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期满后再犯新罪会被认定为累犯并从重处罚,与假释制度类似。被判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五年内再犯同等罪行也视为累犯,除过失犯罪和未满十八岁者。在缓刑期间再犯罪的,应撤销缓刑并数罪并罚。
法律分析
1、缓刑期满后再犯新罪再犯会被认定为是累犯并且从重处罚,因为缓刑制度和假释制度都是执行刑罚的特殊方法。既然假释考验期满以后5年内再犯新罪可以构成累犯,那么,缓刑考验期满以后5年内再犯新罪亦可构成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2、在缓刑期间又犯罪的,应当撤销缓刑,前罪后罪数罪并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规或者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拓展延伸
缓刑期届满后再次犯罪的法律后果及处理措施
缓刑期届满后再次犯罪的法律后果及处理措施取决于具体情况和当地法律体系。一般来说,如果在缓刑期届满后再次犯罪,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法庭可能会撤销原先的缓刑判决,并根据新犯罪行为重新判决。这意味着可能会被判处更长的监禁期或其他刑罚。此外,再次犯罪也会对个人的信誉和社会声誉产生负面影响。处理措施方面,警方将重新调查案件,并将犯罪嫌疑人移交给法庭。法庭将根据证据和相关法律进行审理,并作出相应的判决。在处理过程中,律师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将提供法律咨询和辩护,以确保被告人的权益得到保护。总之,缓刑期届满后再次犯罪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结语
缓刑期届满后再次犯罪,法律后果严重。法庭可能撤销原缓刑判决,重新判决刑罚。再次犯罪对信誉和社会声誉有负面影响。警方重新调查案件,法庭审理并作出判决。律师在保护被告权益方面起重要作用。缓刑期届满后再犯罪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第七十七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