝出仕,先入文渊阁翰墨,后任集贤院直学士,也为朱子学的阐扬与传播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东床佳婿衣钵传人

宋淳熙二年(1175年),因兄长任职江西吉州,黄榦从行,结识了刘清之。清之奇其才,书荐于朱熹。时年冬,黄榦冒大雪赶至崇安五夫里,不料朱熹已外出,黄榦就留住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次年春,朱熹归。黄榦自见朱熹,便夜不设榻,衣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朱熹语人日: “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黄榦于五夫里候师二月,堪比百年前其先师祖“程门立雪”。淳熙七年( 1180),好友张栻病故,朱熹在给黄榦的信中感叹道:“吾道益孤矣,所望于贤者不轻。”表达了他寄黄榦以厚望。淳熙九年,朱熹以次女为其妻,可见朱子是何等地器重黄榦。

绍熙三年(1 192),朱熹卜居建阳考亭,黄榦也在附近结庐居住。此间,朱熹将所编《礼书》中的“丧” “祭”二礼交给黄榦编撰,结果令朱熹非常满意。绍熙五年(1 1 9 4年),朱熹被任命为焕章阁待制兼侍讲,黄榦授迪功郎,监台州酒务。竹林精舍建成后,朱熹致书黄榦,请其“代即讲席”,并编《礼书》。庆元二年(1196年),“伪学”之禁起,朱熹罢祠落职,仍讲学不辍。黄榦于建阳潭溪建潭溪精舍,为其“讲道著书之地”,亦为朱熹往来云谷、考亭憩息之所。

庆元六年(1200年)三月,朱熹病重,命黄榦收《礼书》底本,补辑成之;临终前手书“吾道之托在此,吾无憾矣”与黄榦诀别。这显然是一种极为庄重的衣钵嘱托,而就黄榦的一生所为而言也是当之无愧的。后学张伯对黄榦的品题是公允的,他说: “晦翁夫子倡道东南,士之游其门者无虑数百人,独勉斋先生从游最久,于师门最为亲密。”

厘定道统弘扬理学

朱熹谢世以后不久, “庆元党禁”解除,朱门弟子陆续被起用。作为朱熹的女婿和学术继承人,黄榦对闽学的传播不遗佘力。

在朱熹逝世后的2 1年里,黄榦先后在各地为官。同时,他也从未忘却随时随地传播师门之道,弘扬朱子学说。在浙江为官时,将朱子学传于金华人何基,后来通过何基再传,朱子学盛行于浙江。黄榦在江西为官时,传弟子饶鲁。饶鲁在江西讲学,广收弟子,成为朱子学在江西的源流。黄榦在汉阳为官时,在书院讲授理学,门人众多。后元兵攻入汉阳,俘虏理学家赵复,携归北方,使之在太极书院讲学,使得元代时朱子学在北方迅速传播,遂成独尊之势。

黄榦在弘扬朱子学说中,最大的贡献当数他对儒家理学道统的厘定。嘉定七年( 1214),黄榦在汉阳军任上撰写《徽州朱文公祠记》,对理学道统加以这样的厘定:“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生,而道始行;孔子孟子生,而道始明;孔孟之道,周、程、张之继之;周、程、张子之道,文公朱先生又继之;此道统之传,历万世而可考也。”第二年,他在汉阳军治后的凤栖山建立书院,收纳四方之士,并立“五先生祠”,祀周敦颐、程颢、程颐、游酢、朱熹5人。

嘉定九年,黄榦从汉阳归,赴建阳考亭沧州精舍,讲述朱熹生平与思想。十二年十月,返回家乡福州,在于山法云寺讲学授徒,弟子日盛。黄榦晚年为朱熹撰写《行状》,介绍了朱熹坎坷的一生,论述了朱熹的学术思想和人品道德,并给予“绍道统,立人极,为万世宗师”的极高评价,将朱熹提高到民族文化代表者的高度。

责任编辑:钟小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