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商业秘密罪应由被害人提起刑事诉讼,但根据刑事诉讼法,如果可能判处三至七年有期徒刑,只能由提起公诉。被害人对于轻微刑事案件有选择权,可以自诉或报案要求公诉。
法律分析
当事人提出的这个问题,实际想问的应该是对于侵犯商业秘密罪,应当由谁向人民提起刑事诉讼。
侵犯商业秘密罪由谁起诉的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10条规定的自诉案件包括三类案件,分别是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机关或者人民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其中侵犯商业秘密罪属于上述三类案件中的第二种,即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但由于刑法对于侵犯商业秘密犯罪规定了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和三至七年有期徒刑两个量刑档次,因此,如果侵犯商业秘密犯罪可能判处三至七年有期徒刑时即不符合刑事自诉的条件,只能是由人民提起公诉。
当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本身就赋予了被害人选择权,也就是说被害人对于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侵犯商业秘密罪案件可以自行选择以自诉的方式自行向人民起诉,也可以选择报案要求侦查机关立案,以公诉的方式进行。
拓展延伸
商业秘密保护措施:如何预防和应对侵犯商业秘密罪行?
商业秘密保护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之一。为了预防和应对侵犯商业秘密罪行,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措施。首先,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包括明确的保密协议和员工培训,确保员工了解保密义务。其次,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采用强密码、防火墙和加密技术,对敏感信息的访问。第三,控制访问权限,仅授权人员可以获取商业秘密,并监控内部和外部的信息流动。此外,定期审查和更新保密,确保其与法律法规保持一致。若发现侵犯行为,及时采取法律行动,寻求法律保护和赔偿。综上所述,通过综合的保密措施,企业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侵犯商业秘密罪行,保护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利益。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起诉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罪属于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一般由人民提起公诉。然而,被害人也有选择权,可以选择以自诉的方式向人民起诉。为了预防和应对侵犯商业秘密罪行,企业应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控制访问权限,并定期审查和更新保密。通过综合的保密措施,企业可以更好地保护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利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六条
人民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提起公诉,并将案卷材料、证据移送人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条
自诉案件包括下列案件: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机关或者人民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