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检徇私舞弊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故意为主观要件,特殊主体为国家商检工作人员,侵犯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部门正常活动的客体,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的行为为客观要件。对应当检验的物品不检验、延误检验出证或错误出证,严重损害国家利益者,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法律分析
商检徇私舞弊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有:
1、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过失不构成本罪。
2、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国家商检部门、商检机构的工作人员。
3、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部门、机构的正常活动。
4、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国家商检部门、商检机构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的行为。
前款所列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对应当检验的物品不检验,或者延误检验出证、错误出证,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拓展延伸
商检徇私舞弊罪的法律要素和刑罚规定
商检徇私舞弊罪是指商检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私利,违反法律规定,采取舞弊手段,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商检徇私舞弊罪的法律要素包括:主体要素即商检人员,客体要素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行为要素即徇私舞弊行为,结果要素即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商检徇私舞弊罪的刑罚规定根据具体情节而定,一般情况下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商检徇私舞弊罪的严惩不贷,有力地维护了商检行业的公正和规范,保护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安全。
结语
商检徇私舞弊罪是指商检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该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观要件、主体要件、客体要件和客观要件。对于严重不负责任的商检人员,造成国家利益重大损失的,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处罚。商检徇私舞弊罪的刑罚规定有力地维护了商检行业的公正和规范,保护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安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五十七条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
第五十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从重处罚、从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
第五十九条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如果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判处法定刑的最低刑还是过重的,经人民审判委员会决定,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第六十条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