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对过失决水罪的刑罚规定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者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过失决水罪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过失行为引起的水灾,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与自然水灾不同,自然水灾是由不可抗拒的自然原因造成的。过失决水罪与决水罪的区别在于主观和客观方面,前者出于过失,后者出于故意。过失决水罪和故意决水方式毁坏公私财产都会造成一定损失。
法律分析
一、过失决水罪既遂一般判多少年
刑法规定,犯过失决水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刑法》
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
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过失决水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1、过失决水罪与自然水灾的区分:前者是由于行为人的过失行为而引起的水灾,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后果。自然水灾并非人为的水灾,而是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条件因素所造成,如山洪爆发、雨水过多、河堤决口、地震等原因造成的水灾。
2、过失决水罪与决水罪都是以决水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其两者区别是:
(1)主观方面不同,过失决水罪是出于过失,决水罪是出于故意。
(2)客观方面不同,过失决水罪必须是造成法定的严重后果,即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才能定罪。而决水罪是只要故意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的决水行为,无论是否发生严重后果都构成犯罪。
(3)决水罪有既遂、未遂之分,过失决水罪则没有未遂的形态。
3、过失决水罪和以决水方式故意毁坏公私财产都会造成公私财产的一定损失。
过失决水罪与自然水灾的界限前者是由于行为人的过失行为而引起的水灾,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后果。自然水灾并非人为的水灾,而是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原因所造成。如山洪爆发、雨水过多、河堤决口、地震等原因造成的水灾。
结语
过失决水罪的刑期根据刑法规定,一般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则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过失决水罪的认定标准是通过判断行为人是否因过失行为引发水灾,并造成严重后果,而与自然水灾区分开来。与故意决水罪相比,过失决水罪的主观和客观方面都有所不同,且过失决水罪没有未遂的形态。无论是过失决水罪还是故意决水罪,都会导致公私财产的一定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修正):第七章法律责任第七十三条侵占、盗窃或者抢夺防汛物资,防洪排涝、农田水利、水文监测和测量以及其他水工程设备和器材,贪污或者挪用国家救灾、抢险、防汛、移民安置和补偿及其他水利建设款物,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修正):第三章清洁生产的实施第二十五条矿产资源的勘查、开采,应当采用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的勘查、开采方法和工艺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五章铀(钍)矿和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的放射性污染防治第三十六条铀(钍)矿开发利用单位应当对铀(钍)矿的流出物和周围的环境实施监测,并定期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监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