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从属关系,符合劳法规定的主体资格和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一部分,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具有用工管理权。如果劳动者不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约束、支配,以及承担经营风险,且与用人单位没有从属关系,那么他们不属于用人单位的劳动者。
法律分析
从属性乃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系区别于承包关系、劳务关系的根本所在。认定劳动关系,除符合劳法律规定的主体资格、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之外,用人单位还须对劳动者具有用工管理权,双方形成人身及经济上的从属关系。基本上不接受用人单位管理、约束、支配,以自己的技能、设施、知识承担经营风险,与用人单位没有从属关系的,不是用人单位的劳动者。
拓展延伸
劳动关系中的身份认定与权益保障
在劳动关系中,身份认定对于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具有重要意义。身份认定涉及劳动者的职业身份、雇佣关系以及劳动合同等方面。通过准确认定劳动者的身份,可以确保其享有相应的劳动权益和保障措施。这包括但不限于工资支付、工时、休假权利、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同时,身份认定也对雇主的责任和义务产生影响,要求其履行相应的法律义务,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因此,劳动关系中的身份认定与权益保障密切相关,需要依法进行,以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结语
劳动关系的身份认定对于劳动者权益保障至关重要。通过准确认定劳动者身份,确保其享有相应的劳动权益和保障措施,如工资支付、工时、休假权利、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同时,身份认定也要求雇主履行法定义务,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因此,劳动关系中的身份认定与权益保障密切相关,需要依法进行,以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九条 工会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权参与社会保险重大事项的研究,参加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对与职工社会保险权益有关的事项进行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21修正):第三章 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一条 工会帮助、指导职工与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签订劳动合同。
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进行平等协商,依法签订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
工会签订集体合同,上级工会应当给予支持和帮助。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违反集体合同,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工会可以依法要求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予以改正并承担责任;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提请仲裁,仲裁机构不予受理或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提起诉讼。"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三条 用人单位应当加强女职工劳动保护,采取措施改善女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对女职工进行劳动安全卫生知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