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农业》教案

《农业》教案

来源:九壹网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因地制宜的必要性,知道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2.通过阅读资料认识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科技兴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三、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地图、图片、阅读资料、活动等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通过问题引导、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树立科技兴农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五、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利用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示意图,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活动:请你当农业设计师,如何合理布局农业。

  教师:图中四个地方:a、b、c、d,选择开展的农业生产活动类型,并说出原因。

  学生回答预设:a:山地,林业,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b:草地,畜牧业,牧草生长良好,可以饲养牛羊。

  c:平原,种植业,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可以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d:河流沿岸,渔业,河湖较多,可以养殖水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农业生产活动类型的选择,复习前一节课学过的关于农业的经济部门的知识。并通过对原因的分析,回顾前面学过的关于中国地形、气候、河流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因地制宜”的含义。】

  教师:上面的选择只是从自然条件方面考虑应该发展哪个农业部门,当我们进行具体生产时,又会考虑哪些因素呢?

  学生回答预设:交通、市场需求、技术水平。

  【设计意图:引出农业生产还要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

  过渡: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可以说农业就是我们的生存之本,依靠科学技术,我国农业已经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教师:介绍杂交水稻、温室大棚、机械化设备等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培养他们科技兴农的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师:结合大家的生活体验,请再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总结:我国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

  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多采用读图分析法,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