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对于因工死亡的职工直系亲属提供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具体标准和范围,以及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死亡的待遇。根据民法典规定,劳动者放弃工伤赔偿的协议需满足一定条件,符合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
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1、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2、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
标准为:
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
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
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
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的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规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备案。
4、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直系亲属享受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待遇。
通过上述分析知道,依据《民法典》的规定,劳动者放弃工伤赔偿的协议,符合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意思表示真实;
不违反法律、行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具有法律效力。
拓展延伸
因工死亡职工的赔偿标准与相关法律规定有何不同?
因工死亡职工的赔偿标准与相关法律规定有所不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因工死亡职工的赔偿标准主要包括丧葬费、抚恤金、供养亲属的生活费等。而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等法规,因工死亡职工的赔偿标准则包括丧葬补助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抚恤金、供养亲属的生活费等。此外,《工伤保险条例》还规定了一系列赔偿细则和计算方法,如计算供养亲属生活费时考虑被扶养人数和被扶养人的关系等。因此,虽然赔偿标准存在一定的交叉,但在具体细节和计算方法上有所不同。
结语
根据上述规定,因工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可以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金按照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个月发放,供养亲属抚恤金根据职工工资的比例给予不同亲属不同的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职工月平均工资。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直系亲属享受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待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因工死亡职工的赔偿标准有所不同,具体细节和计算方法也有所差异。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二章 工伤保险基金 第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费费率之积。
对难以按照工资总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行业,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具体方式,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将参加工伤保险的有关情况在本单位内公示。
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七条 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和县级以上地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伤保险的监督管理,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