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我的老师》是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下的最后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儿童时代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揭示了蔡老师美好的心灵。作者是用童心会议往事的,叙事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使得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事十分生动、感人。
作者回忆了七件小事:蔡老师假装发怒;教我们跳舞;让我们观察蜜蜂;教我们读诗;对老师的依恋;老师正确处理“我”与同学们的纠纷;梦中寻师。这七件小事的顺序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从学习到生活,全面展现蔡老师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更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爱。这七件小事,前五件略写,后两件想写。这样安排不但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而且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这篇课文共13个自然段,作者是循着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这条感情线索来抒写的。开头、结尾简洁明快又蕴含深情。用“最使我难忘的,使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开头,立即进入会议。用“可惜我在原校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全结尾,充满了惋惜依恋之情。开头、结尾不仅从内容上呼应,而且使爱老师的感情贯穿全文。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师生间深厚的情意。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结合课文重点体会如何围绕中心从日常生活的平凡小事中选择材料,并按一定的顺序组织材料。
2、不同句式的不同表达效果。贬义词褒用,如“狡猾”。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的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先学后教的原则,制定了“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写一写、议一议”的语文学习方法。学习中,指导学生多朗读,运用齐读,精读、默读、浏览等阅读方法,让学生与课文进行多次接触,心灵融入浓浓的亲师之中,感悟那深挚的师生之情。
三、课时安排
学习本课用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指导朗读,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概内容。学生质疑探究。第二课时:了解课文写的蔡老师的七件事情,重点学习后两件事,突出我对蔡老师的思念之情。两个课时的内容可以穿插进行,具体操作要视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定。
本说课稿是这篇文章的第二课时。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检查预习。
1、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魏巍的散文《我的老师》,去感受文中那浓浓的师生情。
2、本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几项学习任务(示标)。
二、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一)
1、浏览课文,思考:蔡老师在“我”的记忆里总的印象是什么样的?(学生汇报2分钟完成)
2、读一读——仔细阅读课文。
想一想——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画一画——画出这样的语句,品读,再旁边写批注(即自己的感受)。
3、4分钟后小组交流。
先学:(1)学生自学,教师相机巡视指导。组内交流。
(2)检测。
后教:指导有感情朗读。
自学指导(二)
1、浏览课文,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学生汇报2分钟完成)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读一读——仔细阅读课文。
想一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画一画——画出这样的语句,品读,再旁边写批注(即自己的感受)。
3、4分钟后小组交流。
先学:(1)学生自学,教师相机巡视指导。组内交流。(2)检测。
后教:指导有感情朗读。
自学指导(三)
1、结合课后的阅读与思考,读一读,想一想,你还有哪些问题不清楚,做上记号。
2、2分钟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本文着重写的是蔡老师爱学生,还是蔡老师令“我”难忘,你的看法呢?
先学:(1)学生自学,教师相机巡视指导。组内交流。
(2)检测。
后教:教师点拨,指导朗读。
自学指导(四)
1、浏览课文,想一想:这七件事作者是平均用力吗?那些详写,那些略写?标在书中。(2分钟)
2、再想一想: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2分钟)
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总结
三、当堂训练
文中的老师是一位的老师
文中的“我”是一个的孩子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