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说说牛郎是怎样与老牛相处的。
  2、说说牛郎跟织女是如何认识的。
  二、指导精读,复述故事。
  1、师:牛郎织女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谁愿意来做故事大王,还可以带上你的图片呢!
  2、指名上台讲故事。
  3、补充提示:他讲出了这个民间故事的特点了吗?谁来给他补充。
  4、阅读相关小节,出示思考题:
  (1)牛郎有什么特点?
  (2)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勾画出来。
  (3)该用什么语气来表述?
  5、请小导游出示图片和影音文件,请同学们感受这些特点。
  6、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7、指导说话:现在,谁愿意做个故事大王,来为我们有条有理地介绍一下这个情节。
  三、出示要求,丰富情节。
  1、师:课文有些情节比较简略,你能把它们说得具体点吗?
  2、出示句子1: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
  3、问:想一想,牛郎会把什么事情告诉老牛呢?
  (引导学生想象牛郎的心里话,从中体会牛郎和老牛之间的亲密关系。)
  4、出示句子2:仙女们商量着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
  5、问:仙女们会怎样商量呢?(引导学生想象仙女们的话,从中感悟仙女们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6、在交流的基础上,把想象到的内容演一演。
  四、拓展练习,体会民间故事的创作方法。
  课文中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比如,老牛突然说话了,他知道织女何时会下凡。你在课外读到哪些民间故事也有这样不可思议的情节,与同学交流。
  结合交流的内容,老师总结民间故事的特点(出示课件):
  1、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
  2、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
  3、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
  4、多采用象征形式,内容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作品一样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板书设计:
  8、牛郎织女(一)
  老牛(善解人意)
  牛郎(心眼好、能吃苦)
  织女(心地善良、向往自由和美好)
  教学反思:
  1、《牛郎织女》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由于这个故事孩子们大多已经从书报、电视上了解,再加上课文浅显易懂。课堂上,在轻声的朗读中,在和学生们的交流讨论中,我们轻松地结束了对整个故事的学习。孩子们通过课文,不但重新认识了善良、诚实、勤劳和敢于通过斗争来追求幸福生活的牛郎、织女夫妇,也知晓了古代劳动人民就是通过这么一个个浅显易见、便于流传的民间故事来表达当时他们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男耕女织普通生活的追求这一最朴素的思想。
  2、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想象能力,通过拓展练习,激发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