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认识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学习课文1—4自然段,比较两种树的不同,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样子和不同性格。
  过程与方法:
  抓重点词句品读,体会小柳树和小枣树外表和性格上的特点,并通过朗读表现其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重点句子品读,体会课文的深刻寓意。
  三、课前准备:课件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欣赏儿歌《柳树姑娘》。
  2、课件显示柳树和枣树,交流:同学们,把你看到的柳树和枣树的样子介绍给大家?你喜欢柳树还是枣树?说说自己的理由。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个小朋友,一起走进他们的生活!到底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找出藏在课文的生字,运用学过的方法记住生字的读音和字形,并思考:小柳树和小枣树有什么不一样呢?
  2、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字,已经认识了谁?说说是怎样认识的。(小老师领读,交流识字方法。)
  3、老师指导难读准的字音,领读。
  4、学生齐读生字词。
  5、反馈:小柳树和小枣树有什么不一样呢?(学生自由发言)
  三、品读感悟(1~4)自然段:
  (一)初读,提出要求:
  1、自由读第1--4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小柳树外形特点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小枣树外形特点的句子。
  2、认真地读一读,比较两种树有何不同。
  (二)、全班交流。
  (三)、品读:品读写小柳树的句子,欣赏她的美丽。(随机出示多媒体)
  1、小柳树的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真好看。
  2、春天,小柳树发芽儿了。过了几天,小柳树的芽儿变成小叶子,她穿上一身浅绿色的衣服,真美!
  3、这时候,小柳树的叶子已经长得又细又长了。她在微风里得意地跳起舞来。
  (1)自由读,指名赛读,比一比谁读的小柳树最美丽?
  (2)变换人称读,读出小柳树的得意和骄傲。
  (四)对比读,课件出示描写小枣树的句子,指名读,齐读。你觉得这分别是一棵的小柳树,的小枣树?
  (五)再读,品析语言。
  过渡:小柳树是春天的使者,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时,它就挺起细腰,披着飘逸的长发,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显得那么妩媚、迷人,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小枣树呢,春天来了,那弯弯曲曲的树枝上仍是光秃秃的,过了好些日子才长出小小的叶子。于是,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瞧不起小枣树了,他会说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再读读第1—4自然段,用“=”画出小柳树的话。
  2、想一想从它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3、反馈、交流:(课件出示句子)
  (1)“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2)“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
  4、有表情地朗读。(指名读,配上动作读)
  5、如果你是小枣树,你会怎么想,怎么说?(生答)可小枣树说了吗?不,她什么都没有说,她只是默默地站着,默默地听着,默默地长着。小朋友们,课文读到这里,你又觉得这分别是一棵的小柳树,的小枣树呢?(生答)
  四、布置作业(课件出示):读第5—8自然段,想一想,秋天到了,小柳树和小枣树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找出句子读一读。
  板书设计:
  15小柳树和小枣树
  小柳树                             小枣树
  美丽          不美
  自高自大        谦虚、温和、礼貌
  课例研例心得
  《小柳树和小枣树》这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借助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并通过它们之间的对话,告诉人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第一课时教学中我以“分别是一棵的小柳树,的小枣树”为线索,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中领悟课文立意,培养语感。现在,我将结合课堂教学环节,谈谈我的本课设计中想体现的教学思想:
  一、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
  本课我力争创设愉悦可持续型氛围,让学生乐学,积极投入其中。上课伊始,我让孩子们先欣赏儿歌《柳树姑娘》。在优美的乐曲声中激发了学习的情趣。在指导朗读时,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体会小柳书和小枣树外形的不同特点,感悟小柳树的得意、骄傲和不懂礼貌。小枣树的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同时在读读演演中积累语言。这样,课堂自始至终都充满了情趣,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其中。
  二、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我努力将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体现在识字和阅读中。
  1、我先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再引导他们交流方法。我说:“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记啊?”“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通过循序渐进的识字过程,学生的识字能力有所提高。
  2、在阅读教学中,我大胆把时间放给学生,鼓励自主、探究学习,进行勾画、品析、感悟的方式理解文本,获得自己的独特体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转变角色,为学生的更好学习铺路架桥。
  三、实践以读为本的课程理念,使学生积累语言,感悟道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获得独特感受。我努力将以上思想运用教学实践中。
  1 读书方式多样,激趣学文:课文教学中,我力求把读放首位,通过自读、评读、对比读、赛读、小组展示读、变换人称读等方式,使学生喜欢读书,并把课文读准,读流利、有感情。
  2 在读中落实重点词句,并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使学生在感悟课文内容的同时,领悟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不过,在一些细节上还有值得商榷、改进的地方: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教师的激励性语言的使用还不够丰富,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养成赞美学生的好习惯。读书指导上有点不到位。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也要重视教师自身的主导性作用。