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如何认定团伙盗窃案件中的从犯?

如何认定团伙盗窃案件中的从犯?

来源:九壹网

盗窃犯的从犯可分为起次要作用和起辅助作用两种情况。起次要作用者具有被劝诱或被纠集的特征,作用处于次要地位;起辅助作用者是帮助犯,为盗窃创造便利条件。在认定主从犯时,应逐笔审查、综合评定办法进行。从犯的危害性较轻,可从轻处罚。

法律分析

根据刑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在共同盗窃中起次要作用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可见,从犯也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起次要作用者,一是起辅助作用者。下面分别进行简要分析。

一、起次要作用的盗窃犯。

起次要作用的盗窃犯,就是指起次要作用的实行犯。所谓次要的实行犯是对于主要实行犯而言的,是指虽然直接参与了实施盗窃犯罪构成要件的客观行为,但所起的作用处于次要地位。起次要作用的盗窃犯,一般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1)被他人劝诱或纠集而被动参与盗窃;

(2)在实行盗窃犯罪中处于被支配地位;

(3)没有实行盗窃犯罪中的一些关键重要情节,如撬锁和直接搬拿钱物人或者虽有实行,但属于协助性质行为;

(4)不能主持分赃或分得赃物较少。

二、起辅助作用的盗窃犯。

起辅助作用的盗窃犯,实际上是帮助犯。所谓帮助犯是针对实行犯而言的,是指没有直接参与盗窃的实行,但为盗窃犯罪创造了便利条件的盗窃分子。在共同盗窃中,起辅助作用的盗窃犯,一般是指为共同盗窃提供方便、排除障碍、创造有利条件等。从盗窃犯罪的特点来看,起辅助作用的盗窃犯,一般有这样几种情况:(1)提供犯罪工具;(2)提供犯罪对象;(3)为实行犯带路,察看作案地点;(4)帮助实行犯调离财物监管人;

(5)搬运赃物;

(6)事前通谋的窝赃、销赃等。

司法实践中,在认定主从犯时,对于盗窃团伙相互纠集、多次盗窃情况,主从犯的划分,应当采取逐笔审查,综合评定办法进行。遂笔审查,就是要一笔一笔的划分,确认在每次盗窃中到底是那一个人或几个人起了主要作用。综合评定,就是要把每一次盗窃的主从情况结合考虑,进行评定,不能以一次或几次的主从情节,认定主从犯。对于在共同盗窃中虽有为主盗窃的情节,但其为主盗窃数额在共同盗窃中所占比例甚微,仍是从犯,而不能认定其为主犯。

团伙盗窃的从犯,包括起次要作用和起辅助作用的盗窃犯,包括实行犯和帮助犯,对于从犯,其危害性比主犯轻,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结语

根据刑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共同盗窃中的从犯可分为起次要作用和起辅助作用两种情况。起次要作用的盗窃犯指的是起次要作用的实行犯,具有被动参与、被支配地位、缺乏关键重要情节和不能主持分赃或分得较少赃物等特征。起辅助作用的盗窃犯则是帮助犯,为盗窃犯罪创造便利条件,如提供工具、对象、带路、调离监管人等。在认定主从犯时,应逐笔审查、综合评定,不能以一次或几次的主从情节作为认定主从犯的依据。对于团伙盗窃的从犯,其危害性较轻,可从轻或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九节 辨 认 第二百六十条 辨认时,应当将辨认对象混杂在特征相类似的其他对象中,不得在辨认前向辨认人展示辨认对象及其影像资料,不得给辨认人任何暗示。

辨认犯罪嫌疑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七人;对犯罪嫌疑人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十人的照片。

辨认物品时,混杂的同类物品不得少于五件;对物品的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十个物品的照片。

对场所、尸体等特定辨认对象进行辨认,或者辨认人能够准确描述物品独有特征的,陪衬物不受数量的。

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九节 辨 认 第二百六十一条对犯罪嫌疑人的辨认,辨认人不愿意公开进行时,可以在不暴露辨认人的情况下进行,并应当为其保守秘密。

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九节 辨 认 第二百六十二条 对辨认经过和结果,应当制作辨认笔录,由侦查人员、辨认人、见证人签名。必要时,应当对辨认过程进行录音录像。

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十节 技术侦查 第二百六十五条 需要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应当制作呈请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报告书,报设区的市一级以上机关负责人批准,制作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决定书。

人民等部门决定采取技术侦查措施,交机关执行的,由设区的市一级以上机关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交负责技术侦查的部门执行,并将执行情况通知人民等部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