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说勤奋》语文教案设计

《说勤奋》语文教案设计

来源:九壹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 对话课题——解读文体

  1.出示成语:闻鸡起舞、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

  2.对话课题:

  (1)板书:勤奋。举例说说你对“勤奋”的理解。

  (2)板书:说。题目中的“说”是什么意思?

  (“说”是一种文体,有讨论、议论、论述、论说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性的课文。)

  二、 对话字词——解读大意

  1.出示生字词,读准字音。

  (1)一类生字词:枕头、稍微、期末、校园、习惯、远渡重洋、基础、社会。

  (2)二类生字词:资治通鉴、毫不气馁、名列前茅、剥离、良训。

  2.自由交流理解的生字词。

  3.指名逐节朗读,说说每节的大意。

  板书:桥梁是勤奋;司马光勤奋;童第周勤奋;一生要勤奋。

  (通过板书,凸显课文的中心——“勤奋”。)

  三、 对话第1节——解读观点

  1.自读自悟:读了第1节,你明白了什么?

  2.师生对话。

  (1)“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换个句式可以怎么说?

  (这是一个比喻句,也是一个设问句。引导学生既关注语言内容,也关注语言形式。)

  (2)“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这句话中“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汗水和心血”各是什么意思?彼此有什么联系?

  (3)出示补充材料一,朗读。

  “成功之花,人们只羡慕它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风雨。”——冰心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4)读了第1节后,你有什么感受?

  3.齐读第1节。

  4.师述过渡:勤奋是不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不是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呢?接下来,让我们读读“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

  四、 对话第2节——解读司马光

  1.交流有关司马光的资料:课前大家搜集了哪些司马光的资料,简单说一说。

  (北宋大臣,史学家。《资治通鉴》:按历史年代编写,从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年到五代时期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小时候砸缸救人。)

  2.自读自悟,圈点批注:司马光的“勤奋”从哪里可以读出?

  3.围绕勤奋,师生对话。

  (1)小时候:“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一直”、“滚瓜烂熟”。

  引读:

  春天,春色满园,蝶飞燕舞,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生读)

  夏天,酷暑难耐,屋内闷热,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生读)

  秋天,秋高气爽,满山红叶,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生读)

  冬天,银装素裹,堆雪人打雪仗,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生读)

  (2)长大后:“更加”、“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继续读书写作”、“警枕”、“19年”。

  (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头枕着“警枕”睡觉是怎样的情景。)

  4.读了司马光勤奋成才的事例,你有什么感受?

  5.引读:司马光勤奋成才的事例,说明——(生读)“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五、 对话第3节——解读童第周

  1.交流有关童第周的资料:课前大家搜集了哪些童第周的资料,简单说一说。

  (我国著名生物学家,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在比利时留学,完成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自读自悟,圈点批注:童第周的“勤奋”从哪里可以读出?

  3.围绕勤奋,师生对话。

  (1)“成绩很差”、“毫不气馁”、“急起直追”、“天刚亮——读书”、“睡觉前——回顾”、“改进学习方法”、“名列前茅”。

  (2)出示补充材料二,默读。

  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他文化基础差,学习很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45分。校长要他退学,经他再三请求,才同意让他跟班试读一个学期。

  第二学期,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每天天没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夜里同学们都睡了,他又到路灯下面去看书。值班老师发现了,关上路灯,叫他进屋睡觉。他趁老师不注意,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面去学习。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上来了,各科成绩都不错,数学还考了100分。童第周看着成绩单,心想:“一定要争气。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3)童第周的勤奋,让你想起了哪些成语?

  (闻鸡起舞、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废寝忘食……)

  4.读了童第周勤奋成才的事例,你有什么感受?

  出示句子: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勤奋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1)交流有关华罗庚的资料。

  (华罗庚:我国著名数学家。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取得优异成绩。创立“优选法”、“统筹法”。)

  (2)说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的意思。

  (3)举自己或别人的事例,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5.引读:童第周勤奋成才的事例,说明——(生读)“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六、 对话第4节——深化观点

  1.指名朗读。

  2.观点争辩:有人说,如今,我们生活和学习条件改善了,“勤奋”二字可以不提了。你认为呢?

  3.出示句子: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请联系文中司马光、童第周的具体事例,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齐读。

  七、 对话作者——解读结构

  1.自读自悟全文:作者是怎样来一层一层“谈勤奋”的?

  2.师生对话。

  首先,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接着,证明观点——司马光和童第周靠勤奋成才;

  最后,深化观点——要不忘勤奋,要一生勤奋。

  3.司马光和童第周都是靠勤奋成才的,这两个事例不是有些重复吗?

  司马光:古代的,是天资聪颖的人靠勤奋成才的。

  童第周:现代的,是基础较差的人靠勤奋成才的。

  (选择有代表性、有说服力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4.练笔:现在,请你再举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例,来说说“勤奋”。

  八、 诵读名言

  出示补充材料三,诵读。

  1.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

  2.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张衡

  3.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4.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在掌握了所读东西的记忆特征后,就惟有勤奋二字了。——茅以升

  5.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

  6.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它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生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