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文章共有六个自然段。先写了北大荒秋天的到来,再从天空、小河、原野三方面写出北大荒秋天景色的美丽,第五自然段写了北大荒物产的丰富,最后作者包含深情地赞美了北大荒的秋天。
  设计理念
  《北大荒的秋天》以写景为主,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今天的北大荒是个富饶而美丽的地方,抒发了作者对北大荒由衷的热爱之情。根据课文的特点,根据课文特点,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感受北大荒的美丽,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凭借课文语言、图片等体会美、感悟美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热爱北大荒的情感,抒发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课文,体会北大荒美丽的风光、丰富的物产和字里行间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
  教学流程(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1、俗话说,一叶知秋。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师出示课件)
  2、(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已经读过这一课了,现在,大家能否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北大荒。
  3、作者用了哪一句话来赞美北大荒。
  4、(师出示课件)生齐读。
  二、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1、学习天空美
  2、自由读,说说:什么叫一碧如洗?天空像洗过一样的干净,想看看吗?
  3、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看好老师要变魔术啦,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什么?(出示课件)(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想一想除了这些,傍晚的天空还会有什么颜色?(金黄、茄紫、粉红、浅红、玫瑰红)
  4、这样的天空你感觉怎么样?是啊!这哪里是天空,简直像是什么?
  5、师指导朗读第二句话。
  6、(师将“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擦去)
  让你来写,你怎么写?
  (二)学习 小河美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请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2、填空:
  小河(    ),如同(     ),静静地躺在(    )。一群小鱼(    )游过来,(   )水面顿时漾起了(    )。
  理解“清澈”,提问:把小河比作什么?为什么?小组合作交流,反馈。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三)感受原野美
  1、师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见课件),学生自由读。
  师:作者写“天空”抓住色彩,写“小河”抓住清澈,写“原野”抓住什么来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朗读讨论“原野热闹非凡”一句:“非凡”,什么意思?“热闹”原是形容什么?课文中形容什么?此句在自然中有何作用?
  朗读,找出一个拟人句和一个比喻句。把什么和什么当做人来写。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赛读,体会“热闹非凡”,体会农民对于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小结,这一段作者先概括写“原野热闹非凡”,然后通过写“大豆、高粱、榛树叶子”,具体描写了原野热闹非凡的景象,表现了北大荒秋天原野的美。
  (四)学习 第五自然段
  指名读,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草甸子”、“茫茫”、“沉甸甸”。
  茫茫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
  渗透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五)读课文,悟情感,教师问:作者是那样地熟悉北大荒,热爱北大荒,你能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这种情感来?把这样的语句读一读。练习朗读和背诵。
  三、总结
  北大荒不仅景色美,更重要的是为祖国奉献了那么的宝物,所以作者最后强调:
  (师出示课件)齐读。
  让我们配上音乐有感情的来朗读全文。
  四、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小练笔:(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方法写一段话)
  一下课,操场就热闹起来了。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运用探究式阅读教学理念,以“疑”为主线,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从“生疑”开始,让学生的“释疑”过程在阅读中进行,让学生的阅读行为在“存疑”中延伸。我还采用对话式阅读教学理念,以“读”为载体,让学生在广泛而深入的读书活动中与同伴对话,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北大荒的天空美,美在它的一碧如洗,更美在它的绚丽、丰富,而流云不断地流动、变化更让人感到它的奇幻与神秘。我通过课件出示了四幅流云的图片,看着“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学生一个个都张大了嘴巴,甚至还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本文的第四自然段向读者展现了北大荒原野热闹非凡的景象,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因为学生不注重观察实际生活,对农作物的理解不到位,导致在阅读过程中未能体会出其中的“欢快”的感情。课后通过查询,我发现“通过让学生看动画后分角色表演”的办法很是有效的,我感觉到:应引导学生将文字转化为画面,变抽象为形象,用画来表现美,同时来感受美。         
  不过在本课教学中我依然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引导学生学习总分的构段方式,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评价学生这几个方面做得不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