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带责任期限可约定。根据法律规定,未明确保证期间的连带责任保证人,债权人有权在债务履行期满后六个月内要求其履行保证责任。若债权人未要求履行保证责任,保证人可免除责任。因此,连带责任的期限是可协商约定的。
法律分析
连带责任能限定期限。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从该规定中可以知道,连带责任的期限是可以约定的。
拓展延伸
连带责任期限的法律规定及适用范围
连带责任期限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法律对于连带责任的承担时间进行。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连带责任的期限可能存在差异。在一些情况下,法律规定了特定的时间段,超过该期限后,连带责任将不再有效。这种期限的设定旨在保护债务人的权益,防止他们长期承担连带责任的不公。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期限的适用范围可能因不同类型的债务或特殊情况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具体情况下,应当仔细研究相关法律规定,以确定连带责任的期限是否适用,并遵守相应的法律规定。
结语
连带责任的期限是可以约定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债权人有权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后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如果在约定的保证期间内,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责任,保证人将免除保证责任。连带责任期限的设定是为了保护债务人的权益,确保其不会长期承担不公的连带责任。然而,具体的期限可能因不同的情况而有所差异,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仔细研究相关法律规定,并遵守法律的要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九十三条一般保证的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第六百九十四条一般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从保证人拒绝承担保证责任的权利消灭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
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从债权人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